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王怀超: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
发布时间:2023-03-11

   核心提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相信,通过从严治党这一场持久战,我们就能够汇聚团结一心、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完成国家现代化这一伟业。

  从严治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要始终抓紧抓好,一刻也不能放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以许党许国的担当精神,运筹帷幄,大刀阔斧,高举反腐败的旗帜,以从严治党带动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从严治党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到反对“四风”,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以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确立,党的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得到净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党心民心得到提振。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从严治党才刚刚开始,惩治腐败也仅仅是冰山一角。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反腐败是一项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

  大国大党的客观现实决定了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作为世界上人口规模大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拥有8800多万党员,相当于德国的总人口,同时还拥有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并将长期执政。建设好、管理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党员数量和基层党组织规模的大党,殊为不易。如果放纵无为,那么党就会人心涣散、政令就不通,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因此,从严治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要始终抓紧抓好,一刻也不能放松。

  历史经验表明,执政党的形象和地位是国家与政党形象和地位的象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而言,党的形象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更直接关系到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通过从严治党来提升大国大党的形象,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一方面,通过长期地从严治党树立党的良好的执政形象,提升其对内的整合能力,增强党员对党的认同感和党员对党的忠诚度;增强其对外的感召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对党的支持度,并奠定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持久地从严治党净化和提升党的形象,进而提升国家在世界舞台的形象。

  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决定了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近年来随着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党面临前所未有且日趋复杂的挑战和考验,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国际环境的考验。

  就市场经济的考验而言,主要是全党能否经受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尤其是能否经受住市场经济和金钱对执政权力的侵蚀、诱惑、捆绑甚至利用。只有通过持久地从严治党、管党,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严肃党内的政治纪律,净化党内的政治生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赢得战略优势和全局主动。

  反腐败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即以公权力谋取私利。腐败是公权力的伴生物。只要有公权力存在,就有腐败的可能。因此反腐败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而反腐败是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决定了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

  我们要通过长期的制度反腐来强化从严治党。党的建设之所以在一些领域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与制度硬约束不到位不无关系。全面从严治党,需要突出“严”的要求,使之常态化和制度化,使制度治党真正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制度反腐就是要从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解决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从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制定、执行、维护等相关规定,解决制度脱离实际、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制度反腐的核心在于从制度层面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东欧剧变之所以发生,其根源之一在于权力过分集中而缺乏监督使其政治体制日趋僵化而最终崩塌。权力制约是治本之策。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只有对权力进行了有效制衡,权力才不会肆意妄为,掌握权力的官员才不会仅仅因为欲望的膨胀和缺乏监督而断送政治生命。看起来似乎官员的权力被约束使其利益受损,实际上从长远来看,反倒是挽救和保护了官员的政治生命。

  改革和发展的艰巨任务决定了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当前我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发展处在关键期,改革处于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比如,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依然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依然存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就是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啃下改革的“硬骨头”。而要攻克这些难关,啃下这些“硬骨头”,就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从严管党、从严治党。而从严管党治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一方面,要通过长期地从严治党促改革和促发展。通过从严治党选拔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领导干部,来带领人民群众冲破改革和发展的种种瓶颈和阻挠。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来进一步完善从严治党,从机制上确保从严治党能够持续进行。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相信,通过从严治党这一场持久战,我们就能够汇聚团结一心、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完成国家现代化这一伟业。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王怀超: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
发布时间:2023-03-11

   核心提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相信,通过从严治党这一场持久战,我们就能够汇聚团结一心、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完成国家现代化这一伟业。

  从严治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要始终抓紧抓好,一刻也不能放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以许党许国的担当精神,运筹帷幄,大刀阔斧,高举反腐败的旗帜,以从严治党带动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从严治党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到反对“四风”,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以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确立,党的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得到净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党心民心得到提振。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从严治党才刚刚开始,惩治腐败也仅仅是冰山一角。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反腐败是一项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

  大国大党的客观现实决定了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作为世界上人口规模大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拥有8800多万党员,相当于德国的总人口,同时还拥有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并将长期执政。建设好、管理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党员数量和基层党组织规模的大党,殊为不易。如果放纵无为,那么党就会人心涣散、政令就不通,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因此,从严治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要始终抓紧抓好,一刻也不能放松。

  历史经验表明,执政党的形象和地位是国家与政党形象和地位的象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而言,党的形象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更直接关系到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通过从严治党来提升大国大党的形象,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一方面,通过长期地从严治党树立党的良好的执政形象,提升其对内的整合能力,增强党员对党的认同感和党员对党的忠诚度;增强其对外的感召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对党的支持度,并奠定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持久地从严治党净化和提升党的形象,进而提升国家在世界舞台的形象。

  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决定了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近年来随着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党面临前所未有且日趋复杂的挑战和考验,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国际环境的考验。

  就市场经济的考验而言,主要是全党能否经受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尤其是能否经受住市场经济和金钱对执政权力的侵蚀、诱惑、捆绑甚至利用。只有通过持久地从严治党、管党,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严肃党内的政治纪律,净化党内的政治生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赢得战略优势和全局主动。

  反腐败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即以公权力谋取私利。腐败是公权力的伴生物。只要有公权力存在,就有腐败的可能。因此反腐败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而反腐败是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决定了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

  我们要通过长期的制度反腐来强化从严治党。党的建设之所以在一些领域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与制度硬约束不到位不无关系。全面从严治党,需要突出“严”的要求,使之常态化和制度化,使制度治党真正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制度反腐就是要从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解决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从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制定、执行、维护等相关规定,解决制度脱离实际、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制度反腐的核心在于从制度层面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东欧剧变之所以发生,其根源之一在于权力过分集中而缺乏监督使其政治体制日趋僵化而最终崩塌。权力制约是治本之策。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只有对权力进行了有效制衡,权力才不会肆意妄为,掌握权力的官员才不会仅仅因为欲望的膨胀和缺乏监督而断送政治生命。看起来似乎官员的权力被约束使其利益受损,实际上从长远来看,反倒是挽救和保护了官员的政治生命。

  改革和发展的艰巨任务决定了从严治党是一场持久战。当前我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发展处在关键期,改革处于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比如,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依然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依然存在。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就是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啃下改革的“硬骨头”。而要攻克这些难关,啃下这些“硬骨头”,就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从严管党、从严治党。而从严管党治党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一方面,要通过长期地从严治党促改革和促发展。通过从严治党选拔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领导干部,来带领人民群众冲破改革和发展的种种瓶颈和阻挠。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来进一步完善从严治党,从机制上确保从严治党能够持续进行。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相信,通过从严治党这一场持久战,我们就能够汇聚团结一心、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完成国家现代化这一伟业。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