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陈东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体现“变、融、同”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3-03-08

文章来源:中国网

  第一,要看到变革、变化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定要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剧变,实践也好,理论也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在改革之初,或者本世纪之初来研究,跟现在是不一样的。40年后,体制模式变了;公有制为主体,“主体”的内涵变了;产权制度、所有制关系、民营经济的股权结构变了;民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变了;原来讲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计划”变成了“规划”,只具有战略导向意义,我们搞中长期的规划,产业政策慢慢走向科学化了,按市场规律来做了;政府职能也在发生变化,2018年的宏观调控和入世之前是不一样的;宏观经济覆盖面、微观经济基础都变了;如此等等。

  没有对经济巨变的新理解,就写不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新实践、新内涵、新趋势,以及世界和中国互动变化的新关系。所以一定要关注巨变,要与时俱进,这就是一个字:“变”。

  还有一个“变”。资本主义近代开始出现,500年不到,美国经济作为一个主权经济体系才200多年。从《共产党宣言》开始,思想的社会主义只有170年,实践的社会主义只有100来年,生命力最强的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有近70年。近100年世界经济两条线——资本主义经济这条线,社会主义经济这条线——原来我们认为是平行的两条线,后来可以看见两者有交叉、有收敛,有相互借鉴学习,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移动互联网加强并促进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化。这就是为什么讲“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计划”也不是社会主义独有的,资本主义学“计划”、搞战略、搞政府干预,社会主义学“市场”、搞市场经济。所以,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受旧思维影响,而要看到“变”,要有前瞻性,这样才会有创新。

  第二,要看到融合、联通趋势。这个世界,特别是全球化、信息化,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都在“融合”。我最近在研究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经济长期动态变化,我发现,从长周期角度看,世界的融合非常快,迫使你互相学习,各个经济体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在改进,在改善,但一定与市场相结合的。我们的改革不是要搞市场经济吗?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融合。从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一直在学习市场。市场是人类经济社会的共同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大创新,社会主义和市场两个都在互相学。新一轮长周期的出现,特别是AI出现,智能技术的出现,在实践中相互学习,促使人类在实践中相互学习,促使人们的观念互相影响。

  所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不能用传统思维,不能封闭,要有现代开放意识,要有学习意识,融合互联意识。我们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本书,构建一个新理论体系,一定要看到“融”的趋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大量共性的东西,我们要写共性、共识的东西,否则会脱离现实,只写个性东西会很枯燥。“特色”不是孤立的,“共性”也不是西方经济学独有的。比如,经济学最基础的内容:供给和需求,供求均衡和非均衡,不是西方经济学独有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没有供求理论,这一点是共同的。所以,我们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要有“融”的思维。

  第三,要看到一体化,看到“同”的趋势。我们要站在高处看世界。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虽然近年来出现了逆全球化倾向,特朗普保护主义带来新的冲击,但世界主流仍然是全球化、一体化,新全球化有几个新特点:一是从垂直型转向水平型;二是从单向到双向,从单极转向多极;三是单一思维统治向多元思维共治;四是从单一政府推动向政府和互联网共同推动。全球治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在全球共治中的作用和地位加强。

  总的看,我们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构造,要从这个新全球化,或者说全球化2.0版的大背景来考虑。这样,我们这个经济学新体系就具有对世界新发展的意义,可以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因此,在新全球化条件下,来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对世界新发展有意义的,是更有生命力的!

(作者为民生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陈东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体现“变、融、同”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3-03-08

文章来源:中国网

  第一,要看到变革、变化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定要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剧变,实践也好,理论也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在改革之初,或者本世纪之初来研究,跟现在是不一样的。40年后,体制模式变了;公有制为主体,“主体”的内涵变了;产权制度、所有制关系、民营经济的股权结构变了;民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变了;原来讲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计划”变成了“规划”,只具有战略导向意义,我们搞中长期的规划,产业政策慢慢走向科学化了,按市场规律来做了;政府职能也在发生变化,2018年的宏观调控和入世之前是不一样的;宏观经济覆盖面、微观经济基础都变了;如此等等。

  没有对经济巨变的新理解,就写不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新实践、新内涵、新趋势,以及世界和中国互动变化的新关系。所以一定要关注巨变,要与时俱进,这就是一个字:“变”。

  还有一个“变”。资本主义近代开始出现,500年不到,美国经济作为一个主权经济体系才200多年。从《共产党宣言》开始,思想的社会主义只有170年,实践的社会主义只有100来年,生命力最强的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只有近70年。近100年世界经济两条线——资本主义经济这条线,社会主义经济这条线——原来我们认为是平行的两条线,后来可以看见两者有交叉、有收敛,有相互借鉴学习,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移动互联网加强并促进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化。这就是为什么讲“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计划”也不是社会主义独有的,资本主义学“计划”、搞战略、搞政府干预,社会主义学“市场”、搞市场经济。所以,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受旧思维影响,而要看到“变”,要有前瞻性,这样才会有创新。

  第二,要看到融合、联通趋势。这个世界,特别是全球化、信息化,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都在“融合”。我最近在研究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经济长期动态变化,我发现,从长周期角度看,世界的融合非常快,迫使你互相学习,各个经济体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在改进,在改善,但一定与市场相结合的。我们的改革不是要搞市场经济吗?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融合。从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一直在学习市场。市场是人类经济社会的共同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大创新,社会主义和市场两个都在互相学。新一轮长周期的出现,特别是AI出现,智能技术的出现,在实践中相互学习,促使人类在实践中相互学习,促使人们的观念互相影响。

  所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不能用传统思维,不能封闭,要有现代开放意识,要有学习意识,融合互联意识。我们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本书,构建一个新理论体系,一定要看到“融”的趋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大量共性的东西,我们要写共性、共识的东西,否则会脱离现实,只写个性东西会很枯燥。“特色”不是孤立的,“共性”也不是西方经济学独有的。比如,经济学最基础的内容:供给和需求,供求均衡和非均衡,不是西方经济学独有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没有供求理论,这一点是共同的。所以,我们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要有“融”的思维。

  第三,要看到一体化,看到“同”的趋势。我们要站在高处看世界。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虽然近年来出现了逆全球化倾向,特朗普保护主义带来新的冲击,但世界主流仍然是全球化、一体化,新全球化有几个新特点:一是从垂直型转向水平型;二是从单向到双向,从单极转向多极;三是单一思维统治向多元思维共治;四是从单一政府推动向政府和互联网共同推动。全球治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在全球共治中的作用和地位加强。

  总的看,我们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构造,要从这个新全球化,或者说全球化2.0版的大背景来考虑。这样,我们这个经济学新体系就具有对世界新发展的意义,可以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因此,在新全球化条件下,来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对世界新发展有意义的,是更有生命力的!

(作者为民生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