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祁凡骅:“干部轮训国学”带不来治理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11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副主任祁凡骅指出,干部轮训国学,本身会有一定作用,但不适宜将作用放大。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绵延几千年,会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从历史中学习,是可行也可取的形式之一,尤其是国学中涉及个人学养和修为有关的内容,与现代要求是共通的,如果能够借助国学加以弘扬,值得肯定。

  但是,国学自身也有局限性。祁凡骅表示,尤其是传统政治领域过于注重权术,比如《资治通鉴》等一些历史著述,大多是关于权力斗争的记录,而这也正是中国人应该走出的一个误区,权力斗争过多,必然相应带来内耗,“内耗带来的负面作用,可能会大于国学可以带来的正面作用。由于从竞争的角度看,人们往往更重权术,而非个人修为。”

  在祁凡骅看来,权术是政治竞争过程中的微观策略之一,不属于大智慧,假如把微观策略当成智慧,肯定会影响政治健康发展,而现实中权术作为传统中的负面因素,是一直存在的。

  “中国政治文化要变革,就要改变权术观念,不能关注权术多,关注发展少。权术更多关注现有资源的分配,注重控制,忽视发展,这是传统的典型特色,也是与现代国家治理较为冲突的地方。所以,轮训国学,应该将道德修为与权术治理严格区分开。”祁凡骅说。

  所以,祁凡骅建议,轮训过程中,不宜沉迷于介绍权术和权力斗争方面的内容,可以提倡个人修为方面的内容,文化内容多一些,政治层面少一些,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应该区分。

  传统治理术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把古代盛世的东西拿过来治理现代社会,那是不成的,很可能造成政治波动,权术盛行。”祁凡骅说,现在中央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不是治理传统化,这是很重要的。当然,现代化并不是一定排斥传统,对现代有借鉴意义的可以吸取,但传统无法代替现代,现代化治理肯定是以这个时代的东西为主,其他都是辅助,“回到传统”的说法是不严谨的,历史无法退回去。

  祁凡骅一再提醒,没必要放大国学轮训的意义,靠古代统治艺术,靠背古诗古文来治理国家,是行不通的,演讲的时候可以琅琅上口,但几乎不能带来什么治理思想。

  祁凡骅分析,虽然先前培训也可以选学国学,但将国学在干部培训中的作用拔如此高,也属于首次,“大概是在尝试不同方法对党员干部行为进行规范和教化,也说明原来的方法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如果原来很有效,这样的做法动力可能就不足了。”

  据祁凡骅了解,由于业务繁忙或对读书意义体会不深,官员知识来源有限,喜欢读书的人相对属于少数,借助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国学轮训,也可能使领导干部感觉形式比较新鲜,核心还是尝试不同教育方法。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原行政管理学系副主任、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祁凡骅:“干部轮训国学”带不来治理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11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副主任祁凡骅指出,干部轮训国学,本身会有一定作用,但不适宜将作用放大。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绵延几千年,会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从历史中学习,是可行也可取的形式之一,尤其是国学中涉及个人学养和修为有关的内容,与现代要求是共通的,如果能够借助国学加以弘扬,值得肯定。

  但是,国学自身也有局限性。祁凡骅表示,尤其是传统政治领域过于注重权术,比如《资治通鉴》等一些历史著述,大多是关于权力斗争的记录,而这也正是中国人应该走出的一个误区,权力斗争过多,必然相应带来内耗,“内耗带来的负面作用,可能会大于国学可以带来的正面作用。由于从竞争的角度看,人们往往更重权术,而非个人修为。”

  在祁凡骅看来,权术是政治竞争过程中的微观策略之一,不属于大智慧,假如把微观策略当成智慧,肯定会影响政治健康发展,而现实中权术作为传统中的负面因素,是一直存在的。

  “中国政治文化要变革,就要改变权术观念,不能关注权术多,关注发展少。权术更多关注现有资源的分配,注重控制,忽视发展,这是传统的典型特色,也是与现代国家治理较为冲突的地方。所以,轮训国学,应该将道德修为与权术治理严格区分开。”祁凡骅说。

  所以,祁凡骅建议,轮训过程中,不宜沉迷于介绍权术和权力斗争方面的内容,可以提倡个人修为方面的内容,文化内容多一些,政治层面少一些,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应该区分。

  传统治理术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把古代盛世的东西拿过来治理现代社会,那是不成的,很可能造成政治波动,权术盛行。”祁凡骅说,现在中央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不是治理传统化,这是很重要的。当然,现代化并不是一定排斥传统,对现代有借鉴意义的可以吸取,但传统无法代替现代,现代化治理肯定是以这个时代的东西为主,其他都是辅助,“回到传统”的说法是不严谨的,历史无法退回去。

  祁凡骅一再提醒,没必要放大国学轮训的意义,靠古代统治艺术,靠背古诗古文来治理国家,是行不通的,演讲的时候可以琅琅上口,但几乎不能带来什么治理思想。

  祁凡骅分析,虽然先前培训也可以选学国学,但将国学在干部培训中的作用拔如此高,也属于首次,“大概是在尝试不同方法对党员干部行为进行规范和教化,也说明原来的方法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如果原来很有效,这样的做法动力可能就不足了。”

  据祁凡骅了解,由于业务繁忙或对读书意义体会不深,官员知识来源有限,喜欢读书的人相对属于少数,借助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国学轮训,也可能使领导干部感觉形式比较新鲜,核心还是尝试不同教育方法。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原行政管理学系副主任、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