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向春玲: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7

  十条经验6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宗旨和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我们要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对于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的广东地区,更要注重提高民生服务的质量和社会治理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理论上看,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我们党的理论始终是秉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人民的立场。

  第二,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从1921年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众多历史性成就,之所以能在各种困难和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我们的事业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越是深入前人未曾涉足的改革深水区,越是改革难度更高、情况更复杂,越是需要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上增进共识、凝聚力量。

  第三,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英雄,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第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体现在治国理政的成效是由人民来检验的。改革开放、全面小康、现代化建设做得怎么样,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着重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划重点:改革开放、全面小康、现代化建设做得怎么样,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当前,面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复工复产双重任务,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出台更多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支持性措施,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受灾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贫困地区走向全面振兴。

  划重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必须要注重改善民生,民生分好多种,有底线民生、基础性民生、改善性民生等。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意味着在有了温饱、有了教育、有了医疗等等之后,要有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在这方面,广东应该走在前面。

  第一,广东在提高公共服务和民生建设的质量方面更要下大力气。作为发达地区的广东在民生建设上,应该更加注重老百姓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同时关注城乡社会中相对贫困的群体,让大家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二,广东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物质文明上去了,还要注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比如讲诚信,健全的市场更加需要诚信,有了诚信就会形成更好的市场,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要诚信;比如尊老爱幼,不乱扔烟头、不高空抛物、不占道经营等等,过于利己主义,对社会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不关心,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应该得到有效的改善。

  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也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方面。从政府的角度说,要着力建设一个更加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为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家庭道德建设,弘扬诚信文化和志愿者精神等文明实践活动,讲文明,树新风,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文明。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向春玲: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7

  十条经验6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宗旨和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我们要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对于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的广东地区,更要注重提高民生服务的质量和社会治理水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理论上看,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我们党的理论始终是秉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人民的立场。

  第二,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从1921年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众多历史性成就,之所以能在各种困难和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我们的事业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越是深入前人未曾涉足的改革深水区,越是改革难度更高、情况更复杂,越是需要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上增进共识、凝聚力量。

  第三,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英雄,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第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体现在治国理政的成效是由人民来检验的。改革开放、全面小康、现代化建设做得怎么样,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着重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划重点:改革开放、全面小康、现代化建设做得怎么样,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当前,面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复工复产双重任务,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出台更多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支持性措施,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受灾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贫困地区走向全面振兴。

  划重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必须要注重改善民生,民生分好多种,有底线民生、基础性民生、改善性民生等。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意味着在有了温饱、有了教育、有了医疗等等之后,要有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在这方面,广东应该走在前面。

  第一,广东在提高公共服务和民生建设的质量方面更要下大力气。作为发达地区的广东在民生建设上,应该更加注重老百姓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同时关注城乡社会中相对贫困的群体,让大家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二,广东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物质文明上去了,还要注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比如讲诚信,健全的市场更加需要诚信,有了诚信就会形成更好的市场,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要诚信;比如尊老爱幼,不乱扔烟头、不高空抛物、不占道经营等等,过于利己主义,对社会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不关心,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应该得到有效的改善。

  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也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方面。从政府的角度说,要着力建设一个更加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为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家庭道德建设,弘扬诚信文化和志愿者精神等文明实践活动,讲文明,树新风,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文明。

(作者为民生智库特邀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