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在北京召开。
韩文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在会上说,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今年我国经济运行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总体上呈现增速较高,物价较低,就业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
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现在不少机构预测全年经济增长5.2%左右,全年经济同比增速表现为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近来,国内外机构陆续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今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是30%以上,三分之一,仍是世界经济最大的引擎。
韩文秀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达到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4%,今年主要贸易大国出口出现下降,而我国进出口额同比基本持平,甚至略微增长,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维持在14%略高的水平,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今年主要贸易大国出口出现下降,而我国进出口额同比基本持平,甚至略微增长,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维持在14%略高的水平,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我国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维持在14%略高的水平。
韩文秀表示,我国具有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的独特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居于重要的位置。汽车、造船等制造业展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今年,我国汽车出口将超过500万辆,创新的历史纪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涌现出了不少里程碑式的创新成果。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有较大的空间
韩文秀表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有利条件和重要机遇,总的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我们有14多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城镇人口超过欧洲的总人口,我国消费和投资潜力巨大,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5.2%,还有较大提升的空间,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低17.5个百分点,弥补这一差距本身,就会释放巨大的社会需求。
韩文秀表示,我国宏观政策空间仍然较足,物价水平较低,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不高,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有较大的空间。今年,我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出台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等,这些政策效应将在明年持续释放。
此外,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我国具有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的独特优势,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技术加快突破。以低碳节能环保为标准的绿色发展推动生产和消费加速转型,这些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红利和更为广阔的舞台。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还是机遇大于挑战,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我们要增强战胜困难,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底气。
先立后破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韩文秀表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就是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以进促稳,就是要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韩文秀表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要安排适度规模的赤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转移支付,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关键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果,要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要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做到民生有保障,财政可持续。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要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有利于更好统筹实际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预期目标要求,更加符合宏观调控的实际。
韩文秀说,价格水平是宏观经济的温度计,太高或者是太低都不好,要使物价保持在温和、适度水平,金融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形成经济和金融之间的良性循环。
韩文秀还说,要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实践表明,除了直接的经济政策之外,许多非经济性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要坚持系统观念,既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也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使各类政策更好协同发力,增强合力。
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债务低风险地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
韩文秀表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重点经济工作,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要完善相关的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有效实施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的方案,债务低风险地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特别是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董建国:支持暂时资金链紧张的房企解决短期现金流紧张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会上表示,针对部分房企出现债务违约风险,金融管理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风险出清还需要一个过程,将继续配合金融管理部门,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支持暂时资金链紧张的房企解决短期现金流紧张问题,促进其恢复正常经营,坚决防止债务违约风险集中爆发。
董建国说,对于违法违规导致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企业,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出清,这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我们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把部分房企债务违约称为“爆雷”“资金链断裂”,其实用语是不准确的。
董建国表示,房企一般是集团公司加项目公司的架构,集团公司和项目公司都是独立法人,集团公司出现债务违约,并不意味着项目公司停止运转,项目的开发运营还在继续。比如某大型房企去年上半年发生了债务违约,但公司今年1到11月份,仍然实现了近800亿元的销售收入,并且完成了债务重组。
董建国说,如果将债务违约等同为“爆雷”或者是“资金链断裂”,会造成企业完全停摆的错误认识,导致社会对企业产生信任危机,进而冲击市场销售,加剧企业困难。各方面应该理性地看待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
董建国表示,在体制机制上,要根据人口变化确定住房需求,科学安排土地供应,配置金融资源,实现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建立房屋从开发建设到维护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形成房屋安全长效机制。
要推进住房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满足高品质生活需要的好房子,强化科技赋能,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
董建国说,重点要加快实施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目前有关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改革的重点是拓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最终是要实现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改善性住房需求,最终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宁吉喆:我国四大宏观指标在国际比较中占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表示:我国GDP、CPI、失业率、外汇储备四大宏观指标,在国际比较中占优。
宁吉喆表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预测的2023年经济增长情况,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美国2.1%,欧元区0.7%,日本2%。
消费物价上涨率,也就是通胀率,我国CPI在1-11月份平均是0.3%,美国今年预计是4.1%,欧元区5.6%,日本3.2%。
失业率方面,我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在1-10月份平均是5.3%,优于欧元区6.5%左右的水平。
国家外汇储备余额,11月底我国是31718亿美元,位于全球第一,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