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金元浦:用大数据推动共享和融合
发布时间:2023-03-08

文章来源:中国网

  当前,世界的发展进入了“加速度”时代,大数据、工业4.0、网络人工智能化已成为时代进程中的三大潮流,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视听表达技术、仿真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是推动潮流发展的六大核心技术。

  数字技术作为一个跨界、跨学科的技术概念,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以长远的眼光看,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主导着文化发展的走向,推动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更新换代,拓展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的增长与发展空间。科技与文化二者的高度融合不断走向深入,其一体化趋势代表了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创意经济的发展的大趋势,这决定了科技在文化发展与传播的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与作用力。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数字技术创新促使文化生产要素在创新过程中实现优化组合,继而持续创新,开发更广阔的文化产业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各个业态都有不同程度的数字化。总的来说,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对信息技术依赖度较强,数字化程度高,而传统产业形态相对来说则数字化程度较低。此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度越来越高,为文化产业赋予更多的新内涵,使各业态出现融合的趋势,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与媒体传播技术实现了跨领域整合。

  互联网经济的本质是共享经济。我国“十三五”发展的五大核心理念中,共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性理念。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形成了共享经济的数字文化。它是当代世界和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仅是形式和基础支撑,它已经发展为一个多层次、大范围的新型的、前沿的、有特定内容的新文化系统。数字技术为文化的发展搭建了最重要的载体和平台——互联网。数字技术已经进行了快速的迭代变革,从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再到社交网络和目前的移动互联网,下一阶段的方向是物联网和车联网,以及未来的机器智能时代。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为各行各业植入了创新基因,对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对文化产业更是有着特殊影响。作为人的精神创造型活动,未来的文化产业不仅仅是物与物、物与人、物与金融、人与人,还有人与机器的联通。

  大数据时代的文化产业,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全面融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文化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产业链的改造,释放数字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推动互联网、移动网与文化之间形成水乳交融的新形态。

  由此,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共生生态的实现路径就是要充分尊重消费者、企业、社会和政府这四个利益攸关方,既要遵循市场法则,更要尊崇社会价值,遵循知识产权保护和资源社会化原则,按照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程序和机制,实现新时代互联网移动网空间的良性治理。

  什么是数字共享?大数据引领的数字技术为信息的大爆炸提供了发展的原点。我们在互联互通中实现了知识、信息、创意等资源的互动,数字技术能够提取人的记忆和智慧,而现代云储存技术则可以将抓取的单个信息汇集起来,形成信息的大爆炸,且作为数据信息资源,以大数据的形式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当前,数字技术支撑的文化产业面临着多屏互动的全媒体运营(手机、电脑、iPad、电视、汽车屏、可穿戴设备屏)和全产业链整合的大繁荣(新闻、电视剧、电影、线下活动、游戏、动漫、音乐等),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共享和融合。文化产业一方面运用最新的数字技术生产相关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从用户消费的即时满足中带来了流量和产品变现,这就带来了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的新发展,最后将必然带来文化产业的大繁荣。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金元浦:用大数据推动共享和融合
发布时间:2023-03-08

文章来源:中国网

  当前,世界的发展进入了“加速度”时代,大数据、工业4.0、网络人工智能化已成为时代进程中的三大潮流,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视听表达技术、仿真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是推动潮流发展的六大核心技术。

  数字技术作为一个跨界、跨学科的技术概念,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以长远的眼光看,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主导着文化发展的走向,推动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更新换代,拓展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的增长与发展空间。科技与文化二者的高度融合不断走向深入,其一体化趋势代表了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创意经济的发展的大趋势,这决定了科技在文化发展与传播的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与作用力。数字技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数字技术创新促使文化生产要素在创新过程中实现优化组合,继而持续创新,开发更广阔的文化产业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各个业态都有不同程度的数字化。总的来说,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对信息技术依赖度较强,数字化程度高,而传统产业形态相对来说则数字化程度较低。此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度越来越高,为文化产业赋予更多的新内涵,使各业态出现融合的趋势,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与媒体传播技术实现了跨领域整合。

  互联网经济的本质是共享经济。我国“十三五”发展的五大核心理念中,共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性理念。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形成了共享经济的数字文化。它是当代世界和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仅是形式和基础支撑,它已经发展为一个多层次、大范围的新型的、前沿的、有特定内容的新文化系统。数字技术为文化的发展搭建了最重要的载体和平台——互联网。数字技术已经进行了快速的迭代变革,从门户网站到搜索引擎,再到社交网络和目前的移动互联网,下一阶段的方向是物联网和车联网,以及未来的机器智能时代。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为各行各业植入了创新基因,对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对文化产业更是有着特殊影响。作为人的精神创造型活动,未来的文化产业不仅仅是物与物、物与人、物与金融、人与人,还有人与机器的联通。

  大数据时代的文化产业,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全面融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文化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产业链的改造,释放数字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推动互联网、移动网与文化之间形成水乳交融的新形态。

  由此,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共生生态的实现路径就是要充分尊重消费者、企业、社会和政府这四个利益攸关方,既要遵循市场法则,更要尊崇社会价值,遵循知识产权保护和资源社会化原则,按照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程序和机制,实现新时代互联网移动网空间的良性治理。

  什么是数字共享?大数据引领的数字技术为信息的大爆炸提供了发展的原点。我们在互联互通中实现了知识、信息、创意等资源的互动,数字技术能够提取人的记忆和智慧,而现代云储存技术则可以将抓取的单个信息汇集起来,形成信息的大爆炸,且作为数据信息资源,以大数据的形式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当前,数字技术支撑的文化产业面临着多屏互动的全媒体运营(手机、电脑、iPad、电视、汽车屏、可穿戴设备屏)和全产业链整合的大繁荣(新闻、电视剧、电影、线下活动、游戏、动漫、音乐等),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共享和融合。文化产业一方面运用最新的数字技术生产相关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从用户消费的即时满足中带来了流量和产品变现,这就带来了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的新发展,最后将必然带来文化产业的大繁荣。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