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动态>>
民生动态
斑马线也是文明线
发布日期:2023-02-25
 

  斑马线是行人过街的安全线,也是体现交通参与者良好形象的文明线。不久前,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以礼让斑马线为切入点,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整治力度,使礼让斑马线从建议倡导落实到执法层面,也让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作为引导行人有序通过的交通线,斑马线能够有效保护行人,降低事故风险。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既是为了充分保障行人的路权,也是为了更好维护交通安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去年1—10月,机动车肇事导致的伤亡事故中,12.24%是由于未按规定让行,居十大危险驾驶行为之首。可以说,斑马线前文明礼让,不仅是对法律的践行和恪守,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礼让一小步,文明一大步。2018年,公安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在全国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展“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行动,对未按规定让行的交通违法行为确立明确处罚标准。此次北京市对217处路口的“电子警察”进行升级,可记录机动车“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未停车让行”的交通违法行为,明确核实无误后将处以200元罚款、记3分。这些处罚措施充分考虑了地方实际,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有助于推动法律落地生根见效,规范交通行为。

  尊重是双向的,文明亦需要共建共护。车让人、人守规,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大力倡导车辆礼让行人,并不意味着放松对行人的要求。车与人抢道要治,人与车抢道也要管。不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过马路玩手机等行为,不仅干扰交通秩序、影响通行效率,也给行人自身安全带来隐患。提升交通文明,需要涵养规则意识,也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管。比如,有的地方除了在路口设置交通管理员,启用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自动抓拍系统,还通过媒体和网络平台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曝光,收到良好效果,使“车让人、人守规”成为各方共识。

  一条斑马线,也是一道治理考题。更好保障道路交通各参与方的路权,兼顾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需要城市治理者全盘考虑、统筹兼顾。比如,一些地方在人流量小的路段采用请求式按钮信号控制,设置更加醒目的“三维立体斑马线”、能感应越线行为并进行提示的“智慧斑马线”,等等。这些举措,丰富了城市交通治理的实践。同时也要看到,城市在发展,交通治理也会面临新问题。比如,随着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增加,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更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道路交通各参与方的需求和体验出发,通过完善交通标志标线、调整信号灯配时、创新监管方式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文明出行始于足下,习惯养成久久为功。道路交通各参与方共同参与、相向而行,将规则意识、文明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我们就一定能共同营造更加安全有序和谐的出行环境,不断擦亮城市的文明底色。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斑马线也是文明线
发布日期:2023-02-25
   

  斑马线是行人过街的安全线,也是体现交通参与者良好形象的文明线。不久前,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门以礼让斑马线为切入点,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整治力度,使礼让斑马线从建议倡导落实到执法层面,也让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作为引导行人有序通过的交通线,斑马线能够有效保护行人,降低事故风险。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既是为了充分保障行人的路权,也是为了更好维护交通安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去年1—10月,机动车肇事导致的伤亡事故中,12.24%是由于未按规定让行,居十大危险驾驶行为之首。可以说,斑马线前文明礼让,不仅是对法律的践行和恪守,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礼让一小步,文明一大步。2018年,公安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在全国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展“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行动,对未按规定让行的交通违法行为确立明确处罚标准。此次北京市对217处路口的“电子警察”进行升级,可记录机动车“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未停车让行”的交通违法行为,明确核实无误后将处以200元罚款、记3分。这些处罚措施充分考虑了地方实际,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有助于推动法律落地生根见效,规范交通行为。

  尊重是双向的,文明亦需要共建共护。车让人、人守规,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大力倡导车辆礼让行人,并不意味着放松对行人的要求。车与人抢道要治,人与车抢道也要管。不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过马路玩手机等行为,不仅干扰交通秩序、影响通行效率,也给行人自身安全带来隐患。提升交通文明,需要涵养规则意识,也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管。比如,有的地方除了在路口设置交通管理员,启用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自动抓拍系统,还通过媒体和网络平台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曝光,收到良好效果,使“车让人、人守规”成为各方共识。

  一条斑马线,也是一道治理考题。更好保障道路交通各参与方的路权,兼顾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需要城市治理者全盘考虑、统筹兼顾。比如,一些地方在人流量小的路段采用请求式按钮信号控制,设置更加醒目的“三维立体斑马线”、能感应越线行为并进行提示的“智慧斑马线”,等等。这些举措,丰富了城市交通治理的实践。同时也要看到,城市在发展,交通治理也会面临新问题。比如,随着共享单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增加,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更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道路交通各参与方的需求和体验出发,通过完善交通标志标线、调整信号灯配时、创新监管方式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文明出行始于足下,习惯养成久久为功。道路交通各参与方共同参与、相向而行,将规则意识、文明意识落实到行动中,我们就一定能共同营造更加安全有序和谐的出行环境,不断擦亮城市的文明底色。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