人民至上,民生为大。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坚持开门“答题”让群众“阅卷”,持续推动党员干部转作风、解难题,高质高效推动为民办“十件实事”民生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办实事、惠民生的生动实践。
新增学位就近就学
秋季开学临近,位于清镇市滨湖大道东段的清欧十三樾幼儿园热闹起来,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报名。这所今年“上新”的幼儿园即将迎来它的第一批“新苗”。
清欧十三樾幼儿园。
清欧十三樾幼儿园项目建有教学楼一栋及附属设施,建设面积约2353平方米,设置6个班,可提供180个学位,有效满足周边居民子女就近就学需求。“新幼儿园离家近,步行约十分钟,接送孩子很方便。”前来报名的家长陈仲敏说,一直盼望着幼儿园能在今年开园招生。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清镇市将新建、改扩建中学、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2000个以上。“目前2所学校已完成验收并投用,其余3所学校建设有序推进中。”清镇市教育局副局长罗祥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市教育局安排专人联合有关单位盯紧施工进度时序,倒排工期、强化保障,严把质量关口、守好安全底线,全力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用。
增设端口安全充电
位于清镇市新居路的麒龙新天地是一个低层步梯房小区,因楼层不高且无地下停车场,以往楼道充电、“飞线”充电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年6月,该小区35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已建成投用,充电指示灯每天轮流亮起,让群众“绿色出行”更便捷、更安心。“充电的地方能遮阳避雨,还有视频监控和消防设施,大家都愿意在这里充电。”业主刘大勇说。
麒龙新天地小区新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
自禁止在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停放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或者为其充电等规定实施以来,许多居民面临充电难题,清镇市高度重视这一民生呼声。今年,清镇市将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纳入为民办“十件实事”民生项目,通过合理利用小区闲置的空地、边角空地、地下空间等资源,因地制宜改造增设充电设施。
截至目前,清镇市已完成增设充电设施端口113个。“我们将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反馈,不断优化布局,破解群众充电难题。同时,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增强群众对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和安全使用充电设施的意识。”清镇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物业科负责人贺刚说。
升级安防平安出行
“以前下坡拐弯总提心吊胆,现在有了护栏和‘大镜子’,晚上开车也放心了!”清镇市新店镇蜂糖寨村村民王学友的感慨道出了项目沿线百姓的心声。
今年6月,蜂糖寨村跑马组至岩头火烧寨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工,标志着清镇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实施的为民办“十件实事”民生项目之一——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面完工,通过系统性安防升级,为全市17.613公里农村公路系上“安全带”。
安防升级后的乡村道路。
该项目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33.6万元,覆盖6条重点乡村道路,安装波形护栏7712米,同步增设交通标志牌、广角镜,使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事故易发路段实现“全防护”。项目实施工程中,采用高强度波形护栏、反光标识等耐候性材料,确保安防设施抗冲击性与夜间可视性。“接下来,我们将持续跟进工程后续维护,同时探索更多交通安全保障措施,让农村公路成为串联乡村振兴的‘平安纽带’。”清镇市交通运输建设服务中心负责人谢昌玲说。
一个个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2025年清镇市为民办“十件实事”覆盖教育、交通、医疗、养老、生活配套等群众关切的领域,共计48个小项,目前已完成14项,其余34项正在有序推进中。下一步,清镇市将坚持以务实作风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确保为民办“十件实事”年底前全面兑现,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文章来源:金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