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刘书林:马克思主义历史思维的新发展和新运用
发布时间:2023-03-12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他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关于历史的论述,他始终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贯通,形成了完整的历史思维,突出了历史方法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这为人们打开了观察历史的广阔眼界,为更好地总结规律,判断是非,探寻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一、以科学的历史思维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为强调党的高级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性,从思想历史源头和实践历程上,深刻阐明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曲折历史。从空想社会主义何以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一直追溯到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计六个时间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之所以要从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讲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讲起,就是要说明,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明白了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史,我们就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其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以这种历史思路启发全党的觉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个思路就是科学的历史思维的典型体现。同时,通过回顾整个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进一步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样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容易使人入脑、入心。

  通过回顾整个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进一步确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样论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言之有据,雄辩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思维的大视野,引导党员、干部加深对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看到各国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以科学的历史思维认识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夙愿,凝聚力量,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推动完成“两个一百年”的战略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时,也是运用历史思维,把问题放到5000年的文明史中、500年的社会主义历史中、60多年的新中国历史中,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史中来观察。他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样的分析不但有利于增强人民的信心和历史使命感,而且提示人们不要忘记共产党人的本色和根本追求。他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国梦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把中国梦放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中进行阐发,用170多年的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激发人们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是苦难深重、命运多舛。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他还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正因为这样,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归于历史的范畴。他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这样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分析,更加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投身中国梦的圆梦实践。

 

  三、以科学的历史思维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与实践,抓住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揭示科学规律,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早在2010年7月21日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就代表中共中央强调科学研究党的历史的问题。他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还提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实际上,习近平同志在这里提出了党史研究的基本原则:第一,总的原则是实事求是;第二,要抓住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不能用一些细枝末节、个人特殊感受来代替历史发展大趋势;第三,五个“揭示和宣传”是党的历史研究的根本任务;第四,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些原则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把多年以来历史研究中的乌烟瘴气做了一次大扫除。

  针对几十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丑化和歪曲社会主义国家历史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了清除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任务。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开始活跃,是以“重新评价”为名来歪曲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为基本特点的。其主要表现为:否定革命,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否定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称是“误入歧路”,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否定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企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历史,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

  近年来,特别是在网络空间和新媒体平台上,历史虚无主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他们甚至通过恶搞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毛岸英、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企图全面消解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他们通过拨弄“细节”,提出别有用心的“质疑”,企图颠覆人民英雄形象的地位,动摇人们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敬仰,继而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党的领导的政治立场十分鲜明。在历史虚无主义的逻辑之下,近现代历史上已有定论的反动人物如慈禧、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等人,被美化为“救星”“英雄”“正面人物”。有人故作姿态地进行煽动:“告诉你所不知道的袁世凯”“告诉你所不知道的李鸿章”“告诉你所不知道的蒋介石”“告诉你所不知道的慈禧太后”……他们挖掘所谓“细节”和佚闻,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已有历史定论的反派人物翻案、贴金。

  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影响不可小看。在丑化社会主义制度和丑化党的领袖方面,他们已造成极为严重的消极后果。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  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这些认识十分深刻。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掉以轻心。

 

  四、以科学的历史思维分析当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高思维的科学境界,维护党的事业的连续性、稳定性,以不断接力的精神向历史交出合格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要保持革命本色,牢记“两个务必”,常常用毛泽东在西柏坡谈到的“进京赶考”的历史案例为典型。他指出,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是经过了深入思考的。这里面,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由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这件事。直到2016年7月1日,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结束部分,仍然提到了由西柏坡“进京赶考”的事。他指出,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从党的“初心”出发,把现实的工作看作党的整体工作的一部分,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接力”过程的一棒。

  多年来,在对待新中国的历史方面,总有一些人顾此失彼,非此即彼,甚至把改革前后两个三十年对立起来。这样就很容易为历史虚无主义留下侵染的空间,甚至出现否定党的历史的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上拨乱反正,引导了科学的历史方法。他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样抓住历史本质、通过历史思维所作出的科学评价和论断,就统一了人们在历史认识上的分歧。

  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能够运用历史思维使人们加深对党的基本原则的认识。比如,面对新时期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散布的所谓“军队国家化”“军队去政治化”、淡化思想政治工作、淡化党的领导的各种错误思潮,2014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这个做法,就把解决现实中的错误思潮,弘扬主旋律,与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继承党的历史传统统一起来了。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红军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会上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并为之写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这个决议案根据我们党与军队内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做斗争的丰富经验,使红军彻底肃清旧式军队的影响,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这个决议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每连建设一个支部”的原则。(《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8页)在这次新的古田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就是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就是要不忘初心,重新塑造红军本色。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讲“初心”,就是要把历史与现实发展统一起来,获得历史的原动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重申“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这就鲜明体现了我们党维护党的事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坚强意志,要以不断接力的精神向历史交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答卷。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设计的时候,同样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思维。他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于促进制度的定型化,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历史思维,提到了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30年的时间使制度达到定型化的论断。这种从历史到现实的思维,携带着中国共产党几代人的实践积淀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更容易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统一认识的动力。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人们认识到,社会要长治久安,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必须抓紧推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定型,基本方针、政策定型。这是民心所向,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国,不仅仅是要求我们的干部要做到按照宪法和法律执政,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能够依靠稳定运行的法律和制度,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胸有成竹地、按部就班地办更多的事情。要使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人民群众感觉最幸福、最温暖的地方,使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社会主义的成就和进展时,最常用的词语就包括“60多年以来”,把新中国的事业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科学的历史思维方法,对于维护党的事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来源:红旗文稿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刘书林:马克思主义历史思维的新发展和新运用
发布时间:2023-03-12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他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关于历史的论述,他始终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贯通,形成了完整的历史思维,突出了历史方法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这为人们打开了观察历史的广阔眼界,为更好地总结规律,判断是非,探寻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一、以科学的历史思维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为强调党的高级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性,从思想历史源头和实践历程上,深刻阐明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曲折历史。从空想社会主义何以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一直追溯到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计六个时间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之所以要从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讲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讲起,就是要说明,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明白了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史,我们就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其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以这种历史思路启发全党的觉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个思路就是科学的历史思维的典型体现。同时,通过回顾整个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进一步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样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容易使人入脑、入心。

  通过回顾整个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进一步确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样论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言之有据,雄辩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思维的大视野,引导党员、干部加深对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看到各国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以科学的历史思维认识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夙愿,凝聚力量,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推动完成“两个一百年”的战略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时,也是运用历史思维,把问题放到5000年的文明史中、500年的社会主义历史中、60多年的新中国历史中,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史中来观察。他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样的分析不但有利于增强人民的信心和历史使命感,而且提示人们不要忘记共产党人的本色和根本追求。他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国梦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把中国梦放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中进行阐发,用170多年的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激发人们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是苦难深重、命运多舛。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他还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正因为这样,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归于历史的范畴。他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这样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分析,更加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投身中国梦的圆梦实践。

 

  三、以科学的历史思维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与实践,抓住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揭示科学规律,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早在2010年7月21日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就代表中共中央强调科学研究党的历史的问题。他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还提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实际上,习近平同志在这里提出了党史研究的基本原则:第一,总的原则是实事求是;第二,要抓住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不能用一些细枝末节、个人特殊感受来代替历史发展大趋势;第三,五个“揭示和宣传”是党的历史研究的根本任务;第四,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些原则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把多年以来历史研究中的乌烟瘴气做了一次大扫除。

  针对几十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丑化和歪曲社会主义国家历史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了清除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任务。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开始活跃,是以“重新评价”为名来歪曲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为基本特点的。其主要表现为:否定革命,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否定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称是“误入歧路”,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否定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贬损革命前辈,诋毁党的领袖。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企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历史,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

  近年来,特别是在网络空间和新媒体平台上,历史虚无主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他们甚至通过恶搞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毛岸英、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企图全面消解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他们通过拨弄“细节”,提出别有用心的“质疑”,企图颠覆人民英雄形象的地位,动摇人们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敬仰,继而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党的领导的政治立场十分鲜明。在历史虚无主义的逻辑之下,近现代历史上已有定论的反动人物如慈禧、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等人,被美化为“救星”“英雄”“正面人物”。有人故作姿态地进行煽动:“告诉你所不知道的袁世凯”“告诉你所不知道的李鸿章”“告诉你所不知道的蒋介石”“告诉你所不知道的慈禧太后”……他们挖掘所谓“细节”和佚闻,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已有历史定论的反派人物翻案、贴金。

  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影响不可小看。在丑化社会主义制度和丑化党的领袖方面,他们已造成极为严重的消极后果。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  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这些认识十分深刻。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掉以轻心。

 

  四、以科学的历史思维分析当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高思维的科学境界,维护党的事业的连续性、稳定性,以不断接力的精神向历史交出合格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要保持革命本色,牢记“两个务必”,常常用毛泽东在西柏坡谈到的“进京赶考”的历史案例为典型。他指出,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是经过了深入思考的。这里面,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由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这件事。直到2016年7月1日,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结束部分,仍然提到了由西柏坡“进京赶考”的事。他指出,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从党的“初心”出发,把现实的工作看作党的整体工作的一部分,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接力”过程的一棒。

  多年来,在对待新中国的历史方面,总有一些人顾此失彼,非此即彼,甚至把改革前后两个三十年对立起来。这样就很容易为历史虚无主义留下侵染的空间,甚至出现否定党的历史的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上拨乱反正,引导了科学的历史方法。他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样抓住历史本质、通过历史思维所作出的科学评价和论断,就统一了人们在历史认识上的分歧。

  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能够运用历史思维使人们加深对党的基本原则的认识。比如,面对新时期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散布的所谓“军队国家化”“军队去政治化”、淡化思想政治工作、淡化党的领导的各种错误思潮,2014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这个做法,就把解决现实中的错误思潮,弘扬主旋律,与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继承党的历史传统统一起来了。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红军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会上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并为之写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这个决议案根据我们党与军队内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做斗争的丰富经验,使红军彻底肃清旧式军队的影响,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这个决议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每连建设一个支部”的原则。(《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8页)在这次新的古田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就是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就是要不忘初心,重新塑造红军本色。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讲“初心”,就是要把历史与现实发展统一起来,获得历史的原动力。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重申“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这就鲜明体现了我们党维护党的事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坚强意志,要以不断接力的精神向历史交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答卷。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设计的时候,同样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思维。他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于促进制度的定型化,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历史思维,提到了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30年的时间使制度达到定型化的论断。这种从历史到现实的思维,携带着中国共产党几代人的实践积淀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更容易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统一认识的动力。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人们认识到,社会要长治久安,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必须抓紧推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定型,基本方针、政策定型。这是民心所向,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国,不仅仅是要求我们的干部要做到按照宪法和法律执政,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能够依靠稳定运行的法律和制度,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胸有成竹地、按部就班地办更多的事情。要使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人民群众感觉最幸福、最温暖的地方,使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社会主义的成就和进展时,最常用的词语就包括“60多年以来”,把新中国的事业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科学的历史思维方法,对于维护党的事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来源:红旗文稿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