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没人会期待过去,所以未来注定被展望。
2016年,中国房地产走过喧嚣的一年。这一年岁末,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给出了明确的新定位,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房地产到底有多重要?在1月7日举行的第五届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民生智库副主任、国务院参事、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夏斌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成为以消费为导向而非资产导向,是本轮经济转型成功的重要标志。”
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亦真亦幻的国际风险、甚嚣尘上的泡沫论,这些背后,隐藏着一场怎样的嬗变?2017年,中国的房地产会走向何处?
“预防一切变成口号”
事实上,自2009年以来,夏斌一直坚持一个主张:中国的房地产要想健康发展必须以消费品为主导方向,不能像此前的美国一样,把房产作为金融资产进行操作。
在近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理念也被强调。夏斌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要真正建立以消费品为导向,涉及一系列政策的配合,所涵盖的范围也是方方面面。
“这是针对长效机制内容,第一次作出了明确的表态和定位。那么,现在主导方向明确了,具体内容和措施是什么?”他反问道。
为此,他呼吁,一系列衍生出来的问题要被具体细化对待:对于第二套,第三套房应该出什么样的的税收、利率政策?对已经存在的非纯住宅商品房、租房市场如何规范?人地挂钩的城市土地政策,以及引发的土地财政收入、中央和地方政府财税问题,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回到长效机制本身,在夏斌看来,在什么时机出台、分几年落实推进等问题,都需要被思考。
“把这些综合到一起考虑,怎么样才能产生协同效应?是效率达到最好的状态,是要仔细思考的。”他向时代周报记者再次强调。
预防一切变成口号,是他在论坛上所大力强调的。在对长效机制和政策有了初步的顶层设计,再配合具体措施的出台,才有希望以逐步纠错的方式来扭转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资产市场为主的房市波动局面。
在夏斌的预判里,房地产领域能不能形成以消费为向导而非以资产为向导,将成为中国经济在2017年转型发展成功的一大重要维度。
“市场需要一个过程。”他的预期是,2016年的经济政策逻辑要持续到2017年,市场出清将持续,短期内很难见到很大的变化。
“但建立房地产的长效机制是政府必须要做的,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必须。”他最后对时代周报记者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