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如何全面推进城镇化是各地未来面临的问题。1月11日,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生研究院高级顾问夏光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对绿色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很多好建议。
切实推进绿色城镇化
“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条走绿色城镇化的可行道路。”摸着石头过河”还没有摸出这条路,并且没有详细的顶层设计。从上到下,从国家到地方,普遍缺乏绿色城镇化的系统知识。”1月11日,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和中国经济新闻网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说。
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十分必要。夏光称,我国缺少基层环境执法体系,乡镇一级已经没有多少环保部门,也没有监测站、执法队,监管体系是空缺的,公共利益得不到维护。“如何搞绿色城镇化,地方干部迫切需要得到指导。”
如何更好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呢?夏光认为,推进绿色城镇化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比如,需要技术,更需要钱,但最缺的应该还是制度。“中央这次的决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得这么高,这么全面,应该说给我们开出了一个作业单:怎么样建设绿色城镇化制度体系,这需要一个详细的内容。”
“我们缺乏公众参与绿色城镇化的合法渠道。”夏光称,绿色城镇化要以人为本,但是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往往没有发言权,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权利保障都得不到。所以,必须唤起民众的意识,让农民积极参与到绿色城镇化的道路之中,共同治理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夏光认为,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城乡居民民主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这一点可能不光是环保领域,其他一些领域如教育、卫生等也都要保障农民的权益。“我们现在要尽量扩大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的知情权。现在很多企业的污染信息还是秘密。这种现象慢慢地都在改,尽量做到信息公开。”
用法治手段为绿色城镇化护航
“要建设环境司法的渠道。环境问题不能都靠环保部门或者其他政府部门解决,也要依靠司法途径去解决。”夏光说。
在夏光看来,绿色城镇化有时候不能过度依赖政府,而法治是绿色城镇化过程中保障每个人权益的良方,应该说是一个优选。“要民主和科学地制定推进绿色城镇化的长远规划,特别是在国土开发过程中,要做好城镇化规划,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就要从生态文明和绿色的角度留足充分的生态空间。”
夏光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更多地为市民提供生态产品。所谓生态产品,就是来自生态系统的那些服务,比如清洁的水和空气、无公害食品、生态旅游等,都属于生态型产品。现在,市民、农民都需要这些生态产品。在下一步城镇化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提供无公害食品、无公害蔬菜等生态产品。
“制度建设必不可少,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基层环保的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逐渐在基层设立一些环保机构,否则的话,没有人去落实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从环保的角度,要适当提高城镇化的门槛,实行比较严格的环保政策。不能什么项目都上,必须要有一个项目清单。”夏光说。
“最重要的制度改革当然是要对干部的评价体系进行调整。过去,许多领导干部一直在追求GDP。要从制度上改革领导评价任用体系,让注重环保的干部得到提拔和升迁。这样绿色城镇化才能得以实现。”夏光说。
夏光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