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巩保成:合力巩固外贸好形势
发布时间:2023-03-02

  在近期举行的商务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商务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然而,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全球系统性风险上升等因素,使今年外贸形势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各方面形成合力稳增长,巩固外贸好形势。

  当前,进出口领域在需求、供给和预期等多方面面临压力。需求方面,受疫情冲击、供应链中断、通胀高企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联合国最新发布的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供给方面,“缺柜、缺船、一箱难求”短期内难以彻底缓解,全球经济循环仍待进一步打通。预期方面,在重要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叠加下,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压力处于高位,“有单不敢接”“量大利润低”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全球贸易预期偏弱。

  正因如此,商务部确定2022年为“外贸巩固提升年”,并将通过一系列举措来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而且,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从稳规模、稳链条、稳动能、稳主体四个方面进行跨周期部署稳外贸。此外,海关总署也在通过有关举措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推进外贸促稳提质行动。

  笔者以为,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巩固外贸良好态势并不容易,必须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与跨周期政策的有效衔接。具体来说,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多方协力提高外贸综合竞争力。

  一是充分释放金融支持政策效应,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针对疫情反复导致企业出运前订单被取消、延期等情况,可探索“政府+银行+保险”合作形式,充分释放金融支持政策效应,提高金融机构发放外贸融资的积极性,主动对接外贸企业融资需求,采取差别化融资授信管理,加大对外贸企业融资支持。特别是要加大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增信力度,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受贸易摩擦、经济周期、疫情突发等影响而受困的外贸产业、制造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尽最大努力减少这些企业的阵痛。

  二是持续优化“直客对接”电商平台,畅通外贸流通通道。针对海运“缺柜、缺船、一箱难求”、运力紧张、运价高企等问题,应把持续优化“直客对接”电商平台作为重点予以突破。以此引导各地方、各进出口商协会组织中小微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进行直客对接,缓解港口缺箱、缺仓、持续拥堵的问题。同时还要持续加强国际海运领域监管,完善日常监测和应急调度机制,增强港口之间协调配合。

  三是以RCEP生效实施为契机,拓展东盟等新兴市场。巩固良好外贸形势需要培育新的增长极。在深耕欧美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应以RCEP生效实施为契机,扩大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

  四是充分发挥自贸区优势,共建加工贸易产业园。加工贸易是我国外贸的传统优势,也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载体。当前要在充分发挥国内有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的基础上,完善东中西部产业对接的合作机制,深化东部与中西部、东北地区合作共建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引导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深度参与国际循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五是大力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增强外贸竞争新优势。近年来,外贸新业态已成为我国外贸新的增长点并快速发展。要在此基础上,发挥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政策优势,落实跨境电商“无票免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办退税、出口海外仓等创新模式,构建“海外仓”网络,不断完善海外智慧物流平台,着力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打造一批全球离岸贸易中心城市或地区,增强外贸竞争新优势。

  总之,要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外贸发展上做文章,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者:巩保成,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巩保成:合力巩固外贸好形势
发布时间:2023-03-02

  在近期举行的商务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商务运行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然而,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全球系统性风险上升等因素,使今年外贸形势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需各方面形成合力稳增长,巩固外贸好形势。

  当前,进出口领域在需求、供给和预期等多方面面临压力。需求方面,受疫情冲击、供应链中断、通胀高企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联合国最新发布的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供给方面,“缺柜、缺船、一箱难求”短期内难以彻底缓解,全球经济循环仍待进一步打通。预期方面,在重要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叠加下,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压力处于高位,“有单不敢接”“量大利润低”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全球贸易预期偏弱。

  正因如此,商务部确定2022年为“外贸巩固提升年”,并将通过一系列举措来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而且,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从稳规模、稳链条、稳动能、稳主体四个方面进行跨周期部署稳外贸。此外,海关总署也在通过有关举措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推进外贸促稳提质行动。

  笔者以为,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巩固外贸良好态势并不容易,必须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与跨周期政策的有效衔接。具体来说,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多方协力提高外贸综合竞争力。

  一是充分释放金融支持政策效应,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针对疫情反复导致企业出运前订单被取消、延期等情况,可探索“政府+银行+保险”合作形式,充分释放金融支持政策效应,提高金融机构发放外贸融资的积极性,主动对接外贸企业融资需求,采取差别化融资授信管理,加大对外贸企业融资支持。特别是要加大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增信力度,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受贸易摩擦、经济周期、疫情突发等影响而受困的外贸产业、制造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尽最大努力减少这些企业的阵痛。

  二是持续优化“直客对接”电商平台,畅通外贸流通通道。针对海运“缺柜、缺船、一箱难求”、运力紧张、运价高企等问题,应把持续优化“直客对接”电商平台作为重点予以突破。以此引导各地方、各进出口商协会组织中小微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进行直客对接,缓解港口缺箱、缺仓、持续拥堵的问题。同时还要持续加强国际海运领域监管,完善日常监测和应急调度机制,增强港口之间协调配合。

  三是以RCEP生效实施为契机,拓展东盟等新兴市场。巩固良好外贸形势需要培育新的增长极。在深耕欧美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应以RCEP生效实施为契机,扩大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

  四是充分发挥自贸区优势,共建加工贸易产业园。加工贸易是我国外贸的传统优势,也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载体。当前要在充分发挥国内有关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的基础上,完善东中西部产业对接的合作机制,深化东部与中西部、东北地区合作共建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引导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深度参与国际循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五是大力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增强外贸竞争新优势。近年来,外贸新业态已成为我国外贸新的增长点并快速发展。要在此基础上,发挥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政策优势,落实跨境电商“无票免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办退税、出口海外仓等创新模式,构建“海外仓”网络,不断完善海外智慧物流平台,着力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打造一批全球离岸贸易中心城市或地区,增强外贸竞争新优势。

  总之,要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外贸发展上做文章,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者:巩保成,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