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动态>>
民生动态
环境整改不容“撤火”“减配”“回头再说
发布日期:2023-02-26
 

  是问责不够动真格?是觉得自己手段高明不会被发现,就算天塌下来还有个儿高的顶着,所以心存侥幸?是利益的诱惑实在太大,只顾自己升迁、数字光鲜,不管绿水青山、子孙绵延?还是形式主义、慵懒之风形成已久,实难剔除?

  近期,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多省反馈了“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有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却是惊人相似。

  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反馈,在陕西,整改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站位不高,整改态度不坚决,责任落实不到位,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等问题在一些领域还比较突出,对擅自在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旅游项目,合阳县不仅未按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反而将其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在湖南,益阳市桃江县政府及其部门在督察组现场检查期间放任企业弄虚作假,甚至环境保护局个别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对某涉嫌环境犯罪的矿业企业进行包庇,上级介入后以罚代管,督察督办后拒不移送;在吉林,珲春市调整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范围,让违法违规项目合法化……“剧情”之丰富,令人咋舌。

  在环保督察工作中实行“回头看”,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对各地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相关整治整改工作进行再次会诊和全面复查,敦促地方进一步整改和纠偏,留住更多的绿水青山。被督察出问题的地方,本该端正态度,积极整改,用心用力,有所作为,努力寻求更长远、更可持续的环境保护和发展之道。然而,从“回头看”发现的问题和调查的结果来看,一些地方的相关整改工作并不让人满意,有的推进迟缓,效率低下;有的无动于衷,视环保督察如“空气”,对整改要求视若无睹;有的简单粗暴,一说整改就填埋,一要治污就撒药;有的地方编造会议纪要、夸大整改效果、抄袭整改方案;还有的对污染企业、违规项目进行包庇,通风报信……这是环境治理和整改工作应有的姿态吗?

  一边是积极“回头看”,一边是想方设法“回头再说”;面对整改要求,有的地方“加班加点”“加码”“添柴”,有的地方却“得过且过”“减配”“撤火”“不帮忙”或者“帮倒忙”。如果说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之类还是在原地踏步的话,那么支持污染企业和项目,调整相关规定,让违规项目合法化,已然是在倒退。这样的趋势和做法若不及时纠偏,环境整治如何能够推进?美丽中国如何能够建成?

  是什么样的心态和背景支撑着一些地方“任他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是问责不够动真格?是觉得自己手段高明不会被发现,就算天塌下来还有个儿高的顶着,所以心存侥幸?是利益的诱惑实在太大,只顾自己升迁、数字光鲜,不管绿水青山、子孙绵延?还是形式主义、慵懒之风形成已久,实难剔除?

  找不到根源、不对症下药,“回头看”的威力只会逐渐衰减,而环境治理也将陷入“说一套做一套”的怪圈。

  早在2015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便明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这一规定在各地落实得如何?确实有不少领导干部因为整改不力被问责、追责,但在整改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的情况依然存在,有的还很突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那些只认金山银山、不在乎绿水青山的地方及官员,确实得拿出更有威慑力的办法了,不能放纵其为所欲为。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环境整改不容“撤火”“减配”“回头再说
发布日期:2023-02-26
   

  是问责不够动真格?是觉得自己手段高明不会被发现,就算天塌下来还有个儿高的顶着,所以心存侥幸?是利益的诱惑实在太大,只顾自己升迁、数字光鲜,不管绿水青山、子孙绵延?还是形式主义、慵懒之风形成已久,实难剔除?

  近期,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多省反馈了“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有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却是惊人相似。

  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反馈,在陕西,整改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站位不高,整改态度不坚决,责任落实不到位,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等问题在一些领域还比较突出,对擅自在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旅游项目,合阳县不仅未按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反而将其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在湖南,益阳市桃江县政府及其部门在督察组现场检查期间放任企业弄虚作假,甚至环境保护局个别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对某涉嫌环境犯罪的矿业企业进行包庇,上级介入后以罚代管,督察督办后拒不移送;在吉林,珲春市调整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范围,让违法违规项目合法化……“剧情”之丰富,令人咋舌。

  在环保督察工作中实行“回头看”,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对各地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相关整治整改工作进行再次会诊和全面复查,敦促地方进一步整改和纠偏,留住更多的绿水青山。被督察出问题的地方,本该端正态度,积极整改,用心用力,有所作为,努力寻求更长远、更可持续的环境保护和发展之道。然而,从“回头看”发现的问题和调查的结果来看,一些地方的相关整改工作并不让人满意,有的推进迟缓,效率低下;有的无动于衷,视环保督察如“空气”,对整改要求视若无睹;有的简单粗暴,一说整改就填埋,一要治污就撒药;有的地方编造会议纪要、夸大整改效果、抄袭整改方案;还有的对污染企业、违规项目进行包庇,通风报信……这是环境治理和整改工作应有的姿态吗?

  一边是积极“回头看”,一边是想方设法“回头再说”;面对整改要求,有的地方“加班加点”“加码”“添柴”,有的地方却“得过且过”“减配”“撤火”“不帮忙”或者“帮倒忙”。如果说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之类还是在原地踏步的话,那么支持污染企业和项目,调整相关规定,让违规项目合法化,已然是在倒退。这样的趋势和做法若不及时纠偏,环境整治如何能够推进?美丽中国如何能够建成?

  是什么样的心态和背景支撑着一些地方“任他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是问责不够动真格?是觉得自己手段高明不会被发现,就算天塌下来还有个儿高的顶着,所以心存侥幸?是利益的诱惑实在太大,只顾自己升迁、数字光鲜,不管绿水青山、子孙绵延?还是形式主义、慵懒之风形成已久,实难剔除?

  找不到根源、不对症下药,“回头看”的威力只会逐渐衰减,而环境治理也将陷入“说一套做一套”的怪圈。

  早在2015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便明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这一规定在各地落实得如何?确实有不少领导干部因为整改不力被问责、追责,但在整改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的情况依然存在,有的还很突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那些只认金山银山、不在乎绿水青山的地方及官员,确实得拿出更有威慑力的办法了,不能放纵其为所欲为。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