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刘涛:构建以居民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格局
发布时间:2023-03-01

  从国际经验看,大国经济一般都是以内需为主导的,特别是在迈向高收入阶段时,居民消费逐渐成为内需的主体。当前,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超过1万美元,更加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但居民消费在内需中的占比相对较低。构建以居民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格局,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举措,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

  我国消费领域呈现出诸多新特征新趋势。一是消费增长点主要在服务领域。“十三五”时期,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年均增长6.9%。若剔除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居民减少非必要服务消费的影响,这一数据的增速将会更为显著。二是品质消费不断向全领域拓展。居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从“有”向“好”加快迈进,城乡消费差距明显缩小。三是数字化技术贯通线上线下消费。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居民线上消费的黏性明显增强。同时,一些线下实体店也在积极应用新技术,通过营造时尚舒适的数字化场景,捕捉消费者的需求动向和偏好。四是“一老一青”成为推动消费升级和创新的重要力量。虽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但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岁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一群体大多具有经验、技能等优势,身体较为健康,易于接受新的消费方式,对扩大消费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90后”“00后”等青年成长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加自信,敢于尝新,成为引领国货国潮等消费创新的主力。五是中高端消费进一步集聚。随着城市化深入发展,大型中心城市在集聚都市圈、城市群中高端消费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六是健康、绿色的消费观念更深入人心。这样的观念转变反映了居民对生活质量改善的需求和消费升级的趋势,有利于形成居民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在此背景下,更好适应居民消费的趋势性变化,提高居民消费在内需中的占比,需要采取有力、有效、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要进一步扩大有效供给。大力发展既满足居民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又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服务消费,取消文化、体育、教育、养老等领域的不合理准入壁垒,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有效供给。引导各类企业和互联网平台提高商业模式创新的可持续性,营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生态,促进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相互转化和带动。大力发展商旅文体融合的新业态,发展免税零售。

  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消费环境。可考虑开展各类特色消费节庆活动,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建立产品和服务消费后评价体系,加大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围绕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高频消费内容,在推广智能化服务的同时,保留和改进传统服务方式。

  要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服务业就业容量;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试点,健全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各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注重完善对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障。

(作者:刘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刘涛:构建以居民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格局
发布时间:2023-03-01

  从国际经验看,大国经济一般都是以内需为主导的,特别是在迈向高收入阶段时,居民消费逐渐成为内需的主体。当前,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超过1万美元,更加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但居民消费在内需中的占比相对较低。构建以居民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格局,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举措,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

  我国消费领域呈现出诸多新特征新趋势。一是消费增长点主要在服务领域。“十三五”时期,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年均增长6.9%。若剔除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居民减少非必要服务消费的影响,这一数据的增速将会更为显著。二是品质消费不断向全领域拓展。居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从“有”向“好”加快迈进,城乡消费差距明显缩小。三是数字化技术贯通线上线下消费。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居民线上消费的黏性明显增强。同时,一些线下实体店也在积极应用新技术,通过营造时尚舒适的数字化场景,捕捉消费者的需求动向和偏好。四是“一老一青”成为推动消费升级和创新的重要力量。虽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但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岁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这一群体大多具有经验、技能等优势,身体较为健康,易于接受新的消费方式,对扩大消费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90后”“00后”等青年成长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加自信,敢于尝新,成为引领国货国潮等消费创新的主力。五是中高端消费进一步集聚。随着城市化深入发展,大型中心城市在集聚都市圈、城市群中高端消费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六是健康、绿色的消费观念更深入人心。这样的观念转变反映了居民对生活质量改善的需求和消费升级的趋势,有利于形成居民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在此背景下,更好适应居民消费的趋势性变化,提高居民消费在内需中的占比,需要采取有力、有效、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要进一步扩大有效供给。大力发展既满足居民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又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服务消费,取消文化、体育、教育、养老等领域的不合理准入壁垒,支持社会力量增加有效供给。引导各类企业和互联网平台提高商业模式创新的可持续性,营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生态,促进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相互转化和带动。大力发展商旅文体融合的新业态,发展免税零售。

  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消费环境。可考虑开展各类特色消费节庆活动,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建立产品和服务消费后评价体系,加大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围绕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高频消费内容,在推广智能化服务的同时,保留和改进传统服务方式。

  要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服务业就业容量;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试点,健全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各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注重完善对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障。

(作者:刘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