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特色小镇在全国发展的如火如荼,遍地开花。2017首届中新·国际特色小镇发展论坛24日在京举行,会上,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表示,与传统的城镇化模式相比,特色小镇发展将出现“六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体现在城市布局上,由重点发展大城市向重点发展小城镇转变。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动员大城市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到小城镇发展,形成五万到二十万人口的规模,依托一个产品形成一个产业,并构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带动小城镇的发展。通过在这个小镇上,进行专业化协作,降低成本,形成更强的竞争力,这将改变中国城镇化的走向,由过去过度地向大城市集中,改变为重点发展小城镇。
第二个转变体现在城市功能上,由工作区域与居住区域分离向产城融合方向发展。过去进行城市化建设,把很大的园区建成居住区,然后再建一个居住区、物流区等等,造成工作区与居住区的分离,形成了上下班时的潮汐式人口流动,给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下一步小城镇的发展趋势,必须是产城融合的。不是盖一片房子,让大家去那里买,而是要有产业,要有就业机会,在那里既有自己事业,同时又能在那里居住。
第三个转变,在主导产业上,由多业并举的综合性城市向专业化特色产业发展。过去建设大城市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往往是各种产业俱全,是一个综合性城市。未来建设特色小镇,要有高度专业化,围绕一个产品或产业形成一个小镇。例如,浙江省的大唐镇,一年的袜子产量70多亿双,一个镇袜子产量够全世界每人穿两双,对比美国生产袜子的小镇,浙江省大唐镇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更高、规模更大、成本更低。将来建设特色小镇,在产业选择上,一定要突出它的特色,不求大,不求全。
第四个转变,在投资运营主体上,要由政府主导转变为由企业运营。廊坊的固安县城建设,过去由当地政府主导,效果不佳。后来把它委托给公司来做,政府跟企业之间实行PPP的管理模式,这个模式实行以后,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一年招到几百亿投资。现在好多城市也在探索这种模式,因此特色小镇的投资运营应由政府主导转变为由企业来投资运营,可以提高效率,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第五个转变,在土地供应上,由政府征地后招标挂牌向转让土地用益物权或土地入股的方式转变。过去小城镇等城市建设用地,都是政府向农民征地,通过招标挂牌后让企业进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部署,特别是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跟国有土地同权同价,特别是农村的宅基地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建设用地指标可以拿到一定范围内去进行交易,满足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需要。通过宅基地整理之后,愿意留在农村的,住进了新居,农村的面貌大大改善,转到城市户口的可以拿到一笔财产性收入。如果这些宅基地改革试点县的经验,能在全国推广,在小城镇建设中推广,能够满足特色小镇建设对土地的需要,同时又能带动周边农村的发展,这是城乡一体化重要的带动力量。
第六个转变,是在融资方式上,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变。前三十几年的发展,注重间接融资,以银行提供贷款为主,形成了债务率过高的状况。债务率过高,导致成本负担偏重,赚的大部分钱交给银行了。因此,建设特色小镇,应尽可能地扩大股权融资,把债权融资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比例,切记形成过高的债务负担。
(作者为民生智库高级顾问、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