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住宅小区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复杂、整改推进缓慢等问题,株洲市住建局以房屋维修资金使用机制改革创新回应群众关切,编制《启动维修资金应急使用流程推动小区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工作指南》,建立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维资中心、消防、居委会、业委会等六方共同参与的物业管理联席会议机制,已在城区30个住宅小区启动使用维修资金整改消防安全隐患工作,其中13个小区已完成整改任务。
回应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登记办证类历史遗留问题,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解剖麻雀”、学习省内外经验,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解决市区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等,已累计解决1万余户因历史遗留问题未能办理房产登记的事项……
2023年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以来,株洲全面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坚持市委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实打实破解发展难题。市委书记曹慧泉多次专题研究、开展调研,推动形成合泰、富家垅片区综合治理成果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深入项目一线,探索推动政府性投资建设招投标改革落地落实等。
今年,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株洲将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作为改进干部作风、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抓手,逐步推动活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转”深化,从“解决个案”向“完善机制”跃升,一批发展“堵点”被疏通,一批民生“痛点”得到化解。
这场已延续两年多,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听民情、精准推动解决问题的活动,正在如何重塑干部作风、续写实干故事?下一步,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如何取得更大实效?
两年多实践,让“走找想促”成为“有力举措”
“走找想促”的内在逻辑、工作方法,正在两年多的实干践行中,越来越清晰。
早在2023年5月省委召开的有关“走找想促”活动调研情况交流会上,省委书记沈晓明就明确指出:走基层是“一线巡诊”,找问题是“把脉问诊”,想办法是“治病用药”,促发展是“强身健体”,要打通“走找想促”各个环节,切实将活动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发展所需、群众满意的实践效果。
落实省委部署要求,两年多来,在株洲,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等市级领导带头、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积极开展“走找想促”活动渐成常态。仅2024年,全市即通过“走找想促”活动收集意见建议1.4万余条,解决率95.83%。
今年4月23日,全市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调研情况交流会召开,曹慧泉、陈恢清出席。会议明确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以上率下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把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作为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改进干部作风的有力举措,作为广开言路、科学决策的有力举措,作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有力举措,确保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将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作为改进干部作风、促进科学决策、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有力举措,足见分量。
上述全市调研情况交流会后不久,市领导立即行动,率先垂范。
会后第二天,曹慧泉在天元区督导调研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聚焦居民饮水、安居、养老、断头路打通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深入调研访实情,推进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5月12日,陈恢清以“四不两直”方式在醴陵暗访相关工作情况,围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校园餐安全、为基层减负等开展深入调研。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何恩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尚斌,市政协主席聂方红等市领导也结合分管领域、分管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分别开展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整改”“以法治力量保障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民主监督”等一系列基层调研活动,全力推进“走找想促”活动常态化、长效化。
认识再提升,以解决问题的实效检验活动成效
“走”出机关、“沉”到一线,是摸清实情的根基。市委明确要求坚持“一把手”带头,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矛盾集中、问题突出的一线“解剖麻雀”。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将深入基层固化为常态机制。
7月10日、7月22日,市委社会工作部接连组织召开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工作交流座谈会,40余个部门分享经验、分析不足、谈下步打算,共促活动再深化。
透过两场工作交流座谈会观察,全市各级各部门对于通过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深入一线“把脉问诊”、找到“疑难杂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强身健体”的认识正在持续提升,实打实的效果持续彰显。
市公安局坚持到问题多的地方“找”问题,聚焦电诈热点等加大调研力度,深入推进“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有效遏制电诈犯罪高发多发态势,实现电诈发案逆势下行、同比下降。市司法局深入推进“我当司法所长助理,百名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让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司法所,推动解决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普法宣传等方面突出问题。
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相关企业超长风电叶片运输受阻后,迅速协调省高速集团优化株洲西收费站区域,安排执法人员驻企服务,实现大件运输当天申请当天审批;市发改委主动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统筹推动跨市域路段改造,推动按节点完成全部道路升级工程,确保出货物流通道安全畅通。
市文旅广体局针对“工业旅游体验性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等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推动“株洲街头艺术站”从无到有,推出“厂BA”“醴陵炒粉节”“航空嘉年华”“醴陵捡瓷”等原创工业主题品牌活动,打造了城市常态化引流核心IP。
市交通运输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推动优化25条公交线路、整治株洲西站出租车乱象、协调新增经停列车126趟次,让市民出行体验显著提升。炎陵县直面县域工业企业用电“减负赋能”的呼声,以光伏上顶让企业“自主发电”,以数字赋能助企业“智能节电”,以提质改造促企业“安心用电”,以多能互补为企业“绿色供电”,实现全县年度大工业用电量从3.2亿千瓦时增至4.5亿千瓦时,光伏发电企业用电成本平均降低35%,园区企业用电成本平均降低18%。
“‘走找想促’是优良作风、重要方法、完整工作闭环。”“通过‘走找想促’,听群众意见、用群众思维、依靠群众智慧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了,收获的群众反馈评价更好了。”谈及两年多来开展“走找想促”活动的体会,不少部门单位负责人感触很深。
迈向常态化,以长效机制彰显“以人民为中心”
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举一反三、以点带面解决问题、制定政策,一批既解决当前问题、又有利长远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建立。
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面对企业呼声,在探索“连环债清偿机制”过程中,出台《关于探索构建连环债清偿制的实施方案》,明确“清偿专项资金池”“供应链金融支持”等工具,已在法治轨道推动化解债务链1885笔、释放资金15.3亿元。天元区在面对“土地被征收但未得到有效利用”以及“居民利用闲置地块私垦乱种”这一两难问题时,因势利导,制定共享菜园管理公约,已让7个社区、2000余户规范化认领菜地,惠及8000余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企业和群众诉求,制定发布《全面推进服务型执法若干措施》,仅今年上半年就对591家主体开展合规指导、减免罚金500余万元,推动执法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蜕变……
“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其背后,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深刻认识。
比如,去年以来,市教育局全力以赴把“教育回音壁”打造成老百姓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把“听得进老百姓的骂声”“善于从群众批评中找到问题解决路径”作为工作追求,在解决群众反馈的“定制公交严重超载”问题中,邀请家委会代表一起商讨对策;在推动解决“职称晋级对农村学校工作经验要求有些不合理”等问题时,让一线教师成为“作决策”的“主角”。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解决问题的答案往往就藏在问题本身中,藏在人民群众的智慧里。推动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本质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听群众意见、解群众难题、办群众打心眼里认可的实事、好事。
当前,株洲正紧盯关键环节,推动各级各部门在“走基层”上更加深入、在“找问题”上更加精准、在“想办法”上更加科学、在“促发展”上更加有效,确保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落实落地。能否做到躬身入局,持续扑下身子深入一线,奔着目标去,带着答案回,不让本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不让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不对一些根本性复杂性问题麻木不仁、视而不见,考验着各级各部门干部作风,检验着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活动的下阶段成效。
文章来源:株洲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