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金元浦:寻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高端发展之路——以北京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05

文章来源:人民网

  从国情来看,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五千年历史和辽阔国土的发展中大国,在这样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没有先例可循。因此,作为首都,北京的发展不能套用别人的模式,只能从中国国情和历史出发,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来探索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定位,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的确,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能照搬现有发达国家世界城市的模式,而必须在充分研究和消化其基本经验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吸收其优异成果,进而探索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世界城市的发展道路与独特性。

  一文化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最重要的资源和特点

  文化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最重要的资源和特点,社会和谐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最重要的保证;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出发点;北京之所以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世界上最平等的城市,盖源于长久以来北京形成的宽容博大城市品格。因此,在建设世界城市的探索中,北京除了必须借鉴各个世界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的基本构成和各自的独特成就外,还要选择撷取最合宜的“点”来重新“合成”,如纽约的百老汇,伦敦的创意产业、巴黎的文化底蕴,创造一个具有独特品格的东方文化型的世界城市。

  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北京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的建城史,给与了北京这座城市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和全国性的重点文保单位密集,特别是保存完好的古典传统皇家建筑遗存,成为呈现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物质化载体。

  北京更是一个汇集了当代世界精神文化的文化名城,古老文明与现代精神交融汇合,开放的北京总是以开放的胸襟接受着世界文化的影响,不断创造积淀新文化,发挥文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成功实现了全国文化中心的中心源扩散作用,带动了其它区域的快速发展。

  北京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在全国居于前列,北京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成为凝聚全国人民的强大力量;北京具有的文化原创力,是北京成为我国文化创造的重要源泉,北京具有的文化影响力,经过奥运会的传播,已经吸引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北京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大大提升。以2008奥运会的隆重举行为契机,北京大力宣传城市形象,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游客、商界精英、政府要员展现了历史悠久、创意无限、活力四射、热情好客的城市风貌,积淀了巨大的城市品牌资产。加之,奥运会期间北京充分发挥宣传优势,借助各种媒体和专业推广机构,使“新北京、新奥运”、“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通过奥运会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为北京的城市品牌塑造积累了全球的人气。

  1950年代的法国巴黎、1970、1980年代的美国纽约,1990年代的日本东京都曾被誉为世界艺术之都。随着世界文化中心的东移,二十一世纪则是中国的世纪,世界艺术已经在北京集中,北京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国际化艺术馆,一个世界各国艺术进行交流对话的平台逐渐形成,北京正在走向东方艺术之都,国际影视之都。

  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从2006年北京确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引擎以来,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高速发展。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也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05年底,北京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做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决策。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动和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了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逆势而上,显示了强劲的发展活力,成为推动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首都发展的一大亮点。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实力雄厚,发展强劲。产业规模:逐年增大,增速较高。200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为674.1亿元,2010年增至1697.7亿元,年均增速20.3%,超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5.1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2005年的9.7%提高到2010年的12.0%,共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11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为1938.6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在总资产、总收入与利润增长方面,根据市统计局的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共实现收入7442.3亿元,从2005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21.6%;资产合计达到1.1万亿元,从2005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16.8%;利润总额429.8亿元,从2005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31.3%。

  2011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累计实现收入656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速高于第三产业收入增速3.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将突破9000亿元,增速将超过20%。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利润455.8亿元,同比增长21.3%;上缴税金299.5亿元,增长18.9%。其中,大中型企业效益指标增长较快;1-11月大型企业利润、税金同比分别增长22.9%和17.8%,中型企业利润、税金同比分别增长31.2%和24.5%。

  近几年来,北京出台了包括《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在内的扶持政策20余个,已建立起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完善的配套政策体系。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表明北京已经开始向世界创意产业的中心进发。

  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本的雄厚基础。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 创意资源丰富, 聚集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文化名人、文学家、艺术家和大量创意人才。全国有400多个科技信息类研究院所及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地区。北京地区拥有独立信息机构50多个,占全国的10.7%。根据《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2005年北京地区拥有高等院校89所,科研机构350所,有科研活动的单位数目6481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有254家。北京市的人力科技资源占全国总科技人力资源的9.24%,其中高校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人员数量高居全国第一,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此外,北京每10万人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有1.7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北京两院院士有706人;北京拥有全国1/3的研究生院、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北京培养的博士后占全国的1/3。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源,为北京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国际经贸、国际交流和全球影响的持续上升。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首都城市,北京是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的主阵地,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的领头羊,这既是推动中国对外交流和文化贸易发展的需要,也是北京打造世界级城市的需要。北京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汇处,多元交汇使北京文化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作为中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在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具有国内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经贸资源。北京地区出版的图书约占全国总量的1 /2,音像制品占1 /3,期刊占1 /4,报纸占1 /5,电视剧出品(部)集数和电影产量占全国1 /3 以上。在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方面,北京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规模也日益扩大,尤其是软件、图书、影视等行业的产品出口量居全国前列。

  北京市在国际文化贸易方面在全国牢牢占据着领头羊的地位。在2009年11月18日商务部、外交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中,全国进入“目录”的文化企业共211家,其中北京56家,占全部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的26.5%。北京版权引进与版权出口数量也都居于全国首位,2009年引进北京引进版权合同登记8298项,同比增长26.2%,其中引进图书、期刊版权8018项。近几年,北京市作为全国版权业的龙头,每年输出图书版权的数量都占到了全国的70%左右。在演出方面,《猫》、《大河之舞》等国际知名娱乐演出品牌在进入大陆市场时,也往往将北京作为首选之地。

  衡量一个城市能不能跻身于国际大都市,还有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这个城市召开国际会议和展览的数量和规模。国际上有很多以会展著称的城市,比如,法国的巴黎平均每年承办国际大型会议300多个,因此有“国际会议之都”之称,而香港则以设施优良的展馆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赢得了“展览之都”的美名。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会展业正逐步向国际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向迈进。近年来,北京先后成功举办了世界妇女大会、国际档案大会、万国邮联大会、市长顾问大会等几十个大型会议,并先后举办了国际汽车展、国际通信展、国际服装展、第29届奥运会等专业性、综合性的展会。最新数据表明,截止2009年,北京市会展活动规模化和国际化特征明显,已具备向世界会展之都挺进的基本条件。

  2009年,9月美国著名的《福布斯》杂志最近特别选出了10个快速崛起的“未来世界之都”,中国两大城市上海和北京名列其中。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除了上海和北京,《福布斯》选出的其它“未来世界之都”还包括:莫斯科、孟买、圣保罗、迪拜、卡尔加里、珀斯、休斯敦和达拉斯。这些城市的财力和经济实力还未能超越东京、伦敦、巴黎、纽约、芝加哥、洛杉矶、首尔、新加坡和香港,但发展速度惊人。《福布斯》宣布其选择北京的理由是:北京:2008年主办北京奥运,是中国文化和政治的心脏,拥有著名历史名胜包括天安门广场、紫禁城等,同时拥有众多国际知名的前卫建筑。《福布斯》特别提及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称它是中国版的麻省理工学院。

  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当关注的指标

  那么,北京作为世界城市我们应当关注哪些指标呢?

  世纪之初,《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到建国100周年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综合上述关于世界城市的评价指标,并结合中国和北京市的具体情况,我们将逐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评价体系。我们认为,就目前来看,构建世界城市,北京应该关注如下这些方面:

  第一、政治方面:建设世界城市,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从高层次上进行制度创新,形成日益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来为世界城市的建设保驾护航。因此,建设世界城市,必须首先关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大局,以此为指导,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市政府的战略导向具有关键的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经济方面: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无一不对世界经济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的城市,所以发展经济是构建世界城市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如下要素:

  1、形成以核心城市为主的城市圈区位经济联合体;

  2、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关注外汇市场日交易量、外贸转口额、年资金融通总量、进口物质的价值、外国银行数量等;

  3、集聚着众多的跨国公司和财团总部或分部,国企总部,拥有雄厚的资本;

  4、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高度发达,具有高效的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现代服务业中的财务、广告、金融和法律等服务体系。发展附加值较大的创意产业,以增加城市资本,提升城市价值;

  5、建设完善的产业集聚区,如中心商务区、高科技开发区等;

  6、关注消费市场,国内外消费总量等;

  7、关注股票价值总量、房地产项目等所创造的价值。

  第三、 城市基础建设方面:城市基础建设是构建世界城市的物质基础,城市必须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作为保证。城市建设、城市布局、公共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力加强,另外交通设施也非常重要,世界城市一定是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所以航空、公路、铁路、地铁等都是构建世界城市的重要基础。通过测定城市港口吞吐量也可以看到城市经济贸易往来的总体情况。北京作为中国取拥堵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四、社会人文:主要考虑如下因素:外国领事馆数量、国际性机构数量、与外国建立姊妹城市的数量、高等院校数量、大型国际会展数量,和谐的社区文化与公共文明秩序、市民文明素质,以及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城市品牌的形成、外语普及率、外来文化影响度、休闲娱乐和公共艺术等。另外还需要经常地开展国际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

  第五、科技创新:当代世界,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而城市的信息流动是衡量其是否为世界城市的重要指标。构建的新型世界城市,必须高度关注高新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关注通讯传媒技术、信息网络技术、高新制造业技术,以及信息产业方面所需硬件设备的制造等。

  第六、人口方面:世界城市需要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更重要的是需要注意人口质量,如人口学历比重、精英人才数、留学生数、新移民数量、外国人口的出生数、外国旅游者数量、农民工及流动人口数量。

  第七、生态方面:自然环境良好、空气质量上乘,并拥有富有特色的丰富旅游资源、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综上所述

  我们所要建设的世界城市应该是政治民主、制度合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科学技术水平先进、信息网络通畅、高新技术人才聚集、生态环境良好的,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金元浦:寻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高端发展之路——以北京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05

文章来源:人民网

  从国情来看,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五千年历史和辽阔国土的发展中大国,在这样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没有先例可循。因此,作为首都,北京的发展不能套用别人的模式,只能从中国国情和历史出发,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来探索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定位,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的确,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能照搬现有发达国家世界城市的模式,而必须在充分研究和消化其基本经验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吸收其优异成果,进而探索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世界城市的发展道路与独特性。

  一文化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最重要的资源和特点

  文化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最重要的资源和特点,社会和谐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最重要的保证;而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出发点;北京之所以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世界上最平等的城市,盖源于长久以来北京形成的宽容博大城市品格。因此,在建设世界城市的探索中,北京除了必须借鉴各个世界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的基本构成和各自的独特成就外,还要选择撷取最合宜的“点”来重新“合成”,如纽约的百老汇,伦敦的创意产业、巴黎的文化底蕴,创造一个具有独特品格的东方文化型的世界城市。

  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北京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3000多年的建城史,给与了北京这座城市独特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和全国性的重点文保单位密集,特别是保存完好的古典传统皇家建筑遗存,成为呈现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物质化载体。

  北京更是一个汇集了当代世界精神文化的文化名城,古老文明与现代精神交融汇合,开放的北京总是以开放的胸襟接受着世界文化的影响,不断创造积淀新文化,发挥文化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成功实现了全国文化中心的中心源扩散作用,带动了其它区域的快速发展。

  北京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在全国居于前列,北京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成为凝聚全国人民的强大力量;北京具有的文化原创力,是北京成为我国文化创造的重要源泉,北京具有的文化影响力,经过奥运会的传播,已经吸引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北京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大大提升。以2008奥运会的隆重举行为契机,北京大力宣传城市形象,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游客、商界精英、政府要员展现了历史悠久、创意无限、活力四射、热情好客的城市风貌,积淀了巨大的城市品牌资产。加之,奥运会期间北京充分发挥宣传优势,借助各种媒体和专业推广机构,使“新北京、新奥运”、“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通过奥运会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为北京的城市品牌塑造积累了全球的人气。

  1950年代的法国巴黎、1970、1980年代的美国纽约,1990年代的日本东京都曾被誉为世界艺术之都。随着世界文化中心的东移,二十一世纪则是中国的世纪,世界艺术已经在北京集中,北京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国际化艺术馆,一个世界各国艺术进行交流对话的平台逐渐形成,北京正在走向东方艺术之都,国际影视之都。

  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从2006年北京确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引擎以来,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高速发展。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也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05年底,北京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做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决策。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动和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了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逆势而上,显示了强劲的发展活力,成为推动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首都发展的一大亮点。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实力雄厚,发展强劲。产业规模:逐年增大,增速较高。2005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为674.1亿元,2010年增至1697.7亿元,年均增速20.3%,超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5.1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2005年的9.7%提高到2010年的12.0%,共提高了2.3个百分点。2011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为1938.6亿元,同比增长14.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在总资产、总收入与利润增长方面,根据市统计局的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共实现收入7442.3亿元,从2005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21.6%;资产合计达到1.1万亿元,从2005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16.8%;利润总额429.8亿元,从2005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31.3%。

  2011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累计实现收入656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速高于第三产业收入增速3.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将突破9000亿元,增速将超过20%。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利润455.8亿元,同比增长21.3%;上缴税金299.5亿元,增长18.9%。其中,大中型企业效益指标增长较快;1-11月大型企业利润、税金同比分别增长22.9%和17.8%,中型企业利润、税金同比分别增长31.2%和24.5%。

  近几年来,北京出台了包括《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在内的扶持政策20余个,已建立起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完善的配套政策体系。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表明北京已经开始向世界创意产业的中心进发。

  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本的雄厚基础。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 创意资源丰富, 聚集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文化名人、文学家、艺术家和大量创意人才。全国有400多个科技信息类研究院所及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地区。北京地区拥有独立信息机构50多个,占全国的10.7%。根据《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2005年北京地区拥有高等院校89所,科研机构350所,有科研活动的单位数目6481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有254家。北京市的人力科技资源占全国总科技人力资源的9.24%,其中高校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人员数量高居全国第一,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此外,北京每10万人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有1.7万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北京两院院士有706人;北京拥有全国1/3的研究生院、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北京培养的博士后占全国的1/3。丰富的文化创意人才资源,为北京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国际经贸、国际交流和全球影响的持续上升。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首都城市,北京是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的主阵地,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的领头羊,这既是推动中国对外交流和文化贸易发展的需要,也是北京打造世界级城市的需要。北京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汇处,多元交汇使北京文化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作为中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在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具有国内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经贸资源。北京地区出版的图书约占全国总量的1 /2,音像制品占1 /3,期刊占1 /4,报纸占1 /5,电视剧出品(部)集数和电影产量占全国1 /3 以上。在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方面,北京文化创意产品出口规模也日益扩大,尤其是软件、图书、影视等行业的产品出口量居全国前列。

  北京市在国际文化贸易方面在全国牢牢占据着领头羊的地位。在2009年11月18日商务部、外交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中,全国进入“目录”的文化企业共211家,其中北京56家,占全部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的26.5%。北京版权引进与版权出口数量也都居于全国首位,2009年引进北京引进版权合同登记8298项,同比增长26.2%,其中引进图书、期刊版权8018项。近几年,北京市作为全国版权业的龙头,每年输出图书版权的数量都占到了全国的70%左右。在演出方面,《猫》、《大河之舞》等国际知名娱乐演出品牌在进入大陆市场时,也往往将北京作为首选之地。

  衡量一个城市能不能跻身于国际大都市,还有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这个城市召开国际会议和展览的数量和规模。国际上有很多以会展著称的城市,比如,法国的巴黎平均每年承办国际大型会议300多个,因此有“国际会议之都”之称,而香港则以设施优良的展馆和完善的服务体系,赢得了“展览之都”的美名。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会展业正逐步向国际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向迈进。近年来,北京先后成功举办了世界妇女大会、国际档案大会、万国邮联大会、市长顾问大会等几十个大型会议,并先后举办了国际汽车展、国际通信展、国际服装展、第29届奥运会等专业性、综合性的展会。最新数据表明,截止2009年,北京市会展活动规模化和国际化特征明显,已具备向世界会展之都挺进的基本条件。

  2009年,9月美国著名的《福布斯》杂志最近特别选出了10个快速崛起的“未来世界之都”,中国两大城市上海和北京名列其中。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除了上海和北京,《福布斯》选出的其它“未来世界之都”还包括:莫斯科、孟买、圣保罗、迪拜、卡尔加里、珀斯、休斯敦和达拉斯。这些城市的财力和经济实力还未能超越东京、伦敦、巴黎、纽约、芝加哥、洛杉矶、首尔、新加坡和香港,但发展速度惊人。《福布斯》宣布其选择北京的理由是:北京:2008年主办北京奥运,是中国文化和政治的心脏,拥有著名历史名胜包括天安门广场、紫禁城等,同时拥有众多国际知名的前卫建筑。《福布斯》特别提及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称它是中国版的麻省理工学院。

  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当关注的指标

  那么,北京作为世界城市我们应当关注哪些指标呢?

  世纪之初,《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到建国100周年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综合上述关于世界城市的评价指标,并结合中国和北京市的具体情况,我们将逐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评价体系。我们认为,就目前来看,构建世界城市,北京应该关注如下这些方面:

  第一、政治方面:建设世界城市,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从高层次上进行制度创新,形成日益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来为世界城市的建设保驾护航。因此,建设世界城市,必须首先关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大局,以此为指导,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市政府的战略导向具有关键的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经济方面: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无一不对世界经济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的城市,所以发展经济是构建世界城市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如下要素:

  1、形成以核心城市为主的城市圈区位经济联合体;

  2、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关注外汇市场日交易量、外贸转口额、年资金融通总量、进口物质的价值、外国银行数量等;

  3、集聚着众多的跨国公司和财团总部或分部,国企总部,拥有雄厚的资本;

  4、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高度发达,具有高效的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现代服务业中的财务、广告、金融和法律等服务体系。发展附加值较大的创意产业,以增加城市资本,提升城市价值;

  5、建设完善的产业集聚区,如中心商务区、高科技开发区等;

  6、关注消费市场,国内外消费总量等;

  7、关注股票价值总量、房地产项目等所创造的价值。

  第三、 城市基础建设方面:城市基础建设是构建世界城市的物质基础,城市必须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作为保证。城市建设、城市布局、公共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力加强,另外交通设施也非常重要,世界城市一定是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所以航空、公路、铁路、地铁等都是构建世界城市的重要基础。通过测定城市港口吞吐量也可以看到城市经济贸易往来的总体情况。北京作为中国取拥堵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四、社会人文:主要考虑如下因素:外国领事馆数量、国际性机构数量、与外国建立姊妹城市的数量、高等院校数量、大型国际会展数量,和谐的社区文化与公共文明秩序、市民文明素质,以及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城市品牌的形成、外语普及率、外来文化影响度、休闲娱乐和公共艺术等。另外还需要经常地开展国际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

  第五、科技创新:当代世界,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而城市的信息流动是衡量其是否为世界城市的重要指标。构建的新型世界城市,必须高度关注高新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关注通讯传媒技术、信息网络技术、高新制造业技术,以及信息产业方面所需硬件设备的制造等。

  第六、人口方面:世界城市需要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更重要的是需要注意人口质量,如人口学历比重、精英人才数、留学生数、新移民数量、外国人口的出生数、外国旅游者数量、农民工及流动人口数量。

  第七、生态方面:自然环境良好、空气质量上乘,并拥有富有特色的丰富旅游资源、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综上所述

  我们所要建设的世界城市应该是政治民主、制度合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科学技术水平先进、信息网络通畅、高新技术人才聚集、生态环境良好的,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