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智库动态>>
智库动态
党校姓党,着力提高党校智库贡献率
发布日期:2023-03-13
 

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在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方面有所作为,为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积极贡献。党中央已经把中央党校列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名单。全国党校系统要抓住这个机遇,在智库建设上取得新成绩,进一步提高党校在党委政府决策中的贡献率。

着力提高党校智库贡献率,首先要在推进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的转型上下功夫。科学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校及其科研人员的基本职责。各级党校及其科研人员历来都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往往科研归科研,决策归决策,二者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实现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的转型。因此,这种状况需要改变。当下,每一项政策的制定出台,都非常重视、依靠新型智库的力量,而党校新型智库不可或缺。党校新型智库立足于提高在党委政府决策中的贡献率,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调动党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党委决策的准确性,进而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是必须接地气、强预测。所谓接地气,就是要立足实际,紧贴基层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现在,一些党校科研热情很高,但有的同志钻研、讨论问题的兴趣,还没有完全放在解决基层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面。抽象的、纯学术探讨的成分比较多。有的科研课题不是来源于基层实际,而是凭自己想当然。这是科研工作不能对党委决策起重要作用的一个原因。基层党校及其科研人员应该重点围绕党委的工作中心,围绕履行党校的工作职能,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抓住基层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着力实现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的转型。这样科研工作才能卓有成效,才能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党委决策服务。所谓强预测,就是当工作还未展开,问题还未发生的时候,就能科学地进行预见,为党委决策提供各种预案。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必须吃透上情,把握外情,摸清下情,对改革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现实矛盾和困难,进行超前科研预测,据此提出解决种种困难和问题的新方法与新策略。然而,我们一些党校现在往往是调查总结性科研多,预测前瞻性科研少。总结性科研当然需要,但新的决策的作出,不可能完全依据过去的经验,而是迫切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在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如果没有一些“超前性”思维,把握不住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那么,对于党委决策也就不会有多大价值。由此不难看出,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转型任务艰巨,也颇具潜力。

二是必须善于正确领会党委意图。党校科研有其自身优势,也有其自身规律。为党委决策服务,发挥党校思想库作用,必须善于正确领会党委意图。一般而言,党委决策之前要搞超前科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丰富决策思路;决策之中要搞动态科研,了解进展情况,完善决策实践;决策之后要搞跟踪科研,掌握决策执行情况以及落实效果,以便制定新的决策。所以党校科研人员给党委提供材料应全面系统,而不能支离破碎;反映问题应切中时弊,而不能不着边际;揭示矛盾应深刻透彻,而不能浅尝辄止;提出建议应切实可行,而不能流于空谈。现在,各级党委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普遍提高,特别是党委领导者平时的思想观点,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工作的指导性很强,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捕捉他们思想上的“亮点”和“火花”,是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党校科研人员的重要职责。因此,作为党校及其科研人员,对党委在想什么,处理问题的主张是什么,应心中有数,努力使自己的思维与党委同步,不能反应迟钝,更不能曲解和误解党委的意图。尤其是对党委部署的每项重要工作或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等活动的基本思路,要深刻领会;对党委领导同志有关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一些基本想法,哪怕是零碎的言谈,也应注意收集和积累,并融入党校科研成果。只有着眼于党委工作的大局和领导思考的大事,制定党校科研目标,确定党校科研任务,急党委之所急,想党委之所想,供党委之所需,才能使党校科研工作与党委决策形成一种相互渗透、水乳交融的关系,充分释放党校科研工作的正能量,在更好地为党委决策服务的进程中实现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的转型。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智库动态
党校姓党,着力提高党校智库贡献率
发布日期:2023-03-13
   

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在党的思想理论研究方面有所作为,为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积极贡献。党中央已经把中央党校列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名单。全国党校系统要抓住这个机遇,在智库建设上取得新成绩,进一步提高党校在党委政府决策中的贡献率。

着力提高党校智库贡献率,首先要在推进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的转型上下功夫。科学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党校及其科研人员的基本职责。各级党校及其科研人员历来都十分重视科研工作。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往往科研归科研,决策归决策,二者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实现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的转型。因此,这种状况需要改变。当下,每一项政策的制定出台,都非常重视、依靠新型智库的力量,而党校新型智库不可或缺。党校新型智库立足于提高在党委政府决策中的贡献率,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调动党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党委决策的准确性,进而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是必须接地气、强预测。所谓接地气,就是要立足实际,紧贴基层情况,做到有的放矢。现在,一些党校科研热情很高,但有的同志钻研、讨论问题的兴趣,还没有完全放在解决基层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面。抽象的、纯学术探讨的成分比较多。有的科研课题不是来源于基层实际,而是凭自己想当然。这是科研工作不能对党委决策起重要作用的一个原因。基层党校及其科研人员应该重点围绕党委的工作中心,围绕履行党校的工作职能,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抓住基层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着力实现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的转型。这样科研工作才能卓有成效,才能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党委决策服务。所谓强预测,就是当工作还未展开,问题还未发生的时候,就能科学地进行预见,为党委决策提供各种预案。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必须吃透上情,把握外情,摸清下情,对改革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现实矛盾和困难,进行超前科研预测,据此提出解决种种困难和问题的新方法与新策略。然而,我们一些党校现在往往是调查总结性科研多,预测前瞻性科研少。总结性科研当然需要,但新的决策的作出,不可能完全依据过去的经验,而是迫切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在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如果没有一些“超前性”思维,把握不住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那么,对于党委决策也就不会有多大价值。由此不难看出,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转型任务艰巨,也颇具潜力。

二是必须善于正确领会党委意图。党校科研有其自身优势,也有其自身规律。为党委决策服务,发挥党校思想库作用,必须善于正确领会党委意图。一般而言,党委决策之前要搞超前科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丰富决策思路;决策之中要搞动态科研,了解进展情况,完善决策实践;决策之后要搞跟踪科研,掌握决策执行情况以及落实效果,以便制定新的决策。所以党校科研人员给党委提供材料应全面系统,而不能支离破碎;反映问题应切中时弊,而不能不着边际;揭示矛盾应深刻透彻,而不能浅尝辄止;提出建议应切实可行,而不能流于空谈。现在,各级党委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普遍提高,特别是党委领导者平时的思想观点,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工作的指导性很强,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捕捉他们思想上的“亮点”和“火花”,是党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党校科研人员的重要职责。因此,作为党校及其科研人员,对党委在想什么,处理问题的主张是什么,应心中有数,努力使自己的思维与党委同步,不能反应迟钝,更不能曲解和误解党委的意图。尤其是对党委部署的每项重要工作或一个时期政治、经济等活动的基本思路,要深刻领会;对党委领导同志有关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一些基本想法,哪怕是零碎的言谈,也应注意收集和积累,并融入党校科研成果。只有着眼于党委工作的大局和领导思考的大事,制定党校科研目标,确定党校科研任务,急党委之所急,想党委之所想,供党委之所需,才能使党校科研工作与党委决策形成一种相互渗透、水乳交融的关系,充分释放党校科研工作的正能量,在更好地为党委决策服务的进程中实现党校科研向新型智库的转型。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