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魏鹏举:"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03

文章来源:中国网

  中经文化产业:“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大棋局”,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工程,也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在1月6日下午举行的海淀文化产业对话会——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与新途径主题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魏鹏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经文化产业:“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大棋局”,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工程,也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在1月6日下午举行的海淀文化产业对话会——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与新途径主题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魏鹏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十五届了,我至少参加了六届,非常有幸。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一带一路”上文化产业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是专门为这个论坛做得一点思考,和各位介绍一下。

  “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总体现状

  在个人在有限的介入和有限文献梳理基础上,我介绍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文化旅游业态发展最为显著。这个是我的一个感受,估计也是各位总体的感受。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目前每周有27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内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伴随着全球旅游业中心的东移,中国和东盟正成为世界旅游业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方面,也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业态推动和促进。按照这个报告做得调研,东盟国家媒体和网民最关注的主要合作领域中,第一个领域就是旅游业态。

  第二,演艺娱乐业态依托旅游商业模式。这几年演艺娱乐方面有一些发展,但是目前来看主要依托旅游的商业模式,中国现在做得比较好的、有一定原创意义的这种“演艺+旅游”的模式,在国际上发展的比较好。

  第三,文创产品及其营销成为热点。从“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发展来看,一方面,中国文创产品的开发,目前基础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市场营销这个方面现在发展尽管起步比较晚,但是在全球还是比较快的。七八年前去国外旅游的时候,看到博物馆、美术馆各种文创产品,那个时候中国大陆基本是空白;2012年我去台湾印象比较深的是台湾文创产品做得比较好,那时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是处在原始的对于藏品简单复制的阶段,现在它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台北故宫博物院。随着“一带一路”,文创产品开发也是一个热点。

  第四,文化投资与运营刚刚起步。文化的发展可能成为独立的业态,就是投资运营。从“一带一路”发展来看,投资运营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领域,因为“一带一路”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就是金融的“一带一路”,资本的“一带一路”。中国文化产业按照“一带一路”的这样一个模式向国际扩展的过程中,投资是最重要的一个抓手。

  第五,互联网+文化业态颇受期待。现在没有真正的大规模的发展起来。

  接下来谈到的一些,是借助文献对“一带一路”的支持资金做下盘点,至少有五个渠道。

  第一,是传统国际金融机构。比如说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

  第二,政策性金融机构,典型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方面的金融支持现在力度非常大。截至2016年底,国开行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600亿美元。

  第三,中资商业银行。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在“一带一路”资金支持方面,在过去两三年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作用。

  第四,专项投资基金。包括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中国-欧亚合作基金等。这方面的资金规模快速放大,属于中国政府专项投资基金。还有地方政府也在放大这部分资金规模。如说广东省政府正在酝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资金”,中央政府的专项资金+地方政府的资金配套,形成杠杆性的政府专项投资资金规模会非常大。

  第五,新兴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由中国主导、多边参与的投资“一带一路”的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

  “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政策及相关法规的风险。这是一个基础性的风险。

  第二,文化折扣与市场开发风险。

  第三,规模化不足的产业风险。现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文化旅游再加上演艺项目,另外有一些文创产品开发,零零散散有影视、动漫等等方面,但总的来说没有形成规模。拓展“一带一路”的时候,规模化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不能零敲碎打,往往“一带一路”扩展的时候成本非常高,而且周期会很长。

  第四,长周期运营的资本风险。这是文化产业发展本身有的风险,现在“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的扩大,非洲也是“一带一路”朋友圈里面的,资本风险是从产业发展角度必须考虑的很重要的风险。

  第五,跨文化交流的专门人才供给问题。涉及到人才领域的数据显示,国内媒体和网民最关注的“一带一路”十大人才类型,排名依次为语言类、财务管理类、法律类、教育类、金融类、还有文化产业类等。所以“一带一路”的文化发展特别需要人才。涉及到文化产业,无论从期还是实际发展来看,文化产业人才肯定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第六,跨文化的创意管理风险。

  应对策略

  所谓应对策略不可能面面俱到,我重点强调三个方面。

  应对策略一,大格局统筹。这里面又包括6个小的方面。一是对盲目跟风、仓促上马的项目进行规范。二是由国家队牵头行业协会等组团拓展。三是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间双边贸易协定。四是以文化交流与人才互培作为先导。五是国内市场形成竞争优势文创行业先行,外国在国际拓展有更大的优势,我认为国内市场比较有优势的是互联网+文化产业这个方面。六是撬动各类“一带一路”资金支持文创。

  应对策略二:互联网的溢出效应。这是我们文化产业方面一个很大的基础优势和比较优势。第一,中国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人口超过7.5亿。第二,中国互联网进入内容时代,这也是重大变化。第三,数字创意业态规模边际效益突出。第四,可以较好克服“文化折扣”问题。第五,具有更大的文化附加值和商贸效益。

  腾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们的网络游戏部分2013年已经超过美国,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是在全球已经形成非常大的比较优势的行业。广告行业我们和美国还有差异。音乐产业,我们规模总量和美国比应该说差距非常明显,但是我们要看增速。网络视频,很显然我们的规模还是不如美国,但是增幅远远大于美国。

  应对策略三:发挥产业资本的力量。具体表现在:第一,中国产业资本国际化。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提出,中国FDI(中经小文注: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缩写形式,即外商直接投资)连续24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球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是第三大直接对外投资国家。按照2017年商务部的消息,2016年中国资本流出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新高,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超过了外国对中国的投资,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第二,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和示范作用。第三,大企业、大项目、大资本联袂出行。第四,探索建立“一带一路”文化要素市场。第五,充分推动互联网金融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第六,拓展跨国合作的文体旅PPP模式。中国已经是最大的PPP市场,已经超过10万亿元。中国政府的资金规模非常大,再加上社会资金的力量,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PPP市场。“一带一路”上即使文化产业领域有很多属于基础设施的,文化资源长期开发的运营的项目,PPP模式是非常合适的。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魏鹏举:"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03

文章来源:中国网

  中经文化产业:“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大棋局”,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工程,也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在1月6日下午举行的海淀文化产业对话会——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与新途径主题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魏鹏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经文化产业:“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大棋局”,不仅是巨大的经济工程,也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在1月6日下午举行的海淀文化产业对话会——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与新途径主题论坛上,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魏鹏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十五届了,我至少参加了六届,非常有幸。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一带一路”上文化产业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是专门为这个论坛做得一点思考,和各位介绍一下。

  “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总体现状

  在个人在有限的介入和有限文献梳理基础上,我介绍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文化旅游业态发展最为显著。这个是我的一个感受,估计也是各位总体的感受。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目前每周有27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内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伴随着全球旅游业中心的东移,中国和东盟正成为世界旅游业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方面,也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业态推动和促进。按照这个报告做得调研,东盟国家媒体和网民最关注的主要合作领域中,第一个领域就是旅游业态。

  第二,演艺娱乐业态依托旅游商业模式。这几年演艺娱乐方面有一些发展,但是目前来看主要依托旅游的商业模式,中国现在做得比较好的、有一定原创意义的这种“演艺+旅游”的模式,在国际上发展的比较好。

  第三,文创产品及其营销成为热点。从“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发展来看,一方面,中国文创产品的开发,目前基础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市场营销这个方面现在发展尽管起步比较晚,但是在全球还是比较快的。七八年前去国外旅游的时候,看到博物馆、美术馆各种文创产品,那个时候中国大陆基本是空白;2012年我去台湾印象比较深的是台湾文创产品做得比较好,那时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是处在原始的对于藏品简单复制的阶段,现在它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台北故宫博物院。随着“一带一路”,文创产品开发也是一个热点。

  第四,文化投资与运营刚刚起步。文化的发展可能成为独立的业态,就是投资运营。从“一带一路”发展来看,投资运营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领域,因为“一带一路”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就是金融的“一带一路”,资本的“一带一路”。中国文化产业按照“一带一路”的这样一个模式向国际扩展的过程中,投资是最重要的一个抓手。

  第五,互联网+文化业态颇受期待。现在没有真正的大规模的发展起来。

  接下来谈到的一些,是借助文献对“一带一路”的支持资金做下盘点,至少有五个渠道。

  第一,是传统国际金融机构。比如说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

  第二,政策性金融机构,典型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方面的金融支持现在力度非常大。截至2016年底,国开行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600亿美元。

  第三,中资商业银行。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在“一带一路”资金支持方面,在过去两三年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作用。

  第四,专项投资基金。包括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中国-欧亚合作基金等。这方面的资金规模快速放大,属于中国政府专项投资基金。还有地方政府也在放大这部分资金规模。如说广东省政府正在酝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资金”,中央政府的专项资金+地方政府的资金配套,形成杠杆性的政府专项投资资金规模会非常大。

  第五,新兴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由中国主导、多边参与的投资“一带一路”的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

  “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政策及相关法规的风险。这是一个基础性的风险。

  第二,文化折扣与市场开发风险。

  第三,规模化不足的产业风险。现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文化旅游再加上演艺项目,另外有一些文创产品开发,零零散散有影视、动漫等等方面,但总的来说没有形成规模。拓展“一带一路”的时候,规模化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不能零敲碎打,往往“一带一路”扩展的时候成本非常高,而且周期会很长。

  第四,长周期运营的资本风险。这是文化产业发展本身有的风险,现在“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的扩大,非洲也是“一带一路”朋友圈里面的,资本风险是从产业发展角度必须考虑的很重要的风险。

  第五,跨文化交流的专门人才供给问题。涉及到人才领域的数据显示,国内媒体和网民最关注的“一带一路”十大人才类型,排名依次为语言类、财务管理类、法律类、教育类、金融类、还有文化产业类等。所以“一带一路”的文化发展特别需要人才。涉及到文化产业,无论从期还是实际发展来看,文化产业人才肯定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第六,跨文化的创意管理风险。

  应对策略

  所谓应对策略不可能面面俱到,我重点强调三个方面。

  应对策略一,大格局统筹。这里面又包括6个小的方面。一是对盲目跟风、仓促上马的项目进行规范。二是由国家队牵头行业协会等组团拓展。三是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间双边贸易协定。四是以文化交流与人才互培作为先导。五是国内市场形成竞争优势文创行业先行,外国在国际拓展有更大的优势,我认为国内市场比较有优势的是互联网+文化产业这个方面。六是撬动各类“一带一路”资金支持文创。

  应对策略二:互联网的溢出效应。这是我们文化产业方面一个很大的基础优势和比较优势。第一,中国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人口超过7.5亿。第二,中国互联网进入内容时代,这也是重大变化。第三,数字创意业态规模边际效益突出。第四,可以较好克服“文化折扣”问题。第五,具有更大的文化附加值和商贸效益。

  腾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们的网络游戏部分2013年已经超过美国,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是在全球已经形成非常大的比较优势的行业。广告行业我们和美国还有差异。音乐产业,我们规模总量和美国比应该说差距非常明显,但是我们要看增速。网络视频,很显然我们的规模还是不如美国,但是增幅远远大于美国。

  应对策略三:发挥产业资本的力量。具体表现在:第一,中国产业资本国际化。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提出,中国FDI(中经小文注: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缩写形式,即外商直接投资)连续24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球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是第三大直接对外投资国家。按照2017年商务部的消息,2016年中国资本流出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新高,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超过了外国对中国的投资,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第二,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和示范作用。第三,大企业、大项目、大资本联袂出行。第四,探索建立“一带一路”文化要素市场。第五,充分推动互联网金融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第六,拓展跨国合作的文体旅PPP模式。中国已经是最大的PPP市场,已经超过10万亿元。中国政府的资金规模非常大,再加上社会资金的力量,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PPP市场。“一带一路”上即使文化产业领域有很多属于基础设施的,文化资源长期开发的运营的项目,PPP模式是非常合适的。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