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向春玲: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1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对此,中央党校向春玲教授表示,报告把社会管理放在了社会建设更重要的位置,而就源头而言,要做好社会管理,就要民生为先。

  广州日报:能否谈谈,对报告中关于社会管理和创新方面的内容有何感受?

  向春玲:先谈报告的社会建设部分,报告中,在谈及社会建设部分时用了这样一个提法:“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个提法,实际上是把社会管理放在了社会建设更重要的位置。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提法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提及的是民生,并且在具体内容中,是把社会管理放在六大民生问题之一。

  现在,可以看到,把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提到了更高位置来说,将“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管理”并举,就是说它是跟民生建设的重要性并列在一起的,而不再是民生建设的一部分了,所以,下一步,我们在社会管理上会有很多新的进展和推动。

  广州日报:除此以外,您认为,还有哪些亮点?

  向春玲:还有一个亮点,原来,我们叫做社会管理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现在,改成了“社会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还有法制保障,把“法制保障”也纳入到这个体制中来。这也可以看出,我国在社会管理这个问题上依法治国的决心,在健全社会管理体制上正在积极往前推进。

  我们所说社会管理实际上是党委政府主导,各种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进行,运用法律、行政、道德、规章制度等管理方式来规范人的行为,管理人们的公共事务和社会的事务。现在,在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开始强调法制保障的问题,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可以看出,我们在社会管理手段上,已把法制问题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还包括我们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等等,这些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我们一定要进行多元化的拓展,创新管理方式。

  公共服务方式创新也要引进市场机制

  广州日报:在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创新方面,您认为,此次报告有没有值得关注之处?

  向春玲: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的创新,此次报告也更加强调和重视。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老百姓对政府提供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等都是涉及老百姓基本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还有些具体需求政府的公共服务是无法涵盖的,这就需要公共服务方式创新。

  公共服务方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共服务社会化。对于那些政府忙不过来的事情,可以整合社会力量,发挥社会管理社会协同的作用来完成。比如交给专业的社会组织或机构去做,比如充分发挥社区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比如,政府以前把一些经济项目打包向企业招标,现在,我们一样可以把一些民生项目,比如说养老、扶贫、农民工培训,以及包括对困难群众的帮助等项目,打包向社会组织招标。政府通过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解决民生问题和公共服务。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思路。另外,我认为,公共服务方式创新,也要引进市场机制,引进非公企业参与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十八大在民生建设这块也明确提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鼓励社会办医,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等。

  社会管理要加强源头管理、动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

  广州日报:如何理解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管理?

  向春玲:社会管理涉及到民生建设的方方面面。比如,想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教育管理体制建设以及改革也是社会管理的内容;要建设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管理也是社会管理的内容;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好的分配和管理体制等等。社会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让我们的民生和公共服务在一个有效的管理体制推进过程中做得更加有效、更加符合群众愿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和民生建设,本来就是有机的统一。

  另外,社会管理要加强源头上的管理、动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这实际上是说,社会管理要从源头做起,从源头做起就是要做好民生。社会管理的目的就是社会稳定、和谐,老百姓解决温饱问题后,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健康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遭遇工伤、失业或是年事已高,要求有更好的安全保障,如果这些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都没做好,就无法获得老百姓的认可。

(向春玲 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向春玲: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1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对此,中央党校向春玲教授表示,报告把社会管理放在了社会建设更重要的位置,而就源头而言,要做好社会管理,就要民生为先。

  广州日报:能否谈谈,对报告中关于社会管理和创新方面的内容有何感受?

  向春玲:先谈报告的社会建设部分,报告中,在谈及社会建设部分时用了这样一个提法:“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个提法,实际上是把社会管理放在了社会建设更重要的位置。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提法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主要提及的是民生,并且在具体内容中,是把社会管理放在六大民生问题之一。

  现在,可以看到,把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提到了更高位置来说,将“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管理”并举,就是说它是跟民生建设的重要性并列在一起的,而不再是民生建设的一部分了,所以,下一步,我们在社会管理上会有很多新的进展和推动。

  广州日报:除此以外,您认为,还有哪些亮点?

  向春玲:还有一个亮点,原来,我们叫做社会管理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现在,改成了“社会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还有法制保障,把“法制保障”也纳入到这个体制中来。这也可以看出,我国在社会管理这个问题上依法治国的决心,在健全社会管理体制上正在积极往前推进。

  我们所说社会管理实际上是党委政府主导,各种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进行,运用法律、行政、道德、规章制度等管理方式来规范人的行为,管理人们的公共事务和社会的事务。现在,在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开始强调法制保障的问题,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可以看出,我们在社会管理手段上,已把法制问题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还包括我们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等等,这些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我们一定要进行多元化的拓展,创新管理方式。

  公共服务方式创新也要引进市场机制

  广州日报:在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创新方面,您认为,此次报告有没有值得关注之处?

  向春玲: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的创新,此次报告也更加强调和重视。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老百姓对政府提供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等都是涉及老百姓基本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还有些具体需求政府的公共服务是无法涵盖的,这就需要公共服务方式创新。

  公共服务方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共服务社会化。对于那些政府忙不过来的事情,可以整合社会力量,发挥社会管理社会协同的作用来完成。比如交给专业的社会组织或机构去做,比如充分发挥社区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比如,政府以前把一些经济项目打包向企业招标,现在,我们一样可以把一些民生项目,比如说养老、扶贫、农民工培训,以及包括对困难群众的帮助等项目,打包向社会组织招标。政府通过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解决民生问题和公共服务。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思路。另外,我认为,公共服务方式创新,也要引进市场机制,引进非公企业参与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十八大在民生建设这块也明确提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鼓励社会办医,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等。

  社会管理要加强源头管理、动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

  广州日报:如何理解在改善民生中加强社会管理?

  向春玲:社会管理涉及到民生建设的方方面面。比如,想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教育管理体制建设以及改革也是社会管理的内容;要建设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管理也是社会管理的内容;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好的分配和管理体制等等。社会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让我们的民生和公共服务在一个有效的管理体制推进过程中做得更加有效、更加符合群众愿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和民生建设,本来就是有机的统一。

  另外,社会管理要加强源头上的管理、动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这实际上是说,社会管理要从源头做起,从源头做起就是要做好民生。社会管理的目的就是社会稳定、和谐,老百姓解决温饱问题后,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健康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遭遇工伤、失业或是年事已高,要求有更好的安全保障,如果这些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都没做好,就无法获得老百姓的认可。

(向春玲 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