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大国军情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军优秀教师,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安全战略,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曾出版畅销图书《苦难辉煌》《心胜》《心胜2》《心胜3》等。本文授权转自金一南少将最新力作《心胜3》
中国拥有非常多的礼仪文化、邦交文化,但缺乏报复文化。报复文化就是威慑文化,这种文化的缺乏会给我们带来安全问题。
俄罗斯在维护自己国家安全的时候,怎么使用核威慑?只有三条:
(1)在俄罗斯及其盟国遭到核武器和非核武器进攻的情况下,俄有权首先使用核武器。
(2)俄军主张一旦战争打起来,在投入10个师旅的兵力仍无法制止战争的情况下,毫不迟疑地投入战役核武器。
(3)只要核大国的盟国向俄或俄有安全义务的盟国发动进攻,参与或支持进攻,俄就有可能对其发动核攻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的小跟班打了我的小跟班都不行。
你要留神,否则我就要直接打你。他们就用这种蛮不讲理、咄咄逼人的核威慑来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首先使用,毫不犹豫地使用,而且要对任何对俄罗斯国家形成安全威胁的力量去使用。
核威慑是什么?就是这个。
核俱乐部共有8个成员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
其中,中国的核政策是:
(1)绝不首先使用。
(2)绝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
这就相当于,当别人威胁中国的三峡大坝时,我们有大棒,有大炮,但锁住不用。你不首先对我抡大棒,我绝不会首先对你抡大棒,所以大棒放在那儿根本没有用。
当然,这个政策是20世纪60年代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制定的。当时中国的核力量极其弱小,中国领导人担心美苏两国强强联合把我们原本弱小的核力量掐死,所以做出了这样极具保护色彩的方针。
今天不一样了,苏联已经崩溃,中国处于第一线。但我们还在坚持“两个凡是”,核政策至今未改。核俱乐部的8个成员国中,只有中国如此宣布。其他7个成员国都坚持,当本国受到威胁时,要首先使用,哪怕对方是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
所以,中国必须要拿出“大棒”来维护国家安全。以往的核政策如果再不修改,不仅仅是台湾问题、拿三峡大坝开玩笑的问题,即使他人对我们做出更过分的举动,我们也只有无力的辩解。
现在,鉴于三峡出现的情况,包括军委在内的很多人都在研究,我们必须要考虑加强设防。但如果我们真的这么做,在某种程度上,正好上了对方的当。中国的军费有多少?武装力量有多少?第三代作战飞机有多少架?第一流的设备有多少?我们稍作盘算,结果就非常清楚了。当用于防御的时候,我们首都现有的防护力量根本防不住巡航导弹。
中国的经费和军费都非常有限,当我们把有限的军费大部分投入到防御首都、防御长三角、防御珠三角、防御三峡大坝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攻击力量?还有什么完成统一的力量?荡然无存。我们全都防,自己好了,对手的危险也没有了,我们统一的目标也搁浅了,所以今天的中国才会这样,防不胜防。我们要按照要点去布防,不能期望全部的军费都能完成有效的防御。
俄罗斯的军队不到中国军队的1/2,国防开支仅是我们的1/3,国土却是我们的2倍。那么,他们是怎么设防的呢?就是核威慑。
中国再不筑起这个核大坝,就不能有效完成国家安全的防护。我们经常讲中国的核实力越强,使用核实力的决心就越大。在台海地区和其他地区避免大规模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制衡美国和日本的战略图谋,并促使其分化的概率也就越大。
就像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时一样,当时后方正在打上党战役。指挥员说:“放开了打,狠狠地打,我们打得越狠,他在重庆越安全。”如果没有这样的战略规划,我们可能就会以为,想办法跟国民党搞好关系,毛主席在重庆就能安全。但恰恰相反,我们打得越狠,毛主席在重庆越安全。
这种辩证关系同样适用于今天。当我们使用核实力的决心越大,我们避免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没有这种决心,没有这种意志,一心想着一定不要有大规模战争发生,到最后,也许大规模战争就真的难以控制了。
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有一条根本原则:危机升级的能力。没有能力使危机升级,危机就要失控。如果对方能够使危机升级,而我方不能使危机升级,那么危机必然要失控。这是国际上一个力量平衡的运用法则。
如果一个国家不捕捉机遇,战略就是空的。如果不形成威慑,战略也是空的。没有战略,别人就会拿你的核心财产开玩笑。威慑不仅仅是力量的问题,在威慑中,使用力量的决心也占据了非常大的份额。
《心胜3》是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心胜”系列第三部。书中收入九篇深度长文,充分呈现作者近年来对国家命运、军队建设、安全筹划等重大问题的战略性思考,横跨中西,纵论古今,解构历史事件,剖析未来趋势。“战场上得不到的,不要期望在谈判桌上得到”“大国关系就是做交易”“只会微笑、不会瞪眼的国家,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观点,高屋建瓴,发人深省。
(作者为民生智库高级顾问、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原副主任兼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