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郭田勇: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转型之路
发布时间:2023-03-11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新常态,部署了在新常态下明年经济工作在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上的主要任务。本文将探析在经济发展步入新时期后,我国银行业应如何适应改变,走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的转型之路。

  加快业务结构调整

  新常态的特点之一是,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新兴产业、服务业作用更加凸显。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与增长方式转变势在必行,主要体现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增加,制造业向高端和产业链上游转化。过去我国银行业存在过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的倾向,对制造业及服务业的支持不足。随着传统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逐渐显露疲态,我国银行业须未雨绸缪,及时调整业务的产业结构,逐步降低对传统产业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行业的依赖,积极拓展制造业与服务业客户,开发符合新兴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顺应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为银行业未来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此外,银行业还应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农村金融市场基础较为薄弱,农户的收入不稳定,农村土地产权不清晰、缺乏抵押品等一直是银行业在农村金融业务上存在的困难。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镇化进一步加深,城乡经济一体化逐步增强,农村宅基地与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研究推出,拓展农村市场将成为我国银行业转型过程中业务结构调整的重要步骤。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业应重点支持惠农支农项目,例如提供农机购置贷款、农户经营贷款等,重点关注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尤其是将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的可行性与运营模式,探索出一条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新路径。

  重视业务规模结构转变

  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预计大型企业将越来越多的选择股权融资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银行业在大型企业的业务规模及议价能力势必将受到影响。而中小微企业在技术研发、扩大生产中存在大量资金需求,而且其本身融资渠道较少,能够接受更高的利率成本,为银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中小微企业作用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预计未来中小微企业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银行业需更加重视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业务比重的提高将成为我国银行业转型过程中另一显著特点。做好中小企业业务,关键在于把握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提高金融产品的多元化,注重运营模式的灵活性,利用中小微企业数量上的规模效应降低单笔业务运营成本。现行的模式主要仍处于关系型贷款技术的框架下,突出产品的个性化,在还款方式、计息方式等方面更加灵活,结合更加精简的审批流程与授权体系节约运营成本;今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可逐步向交易型贷款技术转变,更多地将产品要素标准化,并使用数据归集与挖掘技术实现客户评价与贷款审批的自动化。此外,针对新常态下在数量上将有显著增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业应创新服务模式,力求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以及知识产权抵质押模式上取得突破。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随着民营银行准入的放开与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中国银行业将会迎来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时期,因此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存贷息差预计将会进一步缩窄。另外,本次会议还提出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其对银行信贷业务的替代作用不可忽视。面对愈加激烈的内外部竞争,我国银行业必须加速收入结构优化,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我国银行业应主动参与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中,在满足企业日常结算与信贷需求的基础上,为满足条件的优质客户提供直接融资服务。此外,新常态下生产组织形式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将带来企业的兼并重组。银行业可以积极进行包括财务咨询、并购重组在内的投资银行业务。最后,还可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布局以及我国培育新的出口比较优势的契机,积极为我国在周边国家的经营主体与投资项目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并积极探索跨境金融服务模式。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银行仍然是企业信息与资金最大的聚集地,我国银行业应利用自身在资金与信息方面的优势,丰富其金融服务产品,提升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行业收入结构。

  加快金融创新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各行业市场竞争方式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渐向注重质量与差异化转变,经济增长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要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我国银行业普遍具有扩大规模、跨区经营的冲动,往往过于注重资产规模;普遍通过价格方式竞争,产品、服务的同质化严重,创新意识薄弱。在下一步的转型中,我国银行业应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鼓励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业态保持开放心态,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运用到管理与经营活动中,提高机构信息化程度,提高数据归集与挖掘能力,建立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银行业。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给我国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诸多机遇。我国银行业应认清形势,推进改革,调整重心,积极作为,更好地迎接挑战、把握机遇。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郭田勇: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转型之路
发布时间:2023-03-11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新常态,部署了在新常态下明年经济工作在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上的主要任务。本文将探析在经济发展步入新时期后,我国银行业应如何适应改变,走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的转型之路。

  加快业务结构调整

  新常态的特点之一是,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新兴产业、服务业作用更加凸显。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与增长方式转变势在必行,主要体现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增加,制造业向高端和产业链上游转化。过去我国银行业存在过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的倾向,对制造业及服务业的支持不足。随着传统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逐渐显露疲态,我国银行业须未雨绸缪,及时调整业务的产业结构,逐步降低对传统产业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行业的依赖,积极拓展制造业与服务业客户,开发符合新兴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顺应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为银行业未来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此外,银行业还应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农村金融市场基础较为薄弱,农户的收入不稳定,农村土地产权不清晰、缺乏抵押品等一直是银行业在农村金融业务上存在的困难。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镇化进一步加深,城乡经济一体化逐步增强,农村宅基地与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研究推出,拓展农村市场将成为我国银行业转型过程中业务结构调整的重要步骤。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业应重点支持惠农支农项目,例如提供农机购置贷款、农户经营贷款等,重点关注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尤其是将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的可行性与运营模式,探索出一条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新路径。

  重视业务规模结构转变

  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预计大型企业将越来越多的选择股权融资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银行业在大型企业的业务规模及议价能力势必将受到影响。而中小微企业在技术研发、扩大生产中存在大量资金需求,而且其本身融资渠道较少,能够接受更高的利率成本,为银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中小微企业作用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预计未来中小微企业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银行业需更加重视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业务比重的提高将成为我国银行业转型过程中另一显著特点。做好中小企业业务,关键在于把握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提高金融产品的多元化,注重运营模式的灵活性,利用中小微企业数量上的规模效应降低单笔业务运营成本。现行的模式主要仍处于关系型贷款技术的框架下,突出产品的个性化,在还款方式、计息方式等方面更加灵活,结合更加精简的审批流程与授权体系节约运营成本;今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可逐步向交易型贷款技术转变,更多地将产品要素标准化,并使用数据归集与挖掘技术实现客户评价与贷款审批的自动化。此外,针对新常态下在数量上将有显著增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业应创新服务模式,力求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以及知识产权抵质押模式上取得突破。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随着民营银行准入的放开与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中国银行业将会迎来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时期,因此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存贷息差预计将会进一步缩窄。另外,本次会议还提出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其对银行信贷业务的替代作用不可忽视。面对愈加激烈的内外部竞争,我国银行业必须加速收入结构优化,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我国银行业应主动参与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中,在满足企业日常结算与信贷需求的基础上,为满足条件的优质客户提供直接融资服务。此外,新常态下生产组织形式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将带来企业的兼并重组。银行业可以积极进行包括财务咨询、并购重组在内的投资银行业务。最后,还可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布局以及我国培育新的出口比较优势的契机,积极为我国在周边国家的经营主体与投资项目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并积极探索跨境金融服务模式。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银行仍然是企业信息与资金最大的聚集地,我国银行业应利用自身在资金与信息方面的优势,丰富其金融服务产品,提升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行业收入结构。

  加快金融创新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各行业市场竞争方式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渐向注重质量与差异化转变,经济增长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要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我国银行业普遍具有扩大规模、跨区经营的冲动,往往过于注重资产规模;普遍通过价格方式竞争,产品、服务的同质化严重,创新意识薄弱。在下一步的转型中,我国银行业应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鼓励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业态保持开放心态,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运用到管理与经营活动中,提高机构信息化程度,提高数据归集与挖掘能力,建立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银行业。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给我国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诸多机遇。我国银行业应认清形势,推进改革,调整重心,积极作为,更好地迎接挑战、把握机遇。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