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动态>>
民生动态
让民生暖阳 照耀每一个困境儿童
发布日期:2023-03-07
 

  对弱者尊严的考虑、对弱势群体需求的关注,彰显出社会文明的尺度。

  针对困境儿童在生活、教育、医疗、康复、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圳市罗湖区民政局发挥党群优势,创新“1+1”结对模式帮扶困境儿童,对弱者的关爱精准投射到个体,让关怀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可感知。

  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和美、越过越幸福,这是共产党人的情怀所在,更是使命所系。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制度,格外关爱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

  罗湖区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精准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工作,始终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区。

  接受帮助的罗湖困难家庭,他们心怀感恩之情,奋斗拼搏。民生暖阳照耀的地方,生命在关怀与自强中绽放精彩。

  建立起覆盖区-街道-社区三级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6岁的范韬(化名)在2021年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父亲被拘留,母亲失去联系,面临监护缺失状态。

  范韬的困境被南湖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督导员得知后,立刻将情况传递给罗湖区民政局,双方联动一同护送范韬前往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进行临时监护和照料。

  目前,罗湖区民政局已经联系到外省的外公,外公家是低保,有意愿接回孩子照料。在亲属没接回之前,罗湖区民政局和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会落实范韬在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今年4月,罗湖区民政局开过一次专题协调会,会议已明确要求教育局落实孩子教育方面的保障。

  快速精准发现困境儿童,并采取救助措施,背后是罗湖建立起覆盖区-街道-社区三级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2021年7月,罗湖成立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罗湖区委组织部、罗湖区民政局等26个相关单位。

  机构建设方面,罗湖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挂牌成立,10个街道全部挂牌成立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负责组织对辖区内未成年人特别是困境儿童的家庭、教育、身心健康等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负责定期摸底排查、信息收集更新、建立基础档案、信息报告、调查核实等工作。

  为提升儿童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及时性,罗湖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主体。在区级层面,法院、检察院、公安、妇联、民政、卫健等多部门联合,于罗湖中医院建立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中心,协作打造一支面向受侵害儿童服务的专业工作队伍。

  在民政方面,打造“区局专职人员+街道儿童督导员+社区儿童主任”三级专职工作网络,以及由社区网格员、党群中心社工构成的近1000人儿童工作协助队伍。

  更细密的保护网络正在织就,《罗湖区惠民服务升级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构建“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儿童保护网络,到2025年,对排查发现的困境儿童救助帮扶率实现100%。

  400余户困境儿童等家庭有了“专属陪伴”

  家住黄贝街道新秀社区的杨羽惠(化名),母亲、父亲接连病故,跟随年逾七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正在念初三的她,成绩优秀,中考目标是翠园中学。

  两位老人平日生活艰苦朴素,靠退休金养育孙女,每个月杨羽惠可以收到民政局发放的2454元补贴。“我们有饭吃就很幸福了,没什么大问题,尽量不给组织添麻烦。”提到孙女,杨爷爷满是欣慰。

  社工曹汝瑜是“1+1”帮扶困境儿童队伍的一员,她的帮扶对象是杨羽惠。每个月曹汝瑜都要保证一次上门探访或电话联系,了解女孩最近的生活、学习状况,有没有遇到烦躁焦虑的事,和同学相处如何等。

  这样的一对一关系从2021年1月开始建立,曹汝瑜认为自己的角色应该“补位而不越位”。

  “社工对困境儿童的生活要关注但不打扰,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渠道,让他们知道有困难了可以向我们寻求帮助。”曹汝瑜说。

  困境儿童不是一个模糊群体,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人。困境儿童的救助,需要有人一对一去做个案,每一次的善举,都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为丰富关爱服务手段,罗湖搭建了社区党群专业社工一对一服务平台,各党群服务中心共415名社工依托基础档案与低保户及困境儿童等家庭建档400余户。参与“1+1”结对模式帮扶困境儿童的有罗湖区15名机关党员,他们每季度通过一个电话了解情况,每半年上门一次走访探望,每年至少解决一个实际困难,让救助关爱有温度。

  萧沐童(化名)2岁时父母离世,目前和爷爷奶奶三人住在罗湖区廉租房。2019年开始,他交了一位新朋友,罗湖区民政局社会福利(事务)科科长张景辉。

  “我不想当他的长辈、老师,只想和他做朋友,我们可以当一辈子的朋友。”两三年的时间,张景辉和萧沐童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微信电话随时联系。

  张景辉最关注孩子情感缺失问题,困境儿童不喜欢被贴标签,被差异化看待,被过度关注和保护,“我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社工,但我知道他需要什么,我可以给他好朋友的关爱,告诉他这个世界不只他一个人,还有家人,还有我以及很多人可以帮他,不要把自己锁起来。”

  打造“弱有众扶”多元社会救助模式

  今年幼儿园毕业的许佳宁(化名)6岁了,父母都是视力残疾壹级,本人视力残疾贰级,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我们家庭接受了社会各界的帮助,民政、残联、政协、街道、社区等等,我们有困难找他们,能解决的会尽量帮我们。”父亲许廷(化名)说。

  在政府的帮助下,夫妻俩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努力实现自力更生;去陌生地方办事,社区的社工带领他前往;女儿每个月能收到各类困境儿童补助大概2000元,每年有一次学费补贴。“发放补助我们就很知足感恩了,至于多少我不算这笔账。”许廷说。

  为打造多元社会救助模式,《罗湖区打造“慈善+社工+社会组织”多元社会救助模式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相继出台,有效盘活慈善、社工、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打造“弱有众扶”多元社会救助模式。

  近年来,罗湖通过搭建区、街道慈善救助平台,开展结对帮扶、扶危济困、优奖助学、援建社区等活动;整合辖区基层社工服务资源,与辖区困境儿童及低保家庭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帮扶平台,策划开展帮扶困难群众民生微实事项目,2021年至今累计开展项目约190个。

  许佳宁每周上学五天,其中四天在普幼,一天去罗湖区残联的早期干预中心幼儿园上特训课,“上普幼希望她能融入普通孩子群体,同时她也需要特殊教育老师一对一的指导,两所幼儿园的老师会互相沟通补充。”许廷说。

  社会各界力量托举起这个特殊家庭稳稳的幸福。女儿马上要上小学了,许廷一家最大的心愿是有人能辅导孩子学习,去年罗湖区政协开展了一个项目,有老师定期上门为佳宁辅导作业,项目效果很好,许廷表示以后再辛苦也要给女儿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让民生暖阳 照耀每一个困境儿童
发布日期:2023-03-07
   

  对弱者尊严的考虑、对弱势群体需求的关注,彰显出社会文明的尺度。

  针对困境儿童在生活、教育、医疗、康复、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圳市罗湖区民政局发挥党群优势,创新“1+1”结对模式帮扶困境儿童,对弱者的关爱精准投射到个体,让关怀看得见、摸得着、有温度、可感知。

  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和美、越过越幸福,这是共产党人的情怀所在,更是使命所系。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制度,格外关爱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

  罗湖区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精准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工作,始终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区。

  接受帮助的罗湖困难家庭,他们心怀感恩之情,奋斗拼搏。民生暖阳照耀的地方,生命在关怀与自强中绽放精彩。

  建立起覆盖区-街道-社区三级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6岁的范韬(化名)在2021年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父亲被拘留,母亲失去联系,面临监护缺失状态。

  范韬的困境被南湖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督导员得知后,立刻将情况传递给罗湖区民政局,双方联动一同护送范韬前往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进行临时监护和照料。

  目前,罗湖区民政局已经联系到外省的外公,外公家是低保,有意愿接回孩子照料。在亲属没接回之前,罗湖区民政局和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会落实范韬在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今年4月,罗湖区民政局开过一次专题协调会,会议已明确要求教育局落实孩子教育方面的保障。

  快速精准发现困境儿童,并采取救助措施,背后是罗湖建立起覆盖区-街道-社区三级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2021年7月,罗湖成立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罗湖区委组织部、罗湖区民政局等26个相关单位。

  机构建设方面,罗湖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挂牌成立,10个街道全部挂牌成立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负责组织对辖区内未成年人特别是困境儿童的家庭、教育、身心健康等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负责定期摸底排查、信息收集更新、建立基础档案、信息报告、调查核实等工作。

  为提升儿童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及时性,罗湖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主体。在区级层面,法院、检察院、公安、妇联、民政、卫健等多部门联合,于罗湖中医院建立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中心,协作打造一支面向受侵害儿童服务的专业工作队伍。

  在民政方面,打造“区局专职人员+街道儿童督导员+社区儿童主任”三级专职工作网络,以及由社区网格员、党群中心社工构成的近1000人儿童工作协助队伍。

  更细密的保护网络正在织就,《罗湖区惠民服务升级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构建“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儿童保护网络,到2025年,对排查发现的困境儿童救助帮扶率实现100%。

  400余户困境儿童等家庭有了“专属陪伴”

  家住黄贝街道新秀社区的杨羽惠(化名),母亲、父亲接连病故,跟随年逾七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正在念初三的她,成绩优秀,中考目标是翠园中学。

  两位老人平日生活艰苦朴素,靠退休金养育孙女,每个月杨羽惠可以收到民政局发放的2454元补贴。“我们有饭吃就很幸福了,没什么大问题,尽量不给组织添麻烦。”提到孙女,杨爷爷满是欣慰。

  社工曹汝瑜是“1+1”帮扶困境儿童队伍的一员,她的帮扶对象是杨羽惠。每个月曹汝瑜都要保证一次上门探访或电话联系,了解女孩最近的生活、学习状况,有没有遇到烦躁焦虑的事,和同学相处如何等。

  这样的一对一关系从2021年1月开始建立,曹汝瑜认为自己的角色应该“补位而不越位”。

  “社工对困境儿童的生活要关注但不打扰,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渠道,让他们知道有困难了可以向我们寻求帮助。”曹汝瑜说。

  困境儿童不是一个模糊群体,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人。困境儿童的救助,需要有人一对一去做个案,每一次的善举,都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为丰富关爱服务手段,罗湖搭建了社区党群专业社工一对一服务平台,各党群服务中心共415名社工依托基础档案与低保户及困境儿童等家庭建档400余户。参与“1+1”结对模式帮扶困境儿童的有罗湖区15名机关党员,他们每季度通过一个电话了解情况,每半年上门一次走访探望,每年至少解决一个实际困难,让救助关爱有温度。

  萧沐童(化名)2岁时父母离世,目前和爷爷奶奶三人住在罗湖区廉租房。2019年开始,他交了一位新朋友,罗湖区民政局社会福利(事务)科科长张景辉。

  “我不想当他的长辈、老师,只想和他做朋友,我们可以当一辈子的朋友。”两三年的时间,张景辉和萧沐童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微信电话随时联系。

  张景辉最关注孩子情感缺失问题,困境儿童不喜欢被贴标签,被差异化看待,被过度关注和保护,“我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社工,但我知道他需要什么,我可以给他好朋友的关爱,告诉他这个世界不只他一个人,还有家人,还有我以及很多人可以帮他,不要把自己锁起来。”

  打造“弱有众扶”多元社会救助模式

  今年幼儿园毕业的许佳宁(化名)6岁了,父母都是视力残疾壹级,本人视力残疾贰级,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我们家庭接受了社会各界的帮助,民政、残联、政协、街道、社区等等,我们有困难找他们,能解决的会尽量帮我们。”父亲许廷(化名)说。

  在政府的帮助下,夫妻俩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努力实现自力更生;去陌生地方办事,社区的社工带领他前往;女儿每个月能收到各类困境儿童补助大概2000元,每年有一次学费补贴。“发放补助我们就很知足感恩了,至于多少我不算这笔账。”许廷说。

  为打造多元社会救助模式,《罗湖区打造“慈善+社工+社会组织”多元社会救助模式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相继出台,有效盘活慈善、社工、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打造“弱有众扶”多元社会救助模式。

  近年来,罗湖通过搭建区、街道慈善救助平台,开展结对帮扶、扶危济困、优奖助学、援建社区等活动;整合辖区基层社工服务资源,与辖区困境儿童及低保家庭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帮扶平台,策划开展帮扶困难群众民生微实事项目,2021年至今累计开展项目约190个。

  许佳宁每周上学五天,其中四天在普幼,一天去罗湖区残联的早期干预中心幼儿园上特训课,“上普幼希望她能融入普通孩子群体,同时她也需要特殊教育老师一对一的指导,两所幼儿园的老师会互相沟通补充。”许廷说。

  社会各界力量托举起这个特殊家庭稳稳的幸福。女儿马上要上小学了,许廷一家最大的心愿是有人能辅导孩子学习,去年罗湖区政协开展了一个项目,有老师定期上门为佳宁辅导作业,项目效果很好,许廷表示以后再辛苦也要给女儿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