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杨培芳:“互联网+”与信息经济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3-03-10

  我在1987年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筹备会议上和几位老学长讨论,我说信息经济现在你们把它放到一个部门,教育部、社科院放在一个产业经济的小部门,我预言到二十一世纪前半纪会成为信息经济的主流世纪,信息经济学应该会成为主流时代的信息经济学,现在还没有到2050年,但是最近这十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喜的变革,尤其是我们国家,越来越走在前面。

  一、信息化发展进入第三阶段

  信息化经过了两个阶段,现在进入第三个阶段。在1975年至1995年是两个C(C&C)的融合,1995年至2010年是三个C(C&C+content),现在已经进入四个C(C&C+control),也就是刚才杨董提到我们进入了信息生产力的时代。在效能方面,过去只是进行信息的交流,后来互联网时代主要是内容服务,到后来变成了信息媒体,有人说进入了全媒体时代。

  我们有位老部长说,你们说网络重要、信息重要,能干什么呢?整天在网上聊QQ、发微信、发微博骂骂政府怎么重要?所以我们看到整个经济已经从原来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媒体走进了信息生产力,主要是大、物、移、云、智,尤其是未来的物联网,大家知道5G时代很可能是中国人引领的时代,最近5G的标准就剩下华为和美国高通两家凑成5G标准。

  今天大会的主题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信息经济论坛”,我觉得智慧城市是我们的一朵”花”,但是基础离不开信息经济。昨天在中央网信办还谈到这个事,虽然我们学会是1987年筹备,1989年正式成立,后来有了信息学会、电子商会一系列团体组织,但是后来出现了好多新的概念,讲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数位经济、数码经济,还有大拇指经济、注意力经济、网络经济,现有了网信经济、网信产业,变化很快。究竟我们国家怎么发力?我一直建议只有信息经济才有更大的包容性,更能代表未来,因为它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科学、信息社会、信息哲学一整套的体系,很难说拿出一个大拇指经济来,大拇指技术、大拇指社会,不成体系。国脉互联也在研究下一代智慧经济的问题,我很支持这个事。大家知道未来更高的不是智能时代,我想智慧时代比智能时代更好一些,包括人和机结合在一起,不光是机器的问题,那是第四阶段,我现在提的是第三阶段。

  二、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力

  前些年我写了个关于信息生产力的报告,给信息生产力做了一个定义,现在看来”互联网+”就是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方面就不展开了,主要是集成电路、光纤、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很快,它已经把社会正在推向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正在促使我们十大领域变革,使农业生产集约化、工业制造协同化、城乡建设生态化、交通物流实时化、商务交易网络化、金融货币电子化、能源供需智慧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结构扁平化以及人类劳动高级化;我很同意刚才姜奇平讲的信息社会不仅仅是产业问题,辐射了各个层面,如果社会学家不懂得社会学就不是现代经济学家。

  现在我们最高领导人也非常重视信息经济。习总书记曾经说过:”大量耗费物质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显然难以为继”;”信息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遇到过很多问题,包括美国和欧洲都遇到过一些难题。百年来的财富高地,从钢铁、机械、石油、汽车、房产到金融,再往后怎么办?今年上半年北京市第一产业增长0%、工业第二产业增长1%、房产增长18%、金融增长27%,当时跟北京领导谈,说你们考虑这个危险性没?现在北京GDP全国有一个数据,基本上是靠发展金融支撑,所以无论是最高领导人还是我们各地市的领导都非常着急,我们下一步发展空间在那儿。将来不以GDP来定,将来GDP越高呢?我们就业率反而越低。我认为需要打开信息经济的发展空间,要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置换,这个上面有些科学家想验证150年前的设想,物质和能量可以互换,信息和能量也可以互换,当然这只是一个设想。

  三、互联网+的坎坷”不归路”

  我们做了一个统计,由于信息的增长使得能量和物耗在减少,所以”互联网+”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是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互联网+金融”闯祸了,”互联网+出租车”违法了,然后现在说互联网思维,很多人说这是无脑儿,现在有三大障碍:思想观念落后、既得利益做怪、新旧规则冲突,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适应。为什么不适应?因为两种生产力有不同的经济特征。工业生产力、信息生产力和农业生产力,三者的经济特征都不一样。我们看一下信息经济成本收益曲线图:

  MC是边际成本,MI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有一个焦点就是规模,中间的成本就翘起来,信息成本是L型的。现在几次会上都强调N,出现一个N轴,N就是多样性,生产的样数越多同样边际成本越少。所以信息经济不一样,主要源于有基本的六条定律(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梅特卡夫定律、达维多定律、新泰尔定律和高氏比特需求定律),最重要的是摩尔定律,用户越多、网络功能越强大,成本就越低。

  未来对产业的冲击,我们可能是三产经济走向了三层经济,如下图:

  低层是基础设施,中间是平台,再上面是各行各业的自由连接体应用。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在美国第一产业可能百分之一点几,第二产业16%、17%,70%-80%都是第三产业。农业的生产我讲过,我说牛郎用牛耕地是第一产业,牛郎儿子用车是第二产业,牛郎儿子造船、造车是第三产业。

  四、信息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变革

  我也批评了互联网思维,现在一个人一个思维,我们能不能统一起来。本来现代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已经乱套了,一个是政府干预多一点,一个就是政府干预少一点,甚至不干预,实际上各国半个多世纪来基本上就是面多加水,水多加面,都是新东西,他们没有看到所以在那儿争,所以一定要促进新的生产关系的变革。习总书记最近提出:这是一个需要思想有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需要理论又可以产生理论的时代,我们有信心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美国人杰里米.里夫金说,资本主义时代正逐渐离我们远去,一种新型经济体制正在应运而生,它就是协同共享经济。《信息时代三部曲》作者曼纽尔.卡斯特提到:如果实行信息私有制和信息垄断,互联网绝不会有今天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信息需要充分共享的特性,提出了信息财富社会化的内在要求,所以国资委也提出了这个趋势。

  今年7、8月份我出了一本书:《挽在一起的手》,在座不少的同志都拿到了,这个书出版社拿了以后不敢出,审查员也审查不了,最后拿到相关部委主管部门领导审批,提了三句话:有高度、有深度;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体现了作者的睿智和勇敢。我特别喜欢这个评价。书里边主要提了三种价值观:农业时代的核心价值是利他主义,工业时代的核心价值是利己主义,信息社会的互利主义。我们不能够跟随欧美,我们已经在互联网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走在了前面,希望我们在座的都能够成为这个时代前列的人,谢谢大家!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教授级高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杨培芳:“互联网+”与信息经济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3-03-10

  我在1987年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筹备会议上和几位老学长讨论,我说信息经济现在你们把它放到一个部门,教育部、社科院放在一个产业经济的小部门,我预言到二十一世纪前半纪会成为信息经济的主流世纪,信息经济学应该会成为主流时代的信息经济学,现在还没有到2050年,但是最近这十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喜的变革,尤其是我们国家,越来越走在前面。

  一、信息化发展进入第三阶段

  信息化经过了两个阶段,现在进入第三个阶段。在1975年至1995年是两个C(C&C)的融合,1995年至2010年是三个C(C&C+content),现在已经进入四个C(C&C+control),也就是刚才杨董提到我们进入了信息生产力的时代。在效能方面,过去只是进行信息的交流,后来互联网时代主要是内容服务,到后来变成了信息媒体,有人说进入了全媒体时代。

  我们有位老部长说,你们说网络重要、信息重要,能干什么呢?整天在网上聊QQ、发微信、发微博骂骂政府怎么重要?所以我们看到整个经济已经从原来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媒体走进了信息生产力,主要是大、物、移、云、智,尤其是未来的物联网,大家知道5G时代很可能是中国人引领的时代,最近5G的标准就剩下华为和美国高通两家凑成5G标准。

  今天大会的主题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信息经济论坛”,我觉得智慧城市是我们的一朵”花”,但是基础离不开信息经济。昨天在中央网信办还谈到这个事,虽然我们学会是1987年筹备,1989年正式成立,后来有了信息学会、电子商会一系列团体组织,但是后来出现了好多新的概念,讲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数位经济、数码经济,还有大拇指经济、注意力经济、网络经济,现有了网信经济、网信产业,变化很快。究竟我们国家怎么发力?我一直建议只有信息经济才有更大的包容性,更能代表未来,因为它从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科学、信息社会、信息哲学一整套的体系,很难说拿出一个大拇指经济来,大拇指技术、大拇指社会,不成体系。国脉互联也在研究下一代智慧经济的问题,我很支持这个事。大家知道未来更高的不是智能时代,我想智慧时代比智能时代更好一些,包括人和机结合在一起,不光是机器的问题,那是第四阶段,我现在提的是第三阶段。

  二、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力

  前些年我写了个关于信息生产力的报告,给信息生产力做了一个定义,现在看来”互联网+”就是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方面就不展开了,主要是集成电路、光纤、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很快,它已经把社会正在推向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正在促使我们十大领域变革,使农业生产集约化、工业制造协同化、城乡建设生态化、交通物流实时化、商务交易网络化、金融货币电子化、能源供需智慧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结构扁平化以及人类劳动高级化;我很同意刚才姜奇平讲的信息社会不仅仅是产业问题,辐射了各个层面,如果社会学家不懂得社会学就不是现代经济学家。

  现在我们最高领导人也非常重视信息经济。习总书记曾经说过:”大量耗费物质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显然难以为继”;”信息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遇到过很多问题,包括美国和欧洲都遇到过一些难题。百年来的财富高地,从钢铁、机械、石油、汽车、房产到金融,再往后怎么办?今年上半年北京市第一产业增长0%、工业第二产业增长1%、房产增长18%、金融增长27%,当时跟北京领导谈,说你们考虑这个危险性没?现在北京GDP全国有一个数据,基本上是靠发展金融支撑,所以无论是最高领导人还是我们各地市的领导都非常着急,我们下一步发展空间在那儿。将来不以GDP来定,将来GDP越高呢?我们就业率反而越低。我认为需要打开信息经济的发展空间,要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置换,这个上面有些科学家想验证150年前的设想,物质和能量可以互换,信息和能量也可以互换,当然这只是一个设想。

  三、互联网+的坎坷”不归路”

  我们做了一个统计,由于信息的增长使得能量和物耗在减少,所以”互联网+”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是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互联网+金融”闯祸了,”互联网+出租车”违法了,然后现在说互联网思维,很多人说这是无脑儿,现在有三大障碍:思想观念落后、既得利益做怪、新旧规则冲突,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适应。为什么不适应?因为两种生产力有不同的经济特征。工业生产力、信息生产力和农业生产力,三者的经济特征都不一样。我们看一下信息经济成本收益曲线图:

  MC是边际成本,MI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有一个焦点就是规模,中间的成本就翘起来,信息成本是L型的。现在几次会上都强调N,出现一个N轴,N就是多样性,生产的样数越多同样边际成本越少。所以信息经济不一样,主要源于有基本的六条定律(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梅特卡夫定律、达维多定律、新泰尔定律和高氏比特需求定律),最重要的是摩尔定律,用户越多、网络功能越强大,成本就越低。

  未来对产业的冲击,我们可能是三产经济走向了三层经济,如下图:

  低层是基础设施,中间是平台,再上面是各行各业的自由连接体应用。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在美国第一产业可能百分之一点几,第二产业16%、17%,70%-80%都是第三产业。农业的生产我讲过,我说牛郎用牛耕地是第一产业,牛郎儿子用车是第二产业,牛郎儿子造船、造车是第三产业。

  四、信息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变革

  我也批评了互联网思维,现在一个人一个思维,我们能不能统一起来。本来现代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已经乱套了,一个是政府干预多一点,一个就是政府干预少一点,甚至不干预,实际上各国半个多世纪来基本上就是面多加水,水多加面,都是新东西,他们没有看到所以在那儿争,所以一定要促进新的生产关系的变革。习总书记最近提出:这是一个需要思想有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需要理论又可以产生理论的时代,我们有信心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美国人杰里米.里夫金说,资本主义时代正逐渐离我们远去,一种新型经济体制正在应运而生,它就是协同共享经济。《信息时代三部曲》作者曼纽尔.卡斯特提到:如果实行信息私有制和信息垄断,互联网绝不会有今天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信息需要充分共享的特性,提出了信息财富社会化的内在要求,所以国资委也提出了这个趋势。

  今年7、8月份我出了一本书:《挽在一起的手》,在座不少的同志都拿到了,这个书出版社拿了以后不敢出,审查员也审查不了,最后拿到相关部委主管部门领导审批,提了三句话:有高度、有深度;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体现了作者的睿智和勇敢。我特别喜欢这个评价。书里边主要提了三种价值观:农业时代的核心价值是利他主义,工业时代的核心价值是利己主义,信息社会的互利主义。我们不能够跟随欧美,我们已经在互联网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走在了前面,希望我们在座的都能够成为这个时代前列的人,谢谢大家!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教授级高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