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陈东琪:关于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这篇文章讲透了
发布时间:2023-03-0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个什么样的改革?

  第一个逻辑,需求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低收入到高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这个阶段,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极大的提高,消费升级加快,这时候对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个逻辑,供给侧本身也在发生变化。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供给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一轮改革的条件也在发生变化,两个红利实际上都是在减少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供给侧原来靠数量的这种增加不可持续了。

  第三个逻辑,全球供需结构出现了新变化。从国际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政策的运用看,这几年为了解决实体经济发生的问题,各国采取了超历史的需求刺激措施,资金脱实向虚,其实不只是中国的问题,资产泡沫在放大,新的失衡在形成。全球供需结构出现了新变化,也对政策提出了新要求。

  第四个逻辑,长周期也在发生变化。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如果看增长周期的轨迹,新旧周期,是长周期转化的一个时间窗口,原来周期结束以后,经过十几年的调整,现在还是在调整过程中。

  从时间来讲,中国经济体量不小了,用很短的时间,从一个很小很弱的体量变成一个很大的体量,所以下一个问题,如何从质量上培养以创新推动更好水平的长周期发展的增长。

  第五个逻辑,经济发展方式要变化。从实践过程来看,去年一年供给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来作为抓手,但其他领域的改革也在推。总体来讲,还是有成效的。

  多年来讲转变发展方式,总是转不动,其实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体制问题,一个是观念问题。

  去年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长速度一不小心还很好,说明主动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由原来的数量转向质量方面,反而可以带来增长。中国今后增长应该是以质量为基础的,而不是绝对的靠大量的资源破坏经济的数量型经济。

  78年以来,中国经过两大轮改革:第一次是联产承包,农村改革,推动城市,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积累;第二次是本世纪初的入世,让生产的很多产品可以走向国际市场,来消化中国的产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在经过两大轮改革后,前两个阶段的市场优势都在减少,所以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的实现新的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在哪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难点,在改革过程当中,从操作角度来讲,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

  难点一:改革的环境问题。把改革按照初衷,按照原来的设计,按照目标导向,从问题入手来推进,首先是要有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怎么来做?

  现在从了解的情况看,地方还是有一些压力的,有些企业也感受到压力,特别是进一步的去产能,向哪方面去,都还是有压力的。这个压力到底怎样应对?

  其次,产品的价格超预期的大起大落,怎么保证这个市场不出现急剧的波动?还有职工安置,债务处置等等这些新的问题。改革要顺利推进,宏观环境是很重要的。

  难点二:有效市场的问题。如何形成一个有效市场?怎么样来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建立什么样的机制?

  尤其中国地区之间发生是不平衡的,行业之间也是不平衡的。比如东部和西部之间,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在具体改革措施安排上,对政府的要求多一些。如何把这些问题处理好?尤其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分享到发展的红利,强化市场化、法制化手段的运用,又不伤害到后发地区的发展能力。

  难点三:新旧动能的转化。新旧动能的转换,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型的,都是存在问题的。

  旧动能转变提升,面临一些负面的影响;新动能这一块主要是环境问题,领域还有体制的支撑,尤其金融资源对新型动能,特别是创新的支持,始终是没有解决好的。

  难点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本分摊的问题。如何来解决这样一个成本分摊?处理好利益调整问题,特别是能不能解决好垄断企业向竞争性企业,金融类企业向实体企业让利,现在总体来讲,三大失衡还是蛮厉害的。改革的成本分摊,在不同的行业之间的利益调整,是很重要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改?

  第一是杠杆方面,降杠杆,去杠杆,重要的是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需要有一个非常严格的预警监测机制,第二要有一个调整机制,第三个有一个退出机制。

  杠杆不一定是企业自发形成的,还有政策性的,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

  补短板不只是补基础设施,补发展的短板,更重要的是制度、资源的短板,这一块要做起来是不容易的。无论是哪一种企业,重要的是加快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公平准入,自由退出的机制。

  第二是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第三个进一步简政放权,三个清单的落实还是要能够落地。

  第四个是个人和企业发展环境,特别是信用环境的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落实在公平竞争机制的建设,应该是今后几年是否成功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作者为民生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陈东琪:关于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这篇文章讲透了
发布时间:2023-03-0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个什么样的改革?

  第一个逻辑,需求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低收入到高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这个阶段,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极大的提高,消费升级加快,这时候对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个逻辑,供给侧本身也在发生变化。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供给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一轮改革的条件也在发生变化,两个红利实际上都是在减少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供给侧原来靠数量的这种增加不可持续了。

  第三个逻辑,全球供需结构出现了新变化。从国际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政策的运用看,这几年为了解决实体经济发生的问题,各国采取了超历史的需求刺激措施,资金脱实向虚,其实不只是中国的问题,资产泡沫在放大,新的失衡在形成。全球供需结构出现了新变化,也对政策提出了新要求。

  第四个逻辑,长周期也在发生变化。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如果看增长周期的轨迹,新旧周期,是长周期转化的一个时间窗口,原来周期结束以后,经过十几年的调整,现在还是在调整过程中。

  从时间来讲,中国经济体量不小了,用很短的时间,从一个很小很弱的体量变成一个很大的体量,所以下一个问题,如何从质量上培养以创新推动更好水平的长周期发展的增长。

  第五个逻辑,经济发展方式要变化。从实践过程来看,去年一年供给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来作为抓手,但其他领域的改革也在推。总体来讲,还是有成效的。

  多年来讲转变发展方式,总是转不动,其实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体制问题,一个是观念问题。

  去年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长速度一不小心还很好,说明主动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由原来的数量转向质量方面,反而可以带来增长。中国今后增长应该是以质量为基础的,而不是绝对的靠大量的资源破坏经济的数量型经济。

  78年以来,中国经过两大轮改革:第一次是联产承包,农村改革,推动城市,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积累;第二次是本世纪初的入世,让生产的很多产品可以走向国际市场,来消化中国的产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在经过两大轮改革后,前两个阶段的市场优势都在减少,所以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的实现新的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在哪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难点,在改革过程当中,从操作角度来讲,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

  难点一:改革的环境问题。把改革按照初衷,按照原来的设计,按照目标导向,从问题入手来推进,首先是要有一个稳定的宏观环境,怎么来做?

  现在从了解的情况看,地方还是有一些压力的,有些企业也感受到压力,特别是进一步的去产能,向哪方面去,都还是有压力的。这个压力到底怎样应对?

  其次,产品的价格超预期的大起大落,怎么保证这个市场不出现急剧的波动?还有职工安置,债务处置等等这些新的问题。改革要顺利推进,宏观环境是很重要的。

  难点二:有效市场的问题。如何形成一个有效市场?怎么样来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建立什么样的机制?

  尤其中国地区之间发生是不平衡的,行业之间也是不平衡的。比如东部和西部之间,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在具体改革措施安排上,对政府的要求多一些。如何把这些问题处理好?尤其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分享到发展的红利,强化市场化、法制化手段的运用,又不伤害到后发地区的发展能力。

  难点三:新旧动能的转化。新旧动能的转换,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型的,都是存在问题的。

  旧动能转变提升,面临一些负面的影响;新动能这一块主要是环境问题,领域还有体制的支撑,尤其金融资源对新型动能,特别是创新的支持,始终是没有解决好的。

  难点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本分摊的问题。如何来解决这样一个成本分摊?处理好利益调整问题,特别是能不能解决好垄断企业向竞争性企业,金融类企业向实体企业让利,现在总体来讲,三大失衡还是蛮厉害的。改革的成本分摊,在不同的行业之间的利益调整,是很重要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改?

  第一是杠杆方面,降杠杆,去杠杆,重要的是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需要有一个非常严格的预警监测机制,第二要有一个调整机制,第三个有一个退出机制。

  杠杆不一定是企业自发形成的,还有政策性的,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

  补短板不只是补基础设施,补发展的短板,更重要的是制度、资源的短板,这一块要做起来是不容易的。无论是哪一种企业,重要的是加快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公平准入,自由退出的机制。

  第二是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第三个进一步简政放权,三个清单的落实还是要能够落地。

  第四个是个人和企业发展环境,特别是信用环境的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落实在公平竞争机制的建设,应该是今后几年是否成功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作者为民生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