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王永海:右玉生态建设和发展的做法、经验
发布时间:2023-03-09

王永海:右玉生态建设和发展的做法、经验

  右玉县是生态建设、治沙的老典型。201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指示批示,高度概括了右玉精神的内涵,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右玉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在新时代深入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扎实做好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

  2011年3月,在中央党校学习,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学典礼上《关键在于落实》的讲话,其中就讲到了右玉精神,很受鼓舞。2018年,接受中财办任务,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右玉做法经验。在调研期间,看现场、听汇报、召开座谈以及和各级政府、林业部门有关同志、老同志深入交流,结合学习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感受至深。

  一、右玉创造了生态建设和发展的奇迹。

  右玉县位于晋蒙交界,国土面积1969平方公里,人口11.5万。自然条件恶劣,年均降水量不足400mm。解放前,全县仅有残次林8000亩,沙化土地面积占76%,自然灾害频发。新中国成立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右玉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经过近70年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特别是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以来,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生态建设奇迹。昔日黄沙漫天的不毛之地如今变成满眼绿色的塞上绿洲。一是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右玉林木绿化率由建国初期不足0.3%,提高到现在的54%。二是全面遏制土地沙化。沙化土地有效治理面积达90%以上,土地沙化全面遏制,沙尘天气由五十年代每年20多天减少到现在每年2到3天。三是造林树种多样化。由最初的杨、柳少数几种发展到现在几十种,实现了由单一绿色向彩色转变。四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和精准脱贫。通过聘用473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为护林员,人均每年增收5300元。通过建设沙棘、柠条、苜蓿等灌草基地,每年仅采摘5000吨沙棘果可为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

  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探索造林治沙模式。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再宜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调整造林指导思想。在造林方式上,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采取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相间。在树种选择上,从最开始的求生存保成活,逐渐发展到由绿化向彩化、财化同步推进。在造林技术上,摸索总结出了“挖坑换黏土”的造林方式和冻土造林法,破解了治沙造林的难题。

  二是政策激励,积极创新造林体制机制。造林规划与整体发展规划、近期规划与长期规划有机结合。资金筹措上,建立起多元投入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社会、个人等各方面造林投入积极性。造林主体上,坚持专业队、民营户、企业、干部群众义务植树“四个结合”。工程实施上,严格实行招投标等工程管理机制。林木管护上,实行以片定人、以人定责、以责定效的绩效考核制。

  三是内外结合,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全民动手、全程参与、持续接力、久久为功是右玉治沙的核心,造林与富民结合是右玉治沙的动力之源。内部通过兴林富民调动积极性,外部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热情。

  四是苦干实干,因势利导推进生态建设。大跃进以前,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带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20世纪80、90年代到“十二五”时期,以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工程为主要抓手,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十三五”时期,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实现途径。

  二、为什么是右玉?

  这是我们在调研中、在阅读资料中、在座谈中一直在问、一直在探寻、一直在思索的答案。在右玉,我们听到最多、最简洁的回答是:逼出来的、带出来的、干出来的。展开来说,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

  首先,是党的核心领导。右玉所处的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右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来已久,只有新中国建立带来的制度红利,中国共产党取得领导地位,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解决这些问题才具有了基础和条件。

  其次,是党的坚强领导,组织带领人民解决这些问题才具有了可能。如果没有党的组织动员能力,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治沙造林、久久为功的决心和意志,在党的领导下,全国范围实行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政策支持,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再次,是党的正确领导,组织带领人民解决这些问题才变成为现实。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因时因地制宜的方法论,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失时机、融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相统一,发展阶段不断递进的科学路径。

  (二)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优良作风是关键。

  历届右玉县委、县政府心中装着群众,把治沙造林、生态保护和发展生产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定思路、定方向,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率先垂范,发动和依靠干部群众治沙造林、绿化右玉,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社会文化和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发挥了主心骨、领头人和定心丸的作用。一是领导干部带头示范,科学规划,发动群众。20届右玉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领导干部“自费购树、亲手栽树”的传统一直坚守,春秋造林季节,全县机关干部都活跃在造林现场,真正发挥了领头人的作用。二是领导干部坚守绿色发展的理念。历史上右玉也曾动摇过、困惑过,但县委、县政府顶住重重压力,咬定绿化不放松,坚守“只要右玉没有完全绿起来,就要继续种树”的绿色发展观,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三是县委县政府带出了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并且始终坚持发扬光大。在县委、县政府的宣传带动下,右玉干部群众发扬“觉悟加义务,镢头加锄头”的艰苦奋斗精神,采取群众会战、义务植树、村庄绿化等方法,带领人民群众用双手铸就了绿色丰碑,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

  (三)坚持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是核心。

  一是尊重生态修复规律,依靠科技建设塞上绿洲。右玉县治沙造林不仅依靠干部群众苦干加实干,而且依靠科技引路,探索适合当地的造林模式。根据塞北高寒风沙地区植树造林的特点和规律,当地总结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20世纪后半叶,坚持治理风沙,建设防护林体系,全光育苗技术利用大大提高了造林质量;进入新世纪,坚持增绿和致富相结合,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坚持乔灌草相结合,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坚持乡土树种和引种相结合,坚持本地苗圃育苗造林,坚持采用适用实用技术,用最小代价获得最大生态效益,不搞面子工程。先后实施了杨树纯林营造、针阔混交林营造、退化林分改造等项目,生态逐步改善,适应了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寻求发展道路。几十年来,右玉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根据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制定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第一位的生存问题,县委、县政府发动群众植树造林,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解决了群众基本生存生活困难。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完善体制机制。为解决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建设不足的突出问题,右玉县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生态建设。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右玉县将造林专业队与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相结合,提前两年实现精准脱贫。三是以问题为导向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意愿。进入新时代,右玉把保护生态作为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把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乡村振兴与发展绿色产业布局结合起来,夯实了绿色发展的基础。

  三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实现途径

  经济学认为,资源是具有经济价值和稀缺性的要素,经济的发展在于要素的投入,经济的效率在于各种要素科学合理的配置。改革开放前,右玉治沙成果从经济学角度表现为间接投入与保障性投入,治沙是为了生存和保障农业生产。在此阶段,绿水青山更多地表现为间接生产要素,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生产力,符合当时的发展阶段和右玉实际情况。改革开放初期,右玉也曾走过一段弯路,把多年治沙造林成果直接以实体要素形式投入经济生产中,结果是绿水青山没能换来金山银山。新时期,绿色发展理念普及与实践让右玉人认识到,和任何一种生产要素一样,绿水青山必须在一定的体制机制、市场技术条件下,并与其他要素一起成为商品,才能产生经济价值。2017年,右玉县通过发展森林生态文化旅游,实现收入17亿元,通过建设沙棘原料基地,实现产值2亿多元,并且积极在特色种植业、体育产业等方向进一步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有效实现途径。

  三、深刻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做了高度概括,号召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他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右玉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好右玉精神提供了基本的遵循。

  深刻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就是要始终牢记践行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满足人民需要作为我们所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深刻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就要在工作中发扬实干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勉务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

  深刻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就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对照右玉精神找差距,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上下功夫。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王永海)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王永海:右玉生态建设和发展的做法、经验
发布时间:2023-03-09

王永海:右玉生态建设和发展的做法、经验

  右玉县是生态建设、治沙的老典型。201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指示批示,高度概括了右玉精神的内涵,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右玉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在新时代深入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扎实做好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

  2011年3月,在中央党校学习,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学典礼上《关键在于落实》的讲话,其中就讲到了右玉精神,很受鼓舞。2018年,接受中财办任务,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右玉做法经验。在调研期间,看现场、听汇报、召开座谈以及和各级政府、林业部门有关同志、老同志深入交流,结合学习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感受至深。

  一、右玉创造了生态建设和发展的奇迹。

  右玉县位于晋蒙交界,国土面积1969平方公里,人口11.5万。自然条件恶劣,年均降水量不足400mm。解放前,全县仅有残次林8000亩,沙化土地面积占76%,自然灾害频发。新中国成立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右玉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经过近70年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特别是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以来,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生态建设奇迹。昔日黄沙漫天的不毛之地如今变成满眼绿色的塞上绿洲。一是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右玉林木绿化率由建国初期不足0.3%,提高到现在的54%。二是全面遏制土地沙化。沙化土地有效治理面积达90%以上,土地沙化全面遏制,沙尘天气由五十年代每年20多天减少到现在每年2到3天。三是造林树种多样化。由最初的杨、柳少数几种发展到现在几十种,实现了由单一绿色向彩色转变。四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和精准脱贫。通过聘用473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为护林员,人均每年增收5300元。通过建设沙棘、柠条、苜蓿等灌草基地,每年仅采摘5000吨沙棘果可为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

  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探索造林治沙模式。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再宜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调整造林指导思想。在造林方式上,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采取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相间。在树种选择上,从最开始的求生存保成活,逐渐发展到由绿化向彩化、财化同步推进。在造林技术上,摸索总结出了“挖坑换黏土”的造林方式和冻土造林法,破解了治沙造林的难题。

  二是政策激励,积极创新造林体制机制。造林规划与整体发展规划、近期规划与长期规划有机结合。资金筹措上,建立起多元投入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社会、个人等各方面造林投入积极性。造林主体上,坚持专业队、民营户、企业、干部群众义务植树“四个结合”。工程实施上,严格实行招投标等工程管理机制。林木管护上,实行以片定人、以人定责、以责定效的绩效考核制。

  三是内外结合,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全民动手、全程参与、持续接力、久久为功是右玉治沙的核心,造林与富民结合是右玉治沙的动力之源。内部通过兴林富民调动积极性,外部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热情。

  四是苦干实干,因势利导推进生态建设。大跃进以前,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带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20世纪80、90年代到“十二五”时期,以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工程为主要抓手,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十三五”时期,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实现途径。

  二、为什么是右玉?

  这是我们在调研中、在阅读资料中、在座谈中一直在问、一直在探寻、一直在思索的答案。在右玉,我们听到最多、最简洁的回答是:逼出来的、带出来的、干出来的。展开来说,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

  首先,是党的核心领导。右玉所处的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右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来已久,只有新中国建立带来的制度红利,中国共产党取得领导地位,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解决这些问题才具有了基础和条件。

  其次,是党的坚强领导,组织带领人民解决这些问题才具有了可能。如果没有党的组织动员能力,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治沙造林、久久为功的决心和意志,在党的领导下,全国范围实行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政策支持,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再次,是党的正确领导,组织带领人民解决这些问题才变成为现实。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因时因地制宜的方法论,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失时机、融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相统一,发展阶段不断递进的科学路径。

  (二)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优良作风是关键。

  历届右玉县委、县政府心中装着群众,把治沙造林、生态保护和发展生产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定思路、定方向,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率先垂范,发动和依靠干部群众治沙造林、绿化右玉,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社会文化和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发挥了主心骨、领头人和定心丸的作用。一是领导干部带头示范,科学规划,发动群众。20届右玉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领导干部“自费购树、亲手栽树”的传统一直坚守,春秋造林季节,全县机关干部都活跃在造林现场,真正发挥了领头人的作用。二是领导干部坚守绿色发展的理念。历史上右玉也曾动摇过、困惑过,但县委、县政府顶住重重压力,咬定绿化不放松,坚守“只要右玉没有完全绿起来,就要继续种树”的绿色发展观,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三是县委县政府带出了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并且始终坚持发扬光大。在县委、县政府的宣传带动下,右玉干部群众发扬“觉悟加义务,镢头加锄头”的艰苦奋斗精神,采取群众会战、义务植树、村庄绿化等方法,带领人民群众用双手铸就了绿色丰碑,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

  (三)坚持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是核心。

  一是尊重生态修复规律,依靠科技建设塞上绿洲。右玉县治沙造林不仅依靠干部群众苦干加实干,而且依靠科技引路,探索适合当地的造林模式。根据塞北高寒风沙地区植树造林的特点和规律,当地总结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20世纪后半叶,坚持治理风沙,建设防护林体系,全光育苗技术利用大大提高了造林质量;进入新世纪,坚持增绿和致富相结合,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坚持乔灌草相结合,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坚持乡土树种和引种相结合,坚持本地苗圃育苗造林,坚持采用适用实用技术,用最小代价获得最大生态效益,不搞面子工程。先后实施了杨树纯林营造、针阔混交林营造、退化林分改造等项目,生态逐步改善,适应了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寻求发展道路。几十年来,右玉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根据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制定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第一位的生存问题,县委、县政府发动群众植树造林,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解决了群众基本生存生活困难。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完善体制机制。为解决社会资本投入生态建设不足的突出问题,右玉县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生态建设。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右玉县将造林专业队与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相结合,提前两年实现精准脱贫。三是以问题为导向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意愿。进入新时代,右玉把保护生态作为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把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乡村振兴与发展绿色产业布局结合起来,夯实了绿色发展的基础。

  三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实现途径

  经济学认为,资源是具有经济价值和稀缺性的要素,经济的发展在于要素的投入,经济的效率在于各种要素科学合理的配置。改革开放前,右玉治沙成果从经济学角度表现为间接投入与保障性投入,治沙是为了生存和保障农业生产。在此阶段,绿水青山更多地表现为间接生产要素,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生产力,符合当时的发展阶段和右玉实际情况。改革开放初期,右玉也曾走过一段弯路,把多年治沙造林成果直接以实体要素形式投入经济生产中,结果是绿水青山没能换来金山银山。新时期,绿色发展理念普及与实践让右玉人认识到,和任何一种生产要素一样,绿水青山必须在一定的体制机制、市场技术条件下,并与其他要素一起成为商品,才能产生经济价值。2017年,右玉县通过发展森林生态文化旅游,实现收入17亿元,通过建设沙棘原料基地,实现产值2亿多元,并且积极在特色种植业、体育产业等方向进一步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有效实现途径。

  三、深刻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做了高度概括,号召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他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右玉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好右玉精神提供了基本的遵循。

  深刻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就是要始终牢记践行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把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满足人民需要作为我们所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深刻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就要在工作中发扬实干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勉务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

  深刻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就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对照右玉精神找差距,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上下功夫。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王永海)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