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张燕生:主动扩大进口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7

文章来源:中国网

  5月22日据国经中心网站消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近日指出,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主动扩大进口。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从广交会到上博会,从积极扩大出口到主动扩大进口,标志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正在进入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仅是推动贸易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一,主动扩大进口,是满足高质量需求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开放40年所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我国需求结构和消费特点已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当前,我国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已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绿色、定制、智慧、差异和品质已成为新时代新需求的标配。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必然带动主动扩大进口。2017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人数达1.31亿人次,境外购物消费大约2000亿美元。然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应当体现在境外文化娱乐休闲享受,而不是境外购物。因此,通过主动扩大进口,把较高的境外消费购物转为日常生活消费,进而带动多样性、个性化、高品质商品和服务需求及消费热潮,是激励供给质量提升,促进进口结构转型升级,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

  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欧班列,截至2018年1季度共发出7600班列,抵达了欧洲13个国家。如果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支点城市和港口构建全球采购体系,把“一带一路”沿线的优质、特色和优势产品采购回来,不仅能够拉动沿线地区的出口和经济发展,而且可以降低中欧班列的综合物流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还可以有效满足需求。随着中国企业的全球采购网络和能力不断提升,主动扩大进口的措施最终将增进利益攸关各方的经济福利。

  其二,主动扩大进口,是促进高质量供给发展的新途径。进口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不仅表现在不断提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求方面,而且表现在不断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方面。后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察:

  首先是主动扩大进口有利于激励创造性模仿和科技创新。如珠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很多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通过大力发展保税进口、保税展示、保税加工、保税物流,逐步实现从加工贸易出口转向一般贸易进口、服务贸易进口、跨境电商贸易进口。不仅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而且通过创造性模仿,开始形成内生性的创新生态链。

  其次是主动扩大进口有利于激励国内供给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通过主动扩大进口,引入国际市场经济因素、引入外来竞争压力、引入世界各类创新成果,形成了国内企业和产业“干中学”的压力,激发了企业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并寻求国际合作的动力,焕发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经济活力。

  还有是主动扩大进口有利于激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比重持续上升。我国进口的不仅是商品,而且包括大量的中间产品,还包括连带的服务、管理、制度和文化。尤其是服务贸易进口,引进了相关的知识产权、直接融资、专业服务、无形资产、人才交流、人力资本开发、社会基础设施完善等衍生效应,大大提升了创新生态环境的效率和便利化。

  其三,主动扩大进口,有利于提升我国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现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战。从投入产出看,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开放竞争,让市场竞争机制决定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的价格和配置效率,让市场竞争机制激励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让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激发经济活力。主动扩大进口,就是打破各种资源和要素垄断,冲破既得利益和体制障碍的阻力。

  进一步看,解决国内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亦需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自由竞争、包容竞争相结合,而不是相对抗的市场生态环境。在这个意义上,公平竞争是倒逼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主动扩大进口,创造公平竞争的各方面环境,将有利于提升要素投入产出的整体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营造有效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的合力。

  其四,主动扩大进口有利于实现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当前,大国之间政治经济对抗有可能加剧,贸易摩擦呈现出长期性、反复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是寻求回到全面合作基础的双赢多赢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主动扩大进口也可能会带来经常项目赤字,由此出现了今后如何为经常项目赤字融资的新问题。如2018年一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逆差为282亿美元。这是继2001年二季度出现9亿美元逆差以来的第二次。这是货物贸易顺差同比减少了28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扩大了128亿美元综合作用的结果。与2001年二季度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势不同,未来经常项目逆差的出现有可能成为新常态。这是我国未来不得不面对的新情况,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统筹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张燕生:主动扩大进口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7

文章来源:中国网

  5月22日据国经中心网站消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近日指出,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主动扩大进口。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从广交会到上博会,从积极扩大出口到主动扩大进口,标志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正在进入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仅是推动贸易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一,主动扩大进口,是满足高质量需求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开放40年所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我国需求结构和消费特点已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当前,我国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已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绿色、定制、智慧、差异和品质已成为新时代新需求的标配。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必然带动主动扩大进口。2017年,我国居民出境旅游人数达1.31亿人次,境外购物消费大约2000亿美元。然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应当体现在境外文化娱乐休闲享受,而不是境外购物。因此,通过主动扩大进口,把较高的境外消费购物转为日常生活消费,进而带动多样性、个性化、高品质商品和服务需求及消费热潮,是激励供给质量提升,促进进口结构转型升级,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

  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欧班列,截至2018年1季度共发出7600班列,抵达了欧洲13个国家。如果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支点城市和港口构建全球采购体系,把“一带一路”沿线的优质、特色和优势产品采购回来,不仅能够拉动沿线地区的出口和经济发展,而且可以降低中欧班列的综合物流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还可以有效满足需求。随着中国企业的全球采购网络和能力不断提升,主动扩大进口的措施最终将增进利益攸关各方的经济福利。

  其二,主动扩大进口,是促进高质量供给发展的新途径。进口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不仅表现在不断提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求方面,而且表现在不断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方面。后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察:

  首先是主动扩大进口有利于激励创造性模仿和科技创新。如珠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很多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通过大力发展保税进口、保税展示、保税加工、保税物流,逐步实现从加工贸易出口转向一般贸易进口、服务贸易进口、跨境电商贸易进口。不仅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而且通过创造性模仿,开始形成内生性的创新生态链。

  其次是主动扩大进口有利于激励国内供给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通过主动扩大进口,引入国际市场经济因素、引入外来竞争压力、引入世界各类创新成果,形成了国内企业和产业“干中学”的压力,激发了企业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并寻求国际合作的动力,焕发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经济活力。

  还有是主动扩大进口有利于激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比重持续上升。我国进口的不仅是商品,而且包括大量的中间产品,还包括连带的服务、管理、制度和文化。尤其是服务贸易进口,引进了相关的知识产权、直接融资、专业服务、无形资产、人才交流、人力资本开发、社会基础设施完善等衍生效应,大大提升了创新生态环境的效率和便利化。

  其三,主动扩大进口,有利于提升我国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现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战。从投入产出看,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开放竞争,让市场竞争机制决定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环境的价格和配置效率,让市场竞争机制激励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让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激发经济活力。主动扩大进口,就是打破各种资源和要素垄断,冲破既得利益和体制障碍的阻力。

  进一步看,解决国内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亦需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自由竞争、包容竞争相结合,而不是相对抗的市场生态环境。在这个意义上,公平竞争是倒逼改革的一种有效手段。主动扩大进口,创造公平竞争的各方面环境,将有利于提升要素投入产出的整体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关键的因素是营造有效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的合力。

  其四,主动扩大进口有利于实现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当前,大国之间政治经济对抗有可能加剧,贸易摩擦呈现出长期性、反复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是寻求回到全面合作基础的双赢多赢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主动扩大进口也可能会带来经常项目赤字,由此出现了今后如何为经常项目赤字融资的新问题。如2018年一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逆差为282亿美元。这是继2001年二季度出现9亿美元逆差以来的第二次。这是货物贸易顺差同比减少了289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扩大了128亿美元综合作用的结果。与2001年二季度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势不同,未来经常项目逆差的出现有可能成为新常态。这是我国未来不得不面对的新情况,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统筹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