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新的提炼和概括,全方位深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理论体系,将全党对这一指导思想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创新
(一)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上,《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上,《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中国实践的关系上,《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
《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时代课题,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炼概括的一组发展为三组: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三)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展开
《决议》将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梁八柱的具有原创性的第一层次的核心观点,由党的十九大提炼概括的“八个明确”发展为“十个明确”。其中,每一个“明确”的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第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四,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第五,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六,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七,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第八,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第九,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方法
(一)以系统观念把握顶层逻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们认识的发展,《决议》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了新的概括,值得我们深入理解、深化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这一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什么是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行动指南。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意味着党和国家一切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都要以此为根本遵循,必须在实践中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因此,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党员干部要把这一重要思想作为学习培训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而且要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怎样达到这样一个学习效果?学习方法非常重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时特别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也集中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突出特点。
怎么理解系统观念?其一,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其二,要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要素的联系与结合上研究事物运动与发展,找出规律、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其三,要用开放的复杂系统的观点、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思考和认知经济社会问题。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能否贯彻落实好,事关未来5年、1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宏观思路、指导原则、战略思想,又有具体要求,既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以贯之的战略部署,又有新的重大判断、新的战略举措,不狠下一番功夫,是学不到手的。学不到手,贯彻全会精神就抓不住要害、踩不到点上、落不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逐条逐段领悟,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突出领会好重点和创新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对于每一个中央全会的重要精神,我们都要坚持以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我们都知道,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以及随后召开的历次全会的重要精神,都是在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之下提出的。党的十八大及其后召开的历次中央全会的重要精神,党的十九大及其后召开的历次中央全会的重要精神,统统都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提出的。对于这一系列重要精神,我们都要坚持以系统观念来理解和把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涉及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各个方面,涵盖党的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党建等众多领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而且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过程中,要真正学到手更不容易,必须科学的方法来审视方可学深弄懂。以系统观念把握顶层逻辑就是深入理解和把握理论的基本方法。
如何理解顶层逻辑?以系统观念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次的结合上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由于理论的中观、微观的逻辑遵从其宏观逻辑,因而把握党的创新理论,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从顶层逻辑的高度加以认识,才能深化对理论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如何做到这一点?就如同我们要想把握故宫的整体面貌,需要找一个像景山这样的制高点一样,要想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顶层逻辑,我们也要找一个理论的制高点。这个制高点就是理论的主题,只要把握这一主题,我们就能够以宽宏开阔的视野来深化对这样一个指导思想的理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什么?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式命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点明了这一理论的主题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众多方面、众多领域的内容,统统都是围绕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是对这一主题的回答、设计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思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两个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时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由此可见,我们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顶层逻辑,就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作为基础和前提,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新时代的内涵;二是作为核心和关键,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三是作为目的和归宿,理解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理解这一问题来深化对上述三个方面的认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时代课题,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组,拓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组。那么,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按照上述三组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结构呈现为一种“一总二分”的递进逻辑结构。三组时代课题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的两个方面:一是改造客观世界,即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社会革命;二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必须改造主观世界,即推进党的自身建设,进行自我革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集中表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决定了我们要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同时,随着对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认识的不断丰富,我们进一步将一组时代课题扩展为三组,于是就有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这就是所谓的“一总二分”的递进逻辑结构。
按照这一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包含了我们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总体原则和根本思路,也包含了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进一步的具体化认识。也就是说,在表明总体原则和根本思路的基础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造客观世界方面表现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问题,在改造主观世界方面表现为“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认识基础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三组时代课题之间的关系,就能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顶层逻辑,从而更好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观内容。
(宋福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