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是建立在利他伦理基础上的经济,市场经济则是建立在利己伦理基础上的经济,协同经济是建立在信息生产力和网络互利伦理基础上的经济。
两百年前,亚当.斯密提出,每个人都为他们的私利参与生产和交换,市场就像上帝的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人们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整体福利。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国内外许多学者发现,‘贪婪利己之心不但结不出互利共赢之果,甚至根本不是现代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在零和博弈无处不在的社会,‘帕累托效率只具有奇迹般地偶然性’。笔者也曾提出‘关联社会人’正在动摇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主要前提的现代经济学基石,西方个体还原论思维,不再适应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生产力时代。
然而不少人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互联网将召回集中计划经济,甚至认为所有企业只要回归国家垄断,就会很快实现共产主义。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主张用互联网召回计划经济和持个体还原论的人一样,根本不了解互联网的时代精神,更不了解区块链的实质内容。如果说耕牛生产力的时代精神是权力一统,机器生产力的时代精神是资本垄断,那么,信息生产力的时代精神则是协同关联。而信息生产力的主要标志由互联网向区块链的演化,恰恰说明协同互利新经济学机理正在加速形成。
互联网是以光纤骨干传输网和多种无线、有线接入手段为基础设施,由几位发明人(放弃专利权)编写的TCP/IP程序(基础协议)为交换方式的信息网络。它与传统的电报电话网相比,采用了更简便的‘数据包交换’技术,以自组织方式完成更多的网络交易和监测与控制功能。但是,互联网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增强型马太效应会快速形成信息霸权和市场垄断,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诚信危机。因此,各国不得不依然动用法律、政策和第三方社会综合治理措施,难免又进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循环。
而区块链是超越互联网协议的一种更加开源的新型算法,它由一帮密码专家为了比特币在网上切磋逐步演化而成,因而找不到确定的发明人。区块链已经超越了比特币应用,深入到了互联网的基础架构,在分布式数据存储基础上形成了的一种共识机制和互组织模式。所谓共识机制就是不同节点之间,透过大数据积累分析,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关系和公平的获益权利;所谓互组织主要是针对被组织和自组织而言。如果被组织代表东方家国整体论哲学思维,自组织代表西方个体还原论哲学思维,那么只有互组织代表未来社会的协同论哲学思维。
区块链的核心优势是不再需要第三方信用评估和中心管控机构,仅通过加密算法和时间戳等技术手段,在分布网络中直接建立协同互利关系。从而规避了中心化机构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评估效率和风控成本等问题。如果说互联网时代,还需要中立机构作为第三只手参与社会治理,那么到区块链成熟的时代,信息通信网络本身就是继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之后的社会协同之手。
当然,区块链能不能彻底解决社会诚信问题,学界仍有不少争议,也许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算法和建立新型规则,但可以肯定的是,区块链通过互组织作用,将快速形成网络共识和协同互利经济机理,它至少比互联网提升了一个维度。
有人这样描述区块链的愿景:你无须信任任何陌生人就可放心与之进行交易;你无须信任金融机构就可安心地把积蓄储存在那儿;你也不需要信任政府,因为你知道它不得不公平和公正。那结果又会怎样?那就是可以快速实现多元演化博弈模型的‘一还一报’的均衡结果,促使人类更快实现协同互利的美好信息社会。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教授级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