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李永忠:新一年,如何真正转向制度反腐
发布时间:2023-03-05

    2012年11月,王岐山就任中纪委书记。一年后,向来神秘的纪委,逐渐走向前台,渐成“瞩目明星”。31个已落马或正立案检查的“老虎”高官,18万被处分人员,“一年一年抓,一个节一个节抓,一件事一件事抓”的工作节奏,无不引发更大关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反腐思路已有新变。新一年将怎样?

  八项规定若徙木立信:2013有“三醒” 

  记者:2013年的反腐有何特点?

  李永忠:我归纳为“三醒”。一是在问题前觉醒了。习总书记的判断很直接,毫不客气四个字——越演越烈。加上比过去“两个依然”还多了一个“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的“三个依然”。可以说,尤其是最高层领导,意识到多年反腐困境已到不得不突破关口。

  二是在反思中警醒了。十八大前我曾提出,对多年反腐困境,必须有“三个认真”,战略要认真反思,战役要认真检讨,战术要认真总结。我们的“两规”战术用得最好,举世无双!但毛泽东在打天下时就指出:以为战术的胜利能取代战略、战役胜利是错误的。当下以治标为主、为下一步治本赢得时间,这是最现实也最务实的判断。

  三是在成效后清醒了。我们目前的成绩还不能说是靠制度反腐取得的,还是老办法,以高层的决心和权力在推进。王岐山2013年10月16日说过一句话,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对党组织的伤害远大于其个人付出的代价。这是上任近一年后,王岐山对反腐成效的研判,足以显示中央高层的清醒。我认为这句话一是说明保持高压态势的必要性,二是目前方式的暂时性,三是尽快通过改革以实现反腐持续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只有让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转变,才能让腐败分子个人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党组织受到的伤害越来越小。

  记者:有学者评价,2013年反腐具里程碑式意义,您怎么看?

  李永忠:说里程碑式意义,在于这一年有一种真态势。大家看到了两件事:一是送礼送钱敢要的少了,至少公开不敢要,当然有些人事也不办了;另一件事是对贪腐案的报道实话实说、有一说一了。此外,还有“八项规定”。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通过后,许多人都觉得做不到,实际却坚持下来了。当年秦孝公请商鞅变法。商鞅没有军功、没有人脉,没人信。他就在都城南门竖一根木头,贴一张告示:谁扛到北门赐50金。一个“傻小子”扛了并得了重奖。国人从此知他令出必信、法出必行,商鞅各项新法才相继出台。“八项规定”的实施,从开始无人信,到渐渐感觉可能是真的,到后来大家明白动了真格。当绝望者有了愿望、失望者添了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开始出台一系列新规。公信力起来,后面才能一项项推进。

  网络反腐是权利监督的最好模式

  记者:这一年中纪委许多创新之举,您个人最看重、关注哪些?

  李永忠:我最关注巡视制度和网络反腐。巡视制度体现异体监督。多年来我们采取同体监督的前苏联模式,一有权力结构问题,二有用人体制问题。所以在现行纪检体制未改革时,几任中纪委领导到王岐山,只能力推两个支点,一是巡视制,二是派驻制。派驻组长是同级党组成员,只能算半同体半异体,从效果看远不及巡视,这并非个人才干问题,还是制度决定的。

  我同时关注网络反腐。巡视制度是现行权力反腐的有效模式,而网络反腐是权利监督的有效模式。两个有机结合,在当前已收到1+1大于2的效果。从性质上看,巡视制度是在制度反腐没有确立时的临时性措施。而网络反腐能够通过制度反腐,实现权力反腐和权利反腐有机结合。从这一点说,我更看好网络反腐的未来。

  记者:上世纪90年代您从地方纪委调到中纪委研究室,曾写信建议借鉴古代监察巡视制,引起高层重视。巡视制还有改进空间吗?

  李永忠:巡视制度是当前转向制度反腐的必然之举。巡视中已摸索出几个好做法,如“三个不固定”,领导不固定、被巡视对象不固定、巡视组与被巡视单位的关系不固定。这就有了随机性,正是异体监督强调的。今年还增加了两个一:设立一个巡视组长库,一次一授权。这些不确定性、随机性,异体监督更能发挥作用。

  改进空间还不小。一是组长的身份、级别可以不固定。现在规定正部级做组长,但后来证明副部级的侯凯,做得也很好。我希望能再突破,甚至用局级有何不可?二是方式不要固定。不要总像宋襄公摆出堂堂正正架势才打仗。微服私访、声东击西均无不可。反腐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三是权力、手段不要固定。现在巡视带了耳朵、眼睛去,但古代巡视讲究“小事立断,大事奏裁”,下一步能不能把手、脚也一起带下去?巡视组内部关系也不要固定,不要总“包办婚姻”。确定了巡视组长,就要充分信任,给其权限。对不同形式,组长自己判断,认为谁更适合、谁是这方面的专家、高手,就点兵。

  制度设计需要一个科学实验室

  记者:有外媒认为,这一年我国反腐工作的成绩,与王岐山个人的魄力与能力分不开,极具王岐山特色。也因此有人担心,几年后会有人走政息的可能?

  李永忠:以我对王岐山的了解,他有三个特点。一是能力超强,特别善于从战略上思考问题,这与他学历史,精通政治、经济的大视野,善于抓住问题的焦点有关。二是能够放手做事。三是没后顾之忧,这是当最高监察官必须的素质。畏首畏尾、怕得罪人是做不好纪委书记的。所以王岐山曾说,我不得罪人谁得罪人?

  王岐山这一年,整个纪检监察系统都有了一些狮王之气。但也应看到,不少干部群众的担心不是不存在。我们还处于权力反腐阶段,制度反腐还没有成功转型。2014年的反腐,不在于是否打更大的“老虎”、查更多的人,关键在既然反腐是一项科学的、很有技术含量的事业,就需要一个科学实验室。实验成功,才能大面积拷贝。

  记者:具体说,王岐山领导的反腐工作,有何特点?

  李永忠:第一,反腐战术坚决。经过调研判断,他得出“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明确治标只是权宜之计,“为治本”才是目标和方向,灵魂是最后四个字“赢得时间”,这是一个基于清楚判断的战术思想。第二,战役行动正确。王岐山2013年3月起就意识到,既要坚持打持久战,也要打好歼灭战。而战役行动的关键在打好歼灭战,“老虎苍蝇一起打”。第三,战略目标清楚。通过反腐维护中央权威,通过严格政治纪律维护中央的权威,让“打铁还需自身硬”落到实处,通过整合力量打好歼灭战,为治本——“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赢得时间,这是很清楚的战略思想。

  记者: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反腐工作的最根本目标?

  李永忠:是的。十八大前我提出“三个不得不”,提到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关口。我们正处于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的关键阶段。制度反腐有5个要义,一是尽快设立实验性特区;二是有效动员广大群众;三是通过党代会常任制改革,形成党内决策机关、执行机关、监督机关的科学配置、合理分权;四是纪委对同级党委实施切实有效的异体监督;五是积极稳妥处理多年形成的腐败存量及呆账。只有制度反腐,才能实现三中全会《决定》强调的“三管两让一入笼”,即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来监督权力;依靠制度的力量,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李永忠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李永忠:新一年,如何真正转向制度反腐
发布时间:2023-03-05

    2012年11月,王岐山就任中纪委书记。一年后,向来神秘的纪委,逐渐走向前台,渐成“瞩目明星”。31个已落马或正立案检查的“老虎”高官,18万被处分人员,“一年一年抓,一个节一个节抓,一件事一件事抓”的工作节奏,无不引发更大关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反腐思路已有新变。新一年将怎样?

  八项规定若徙木立信:2013有“三醒” 

  记者:2013年的反腐有何特点?

  李永忠:我归纳为“三醒”。一是在问题前觉醒了。习总书记的判断很直接,毫不客气四个字——越演越烈。加上比过去“两个依然”还多了一个“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的“三个依然”。可以说,尤其是最高层领导,意识到多年反腐困境已到不得不突破关口。

  二是在反思中警醒了。十八大前我曾提出,对多年反腐困境,必须有“三个认真”,战略要认真反思,战役要认真检讨,战术要认真总结。我们的“两规”战术用得最好,举世无双!但毛泽东在打天下时就指出:以为战术的胜利能取代战略、战役胜利是错误的。当下以治标为主、为下一步治本赢得时间,这是最现实也最务实的判断。

  三是在成效后清醒了。我们目前的成绩还不能说是靠制度反腐取得的,还是老办法,以高层的决心和权力在推进。王岐山2013年10月16日说过一句话,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对党组织的伤害远大于其个人付出的代价。这是上任近一年后,王岐山对反腐成效的研判,足以显示中央高层的清醒。我认为这句话一是说明保持高压态势的必要性,二是目前方式的暂时性,三是尽快通过改革以实现反腐持续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只有让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转变,才能让腐败分子个人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党组织受到的伤害越来越小。

  记者:有学者评价,2013年反腐具里程碑式意义,您怎么看?

  李永忠:说里程碑式意义,在于这一年有一种真态势。大家看到了两件事:一是送礼送钱敢要的少了,至少公开不敢要,当然有些人事也不办了;另一件事是对贪腐案的报道实话实说、有一说一了。此外,还有“八项规定”。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通过后,许多人都觉得做不到,实际却坚持下来了。当年秦孝公请商鞅变法。商鞅没有军功、没有人脉,没人信。他就在都城南门竖一根木头,贴一张告示:谁扛到北门赐50金。一个“傻小子”扛了并得了重奖。国人从此知他令出必信、法出必行,商鞅各项新法才相继出台。“八项规定”的实施,从开始无人信,到渐渐感觉可能是真的,到后来大家明白动了真格。当绝望者有了愿望、失望者添了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开始出台一系列新规。公信力起来,后面才能一项项推进。

  网络反腐是权利监督的最好模式

  记者:这一年中纪委许多创新之举,您个人最看重、关注哪些?

  李永忠:我最关注巡视制度和网络反腐。巡视制度体现异体监督。多年来我们采取同体监督的前苏联模式,一有权力结构问题,二有用人体制问题。所以在现行纪检体制未改革时,几任中纪委领导到王岐山,只能力推两个支点,一是巡视制,二是派驻制。派驻组长是同级党组成员,只能算半同体半异体,从效果看远不及巡视,这并非个人才干问题,还是制度决定的。

  我同时关注网络反腐。巡视制度是现行权力反腐的有效模式,而网络反腐是权利监督的有效模式。两个有机结合,在当前已收到1+1大于2的效果。从性质上看,巡视制度是在制度反腐没有确立时的临时性措施。而网络反腐能够通过制度反腐,实现权力反腐和权利反腐有机结合。从这一点说,我更看好网络反腐的未来。

  记者:上世纪90年代您从地方纪委调到中纪委研究室,曾写信建议借鉴古代监察巡视制,引起高层重视。巡视制还有改进空间吗?

  李永忠:巡视制度是当前转向制度反腐的必然之举。巡视中已摸索出几个好做法,如“三个不固定”,领导不固定、被巡视对象不固定、巡视组与被巡视单位的关系不固定。这就有了随机性,正是异体监督强调的。今年还增加了两个一:设立一个巡视组长库,一次一授权。这些不确定性、随机性,异体监督更能发挥作用。

  改进空间还不小。一是组长的身份、级别可以不固定。现在规定正部级做组长,但后来证明副部级的侯凯,做得也很好。我希望能再突破,甚至用局级有何不可?二是方式不要固定。不要总像宋襄公摆出堂堂正正架势才打仗。微服私访、声东击西均无不可。反腐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三是权力、手段不要固定。现在巡视带了耳朵、眼睛去,但古代巡视讲究“小事立断,大事奏裁”,下一步能不能把手、脚也一起带下去?巡视组内部关系也不要固定,不要总“包办婚姻”。确定了巡视组长,就要充分信任,给其权限。对不同形式,组长自己判断,认为谁更适合、谁是这方面的专家、高手,就点兵。

  制度设计需要一个科学实验室

  记者:有外媒认为,这一年我国反腐工作的成绩,与王岐山个人的魄力与能力分不开,极具王岐山特色。也因此有人担心,几年后会有人走政息的可能?

  李永忠:以我对王岐山的了解,他有三个特点。一是能力超强,特别善于从战略上思考问题,这与他学历史,精通政治、经济的大视野,善于抓住问题的焦点有关。二是能够放手做事。三是没后顾之忧,这是当最高监察官必须的素质。畏首畏尾、怕得罪人是做不好纪委书记的。所以王岐山曾说,我不得罪人谁得罪人?

  王岐山这一年,整个纪检监察系统都有了一些狮王之气。但也应看到,不少干部群众的担心不是不存在。我们还处于权力反腐阶段,制度反腐还没有成功转型。2014年的反腐,不在于是否打更大的“老虎”、查更多的人,关键在既然反腐是一项科学的、很有技术含量的事业,就需要一个科学实验室。实验成功,才能大面积拷贝。

  记者:具体说,王岐山领导的反腐工作,有何特点?

  李永忠:第一,反腐战术坚决。经过调研判断,他得出“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明确治标只是权宜之计,“为治本”才是目标和方向,灵魂是最后四个字“赢得时间”,这是一个基于清楚判断的战术思想。第二,战役行动正确。王岐山2013年3月起就意识到,既要坚持打持久战,也要打好歼灭战。而战役行动的关键在打好歼灭战,“老虎苍蝇一起打”。第三,战略目标清楚。通过反腐维护中央权威,通过严格政治纪律维护中央的权威,让“打铁还需自身硬”落到实处,通过整合力量打好歼灭战,为治本——“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赢得时间,这是很清楚的战略思想。

  记者: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反腐工作的最根本目标?

  李永忠:是的。十八大前我提出“三个不得不”,提到反腐困境到了不得不突破的关口。我们正处于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的关键阶段。制度反腐有5个要义,一是尽快设立实验性特区;二是有效动员广大群众;三是通过党代会常任制改革,形成党内决策机关、执行机关、监督机关的科学配置、合理分权;四是纪委对同级党委实施切实有效的异体监督;五是积极稳妥处理多年形成的腐败存量及呆账。只有制度反腐,才能实现三中全会《决定》强调的“三管两让一入笼”,即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来监督权力;依靠制度的力量,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李永忠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