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智库动态>>
智库动态
李克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发布日期:2023-03-13
 

李克强总理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智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李克强总理曾提出,要审视国际大势,用创新型思维强化前瞻研究,提供更多有影响、有价值的思想产品,打造有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新型智库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前不久,中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央对智库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智库工作的关怀,同时也提出了方向和期望。应该说,我国的智库建设道路正在开启。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当前,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从全球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崛起和强国纵横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新改革。从国内看,经济新常态已然显现,经济发展处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的叠加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处于攻坚期,社会建设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期。这些新变化孕育着机会,也带来了挑战,对决策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迫切需要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下大功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应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什么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重点把握好“中国特色”和“新型”两个关键词。“中国特色”特在哪里?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采用中国视角、聚焦中国发展。坚持党对智库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在路线方针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不搞西方所谓自由市场经济。善于运用中国视角,立足中国国情和我世界经济地位变化,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出发,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提供“中国方案”。致力于研究提出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国家安全稳定方面重点难点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创造高质量思想产品。

“新型”智库新在何处?首先是新定位。新型智库不同于传统体制下的研究机构,它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研究工作,也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次是新机制。智库不是机关,需要淡化行政色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强灵活性,营造研究探讨氛围,聚引高端人才,做到智力制胜。最后是新模式。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树立“问题导向”的研究模式,针对现实和长远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加强数据分析、案例分析和模型分析,提出决策层信得过、用得上的政策建议。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做如下努力:

第一,坚持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战略定位。专注于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这个“专项”,针对国际国内现实问题、长远问题和战略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坚持服务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集中精干力量研究,拿出专业化、建设性、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围绕国家大战略开展民间外交、公共外交,既为研究解决中国问题提供多样化视角,又充当“宣传和交流大使”,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

第二,始终把提高研究质量作为生命线。国际上一些智库“百年老店”之所以享有较高的声誉,就在于这些机构高度重视研究成果的质量,视质量为智库立足之本,不断推出有影响、有价值的创新产品。创造高质量思想产品,首先要善于判断国际国内大势,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其次要重实情、讲真话,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最后要善于发现问题、揭示问题本质。

第三,善于汇集和发掘人力资源宝库。智库需要把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层的人才有效结合起来,释放出更强的战斗力。畅通智库人才流动的进口和出口,推动人才有序流动。建立正确反映德能勤绩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探索有利于调动研究人员积极性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开门搞研究,加强与有关部门、国内外同行和社会各界的联系,“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第四,探索建立符合智库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智库发展有自身特点,应兼具灵活性和公益性。在管理体制上,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智库加快推进改革,尽快构建各类智库相互促进、有效互补的发展新格局。在内部管理上,尽量减少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效率。在课题立项上,多采用市场化方式,确保公正公平公开。在经费使用上,完善监督机制,增加透明度。在成果评价和应用转化上,构建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第五,把不断提升影响力作为追求目标。仅看数量,中国已是世界第二智库大国,但缺少高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智库。今后应朝此方向努力,至少培养四种意识——品牌意识,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力争有所建树,形成一些核心品牌;前瞻意识,要放远眼光,未雨绸缪,时刻站在理论和实践的前沿,提高对宏观问题的洞察力;创新意识,把它作为创造高质量思想产品的灵魂,促进各种思想和观点碰撞切磋;全球意识,运用开放思维,加强与国外知名智库的深度交流,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话语权。

第六,健全智库发挥作用的保障体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方便智库及时准确地获取政府信息,增强智库对重大问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政府向智库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制度,将智库提供的战略研究、规划设计、咨询报告等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将智库纳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重大政策评估的范围,探索建立智库参与政府有关重大决策座谈会、听证会等的长效机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成立5年多来,始终秉承“创新、求实、睿智、兼容”的理念,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中心将按中央要求,继续服务国家中心工作,着力提升研究质量,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决策咨询和国际交流等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而努力。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使命光荣、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定位,为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李克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发布日期:2023-03-13
   

李克强总理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智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完善决策机制和程序,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李克强总理曾提出,要审视国际大势,用创新型思维强化前瞻研究,提供更多有影响、有价值的思想产品,打造有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新型智库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前不久,中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央对智库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智库工作的关怀,同时也提出了方向和期望。应该说,我国的智库建设道路正在开启。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当前,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从全球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崛起和强国纵横错综复杂,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新改革。从国内看,经济新常态已然显现,经济发展处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的叠加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处于攻坚期,社会建设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期。这些新变化孕育着机会,也带来了挑战,对决策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迫切需要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下大功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应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什么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重点把握好“中国特色”和“新型”两个关键词。“中国特色”特在哪里?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采用中国视角、聚焦中国发展。坚持党对智库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在路线方针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不搞西方所谓自由市场经济。善于运用中国视角,立足中国国情和我世界经济地位变化,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出发,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提供“中国方案”。致力于研究提出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国家安全稳定方面重点难点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创造高质量思想产品。

“新型”智库新在何处?首先是新定位。新型智库不同于传统体制下的研究机构,它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研究工作,也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次是新机制。智库不是机关,需要淡化行政色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强灵活性,营造研究探讨氛围,聚引高端人才,做到智力制胜。最后是新模式。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树立“问题导向”的研究模式,针对现实和长远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加强数据分析、案例分析和模型分析,提出决策层信得过、用得上的政策建议。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做如下努力:

第一,坚持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战略定位。专注于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这个“专项”,针对国际国内现实问题、长远问题和战略问题进行对策研究。坚持服务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集中精干力量研究,拿出专业化、建设性、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围绕国家大战略开展民间外交、公共外交,既为研究解决中国问题提供多样化视角,又充当“宣传和交流大使”,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

第二,始终把提高研究质量作为生命线。国际上一些智库“百年老店”之所以享有较高的声誉,就在于这些机构高度重视研究成果的质量,视质量为智库立足之本,不断推出有影响、有价值的创新产品。创造高质量思想产品,首先要善于判断国际国内大势,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其次要重实情、讲真话,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最后要善于发现问题、揭示问题本质。

第三,善于汇集和发掘人力资源宝库。智库需要把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层的人才有效结合起来,释放出更强的战斗力。畅通智库人才流动的进口和出口,推动人才有序流动。建立正确反映德能勤绩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探索有利于调动研究人员积极性的多种分配方式。坚持开门搞研究,加强与有关部门、国内外同行和社会各界的联系,“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第四,探索建立符合智库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智库发展有自身特点,应兼具灵活性和公益性。在管理体制上,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智库加快推进改革,尽快构建各类智库相互促进、有效互补的发展新格局。在内部管理上,尽量减少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效率。在课题立项上,多采用市场化方式,确保公正公平公开。在经费使用上,完善监督机制,增加透明度。在成果评价和应用转化上,构建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第五,把不断提升影响力作为追求目标。仅看数量,中国已是世界第二智库大国,但缺少高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智库。今后应朝此方向努力,至少培养四种意识——品牌意识,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力争有所建树,形成一些核心品牌;前瞻意识,要放远眼光,未雨绸缪,时刻站在理论和实践的前沿,提高对宏观问题的洞察力;创新意识,把它作为创造高质量思想产品的灵魂,促进各种思想和观点碰撞切磋;全球意识,运用开放思维,加强与国外知名智库的深度交流,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话语权。

第六,健全智库发挥作用的保障体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方便智库及时准确地获取政府信息,增强智库对重大问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政府向智库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制度,将智库提供的战略研究、规划设计、咨询报告等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将智库纳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重大政策评估的范围,探索建立智库参与政府有关重大决策座谈会、听证会等的长效机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成立5年多来,始终秉承“创新、求实、睿智、兼容”的理念,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中心将按中央要求,继续服务国家中心工作,着力提升研究质量,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决策咨询和国际交流等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而努力。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使命光荣、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定位,为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