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动态>>
民生动态
庆云:办好民生“微实事” 托起群众“大幸福”
发布日期:2025-08-25
 

  连日来,德州庆云崔口镇黄屯、后程赵、一屯等10个行政村排水沟改造工程正在实施,标志“红韵崔口”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全面启动。项目成功争取上级资金4700万元,是崔口镇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重大民生工程,该镇乡村振兴事业迈入集中推进、整体提升的新阶段。

  “红韵崔口”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村治理等七大领域20个项目,共修建排水沟3.6万米,提升道路及路肩15.6万平方米,修缮广场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00盏。项目全面竣工后,崔口镇的基础设施将实现跨越升级,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将得到持续提升。

  而这,只是崔口镇倾力推进民生实事、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代表。近年来,该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实打实的举措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提升品质,真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产业焕新,家门口就业拓新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崔口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投产,成为拉动就业、促进增收的强大引擎。

  崔口镇返乡双创产业园、山东海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亿陶陶艺教学设备等一批新运营项目,为周边村庄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占地40亩的耐昂森项目、30亩的庆唐新能源项目,特别是16万吨粮食智慧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全面建成后,还将新增200余个稳定就业岗位。

  “以前在外打工,心里总是惦记家里老小。现在好了,镇上厂子多了,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一个月能挣30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踏实多了。”崔西北村村民李延杰笑着说道。

  除了直接促进就业,粮食智慧仓储物流中心项目还建立了联农带农机制,1500万财政资金投入其中,每年按不低于资金5%的比例向项目覆盖的10个村集体分配收益,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75万元以上,极大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农田增效,盐碱地变丰收田

  产业兴、就业稳,农业本身的基础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崔口镇硬化生产路42条,共计28.3千米,投入使用泵站86座,桥梁43座,全镇2万亩耕地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形成了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格局。

  “这条路修得太好了!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大农机直接开到地头、开到家门口,出行方便多了,我们村也跟着更敞亮了!”二屯村村民黄平勃指着平整的生产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三夏”小麦亩产同比增加5.3%,绿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生产从采购到种植、烘干、回收等一条龙服务模式,推动盐碱地高效利用,促成节粮减损,为发展现代农业、引进深加工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让“粮田”变“良田”,守护了群众的“米袋子”和“钱袋子”。夏黑葡萄、皇冠梨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农民增收新途径。中草药蛇床子和玉米套种模式,被德州市农科院认可并予以推广,群众亩均增收3000余元。

  服务提质,建设阵地强堡垒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崔口镇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为抓手,高标准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

  如今,周辛村7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内设村史馆、廉洁教育展厅等,崔东南村800平党群服务中心获批省级党建综合阵地。功能齐全、环境温馨的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各党建联合体最亮眼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村级组织办公、党员活动的阵地,更整合了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养老互助等多项功能,成为服务凝聚群众的核心枢纽。

  “有了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有齐全的文体器材,还有亮堂的广场,晚上没事可以跳跳广场舞,更有助老幸福食堂、幸福学堂等,孩子们暑假有地去,家长还放心。”周辛村村民邹和新说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在崔口镇,这场战役打得尤为扎实。

  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排水净化、村庄绿化、广场美化……随着衔接推进区项目的深入和日常环境整治的常态化,崔口镇的“颜值”不断刷新。衔接推进区项目竣工后,和美乡村数量达12个,是全镇乡村数量的57%,占比全县第一。一条条新修的生产路、进村路,既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题,也连通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路灯不仅美化村庄,更为夜行提供安全保障。现在更愿意常回家看看,家乡真的越变越好。”四屯村村民张兆苍感慨道。

  “民生实事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我们将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科学谋划民生实事,把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群众。”崔口镇党委书记张清华信心满满地说道。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庆云:办好民生“微实事” 托起群众“大幸福”
发布日期:2025-08-25
   

  连日来,德州庆云崔口镇黄屯、后程赵、一屯等10个行政村排水沟改造工程正在实施,标志“红韵崔口”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全面启动。项目成功争取上级资金4700万元,是崔口镇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重大民生工程,该镇乡村振兴事业迈入集中推进、整体提升的新阶段。

  “红韵崔口”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村治理等七大领域20个项目,共修建排水沟3.6万米,提升道路及路肩15.6万平方米,修缮广场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00盏。项目全面竣工后,崔口镇的基础设施将实现跨越升级,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将得到持续提升。

  而这,只是崔口镇倾力推进民生实事、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代表。近年来,该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实打实的举措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提升品质,真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产业焕新,家门口就业拓新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崔口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相继落地投产,成为拉动就业、促进增收的强大引擎。

  崔口镇返乡双创产业园、山东海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亿陶陶艺教学设备等一批新运营项目,为周边村庄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占地40亩的耐昂森项目、30亩的庆唐新能源项目,特别是16万吨粮食智慧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全面建成后,还将新增200余个稳定就业岗位。

  “以前在外打工,心里总是惦记家里老小。现在好了,镇上厂子多了,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一个月能挣30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踏实多了。”崔西北村村民李延杰笑着说道。

  除了直接促进就业,粮食智慧仓储物流中心项目还建立了联农带农机制,1500万财政资金投入其中,每年按不低于资金5%的比例向项目覆盖的10个村集体分配收益,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75万元以上,极大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农田增效,盐碱地变丰收田

  产业兴、就业稳,农业本身的基础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崔口镇硬化生产路42条,共计28.3千米,投入使用泵站86座,桥梁43座,全镇2万亩耕地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形成了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格局。

  “这条路修得太好了!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大农机直接开到地头、开到家门口,出行方便多了,我们村也跟着更敞亮了!”二屯村村民黄平勃指着平整的生产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三夏”小麦亩产同比增加5.3%,绿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生产从采购到种植、烘干、回收等一条龙服务模式,推动盐碱地高效利用,促成节粮减损,为发展现代农业、引进深加工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让“粮田”变“良田”,守护了群众的“米袋子”和“钱袋子”。夏黑葡萄、皇冠梨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农民增收新途径。中草药蛇床子和玉米套种模式,被德州市农科院认可并予以推广,群众亩均增收3000余元。

  服务提质,建设阵地强堡垒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崔口镇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为抓手,高标准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

  如今,周辛村7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内设村史馆、廉洁教育展厅等,崔东南村800平党群服务中心获批省级党建综合阵地。功能齐全、环境温馨的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各党建联合体最亮眼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村级组织办公、党员活动的阵地,更整合了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养老互助等多项功能,成为服务凝聚群众的核心枢纽。

  “有了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有齐全的文体器材,还有亮堂的广场,晚上没事可以跳跳广场舞,更有助老幸福食堂、幸福学堂等,孩子们暑假有地去,家长还放心。”周辛村村民邹和新说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在崔口镇,这场战役打得尤为扎实。

  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排水净化、村庄绿化、广场美化……随着衔接推进区项目的深入和日常环境整治的常态化,崔口镇的“颜值”不断刷新。衔接推进区项目竣工后,和美乡村数量达12个,是全镇乡村数量的57%,占比全县第一。一条条新修的生产路、进村路,既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题,也连通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路灯不仅美化村庄,更为夜行提供安全保障。现在更愿意常回家看看,家乡真的越变越好。”四屯村村民张兆苍感慨道。

  “民生实事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我们将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科学谋划民生实事,把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群众。”崔口镇党委书记张清华信心满满地说道。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上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