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动态>>
民生动态
民生保障再升级 为人民托起稳稳的幸福
发布日期:2023-03-29
 

  【导语】“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过去一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实现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至91.6%;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5亿;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3.3万个;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265万套(间)……一个个具体数字,映照发展的民生温度。着眼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征程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不断变为现实。

  稳就业促增收取得扎实成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实现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据测算,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达到1662万人,规模创近年新高。眼下正是春季招聘黄金期,各地锚定具体目标,因地制宜,想方设法稳住就业形势。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辽宁将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严防规模性失业风险。河南今年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200万人以上,新增返乡创业15万人以上。

  促进农村人口持续增收。云南今年将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320万人以上。西藏明确政府投资项目所在地农牧民用工比例,力争今年农牧民转移就业60万人以上。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江西提出,今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0亿元以上。甘肃要求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

  重视青年就业工作。湖北力争今年新增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40万人以上,强化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灵活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广西力争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

  截至2月底,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服务活动4.6万场,发布岗位3200万个。3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说,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情况来看,就业市场平稳有序,好于预期,今年就业有了良好开局。

  教育质量持续提高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成为基础教育的关键词。如何缩小不同人群在受教育机会、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实现机会均等,如何在全面解决“有学上”的基础上加快解决“上好学”,皆为民之关切。

  3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根据统计,2022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93亿人;专任教师1880.36万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分层级看,各级各类教育均取得显著进展。

  ——基础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2022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24.57万所,比2021年增加1033所;各地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新增城镇义务教育学位500余万个。

  ——普及巩固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7%,比2021年提高1.6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6%。

  ——公益普惠属性进一步增强。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9.55%,比2021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4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25万人。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高中阶段,目前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9752所(含技工学校),2022年招生一共650.69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的40.71%;在校生1784.6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9.67%。高等教育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含职业本科)1521所,2022年招生546.61万人(不含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54.29万人),连续4年超过普通本科招生规模。

  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得到加强

  国家医保局近日公布了2023年1月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今年1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3097.43亿元,同比增长10.6%。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1872.28亿元,同比增长21.0%。

  关于参保人员情况,截至2022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4570万人。国家医保局称,随着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各省加大数据治理比对,参保人数主要由于清理重复参保比上年同期减少1727万人,同比下降1.3%,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参保质量持续提升。

  2023年开年以来,多地提出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着力扩大异地就医联网医疗机构覆盖面。例如,天津将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和居民医保住院最高支付限额,将基本医保门(急)诊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纳入大病保险保障范围。黑龙江提出门诊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翻一番。

  当前,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平稳起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规划布局基本完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面铺开。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深入推进,疾控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省会城市等重点地区建设一批大型应急救治设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息,截至目前,共有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实施。近年来,我国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遴选国家级高水平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到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建设分支机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力争实现“大病不出省”。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022年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规模达13.7万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截至2022年末,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5亿人、2.4亿人、2.9亿人。

  进入2023年,各地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面提标同步推进。参保人群方面,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群体成为各地社保扩面工作重点。天津提出,健全灵活就业社保政策,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河北、山西等地提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待遇标准方面,上海等地将统筹提高养老、医保、低保等社保待遇标准。山东提出,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

  养老方面,深入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山西、江西、广西、陕西、宁夏等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开展个人养老金试点。

  针对老百姓关注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稳健。

  一是收支有平衡。2022年,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收入7.1万亿元,支出6.6万亿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年收支基本平衡,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二是基金有调剂。为解决基金分布不均的结构性矛盾,在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基础上,去年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剂基金,调剂力度更大。三是财政有投入。中央财政补助继续增加,地方财政建立了长期投入机制,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四是长远有储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已经完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去年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和地区启动实施。实施3个月以来,参加人数已达到2817万人。下一步将按照先行一年的部署要求,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制度实施。

文章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民生保障再升级 为人民托起稳稳的幸福
发布日期:2023-03-29
   

  【导语】“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过去一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实现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至91.6%;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5亿;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3.3万个;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265万套(间)……一个个具体数字,映照发展的民生温度。着眼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征程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不断变为现实。

  稳就业促增收取得扎实成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实现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据测算,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达到1662万人,规模创近年新高。眼下正是春季招聘黄金期,各地锚定具体目标,因地制宜,想方设法稳住就业形势。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辽宁将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严防规模性失业风险。河南今年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200万人以上,新增返乡创业15万人以上。

  促进农村人口持续增收。云南今年将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320万人以上。西藏明确政府投资项目所在地农牧民用工比例,力争今年农牧民转移就业60万人以上。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江西提出,今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0亿元以上。甘肃要求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

  重视青年就业工作。湖北力争今年新增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40万人以上,强化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灵活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广西力争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

  截至2月底,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服务活动4.6万场,发布岗位3200万个。3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说,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情况来看,就业市场平稳有序,好于预期,今年就业有了良好开局。

  教育质量持续提高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成为基础教育的关键词。如何缩小不同人群在受教育机会、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实现机会均等,如何在全面解决“有学上”的基础上加快解决“上好学”,皆为民之关切。

  3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根据统计,2022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93亿人;专任教师1880.36万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分层级看,各级各类教育均取得显著进展。

  ——基础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2022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24.57万所,比2021年增加1033所;各地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新增城镇义务教育学位500余万个。

  ——普及巩固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7%,比2021年提高1.6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6%。

  ——公益普惠属性进一步增强。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9.55%,比2021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4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25万人。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高中阶段,目前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9752所(含技工学校),2022年招生一共650.69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的40.71%;在校生1784.6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9.67%。高等教育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含职业本科)1521所,2022年招生546.61万人(不含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54.29万人),连续4年超过普通本科招生规模。

  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得到加强

  国家医保局近日公布了2023年1月医保基金的收支情况,今年1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3097.43亿元,同比增长10.6%。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1872.28亿元,同比增长21.0%。

  关于参保人员情况,截至2022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4570万人。国家医保局称,随着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各省加大数据治理比对,参保人数主要由于清理重复参保比上年同期减少1727万人,同比下降1.3%,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参保质量持续提升。

  2023年开年以来,多地提出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着力扩大异地就医联网医疗机构覆盖面。例如,天津将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和居民医保住院最高支付限额,将基本医保门(急)诊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纳入大病保险保障范围。黑龙江提出门诊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翻一番。

  当前,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平稳起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规划布局基本完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面铺开。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深入推进,疾控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推动超大特大城市、省会城市等重点地区建设一批大型应急救治设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息,截至目前,共有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实施。近年来,我国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遴选国家级高水平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到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建设分支机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力争实现“大病不出省”。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2022年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规模达13.7万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截至2022年末,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5亿人、2.4亿人、2.9亿人。

  进入2023年,各地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面提标同步推进。参保人群方面,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群体成为各地社保扩面工作重点。天津提出,健全灵活就业社保政策,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河北、山西等地提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待遇标准方面,上海等地将统筹提高养老、医保、低保等社保待遇标准。山东提出,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

  养老方面,深入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山西、江西、广西、陕西、宁夏等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开展个人养老金试点。

  针对老百姓关注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稳健。

  一是收支有平衡。2022年,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收入7.1万亿元,支出6.6万亿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年收支基本平衡,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二是基金有调剂。为解决基金分布不均的结构性矛盾,在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基础上,去年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剂基金,调剂力度更大。三是财政有投入。中央财政补助继续增加,地方财政建立了长期投入机制,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四是长远有储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已经完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去年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和地区启动实施。实施3个月以来,参加人数已达到2817万人。下一步将按照先行一年的部署要求,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制度实施。

文章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