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依绍华:以新型消费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8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居民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及多元化特征。与此同时,各类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消费方式不断创新,消费内容更加丰富。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以新型消费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消费规模增长、促进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潜力,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新型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新型消费有效改善商品供给体系。新型消费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引导要素投入与产业提质升级相融合,将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要素赋能生产端,实现端到端全链路数字化,改变制造业产业链生态,重构生产流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面升级,使生产企业联合发展、集群式发展成为可能,为个性化、多样化生产提供支撑,提高生产企业运营能力。同时,新型消费倒逼生产要素流向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增加高质量产品供给,如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高端装备等,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新型消费积极推进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在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消费的推动下,供给侧与消费侧之间可以进行更紧密的联系,从而显著提升商品流通效率,在更高水平满足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例如,流通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识别潜在消费者,深刻并全面洞察消费者偏好,精准识别消费者潜在需求。如今,全方位优化消费者体验,丰富消费者选择,已经成为流通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支持互联网企业拓展线下实体性业务,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为传统实体企业提供改造升级服务,使其更好融入信息化时代;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实体企业突破传统零售的消费空间限制,实施多渠道经营,以互联网平台为流量入口,以自身实体门店为形象展示和体验场所,更有针对性地对接消费者需求,优化企业商业模式。

  新型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基于用户消费习惯、内容标签、垂直属性和兴趣偏好等生成用户画像,进而更有针对性地打造新的品牌、开发新的品类,更充分满足消费者细分需求,是目前多数企业触达消费者的重要方式。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企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精准购物推荐,提高消费者筛选和获得所需产品及服务的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文娱消费领域,推动服务消费更加多元化,特别是信息增值服务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从而激发出更多新的消费需求。基于此,消费者关注重点已由价格因素转向品质、品牌、服务、口碑等方面,消费者观念和行为偏好更加注重智能化、个性化,消费结构加速升级。

  促进新型消费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大对新型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广泛调研基础上,逐步消除现有制度规定与新型消费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或限制性条款,构建适用于新型消费的政策体系。一是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综合应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贷款支持和政府采购等多种政策手段,支持新技术、新模式的加快应用和商业推广,鼓励面向居民消费升级的新型消费领域企业创新和传统企业转型。二是实施多种措施引导社会资源向新兴领域集聚,激励参与新型消费市场的各类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创新生产方式和流通模式。三是加大新型消费基础设施供给,尤其注重提升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同时引导优质服务资源渠道下沉,更好满足不同地区消费发展需求。

  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其消费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因此,应积极调整消费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一是增加居民在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补贴,提高社会保障基准线,提升社会福利水平,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二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购买力。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快电商、快递进村,构建农产品上行渠道,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渠道的双向畅通。同时,加快推进“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在农村地区的发展,通过优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推动优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下沉,扶持一批农村电商主播,带动农产品销售,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建立新型政府监管体系。新型消费起步时间不长,且形式多样、涉及面较广,因此亟需在法律规制和监督机制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跨部门、跨地区数据共享平台和协同管理机制,提高政府数字化、智能化治理能力。二是根据新型消费特点,将监管重心与责任下沉,加快随机抽查频次,保障新型消费产品质量。三是加强大数据客户信息管理,强化数据安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对消费者信息数据存储、应用过程和结果呈现等进行详细规定,避免消费者隐私数据泄露。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和保护原创者创新动力,使新消费价值创造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持久力。

(作者:依绍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网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依绍华:以新型消费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8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居民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及多元化特征。与此同时,各类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消费方式不断创新,消费内容更加丰富。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以新型消费为抓手进一步推动消费规模增长、促进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潜力,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新型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新型消费有效改善商品供给体系。新型消费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引导要素投入与产业提质升级相融合,将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要素赋能生产端,实现端到端全链路数字化,改变制造业产业链生态,重构生产流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面升级,使生产企业联合发展、集群式发展成为可能,为个性化、多样化生产提供支撑,提高生产企业运营能力。同时,新型消费倒逼生产要素流向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增加高质量产品供给,如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高端装备等,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新型消费积极推进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在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消费的推动下,供给侧与消费侧之间可以进行更紧密的联系,从而显著提升商品流通效率,在更高水平满足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例如,流通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识别潜在消费者,深刻并全面洞察消费者偏好,精准识别消费者潜在需求。如今,全方位优化消费者体验,丰富消费者选择,已经成为流通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支持互联网企业拓展线下实体性业务,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为传统实体企业提供改造升级服务,使其更好融入信息化时代;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实体企业突破传统零售的消费空间限制,实施多渠道经营,以互联网平台为流量入口,以自身实体门店为形象展示和体验场所,更有针对性地对接消费者需求,优化企业商业模式。

  新型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基于用户消费习惯、内容标签、垂直属性和兴趣偏好等生成用户画像,进而更有针对性地打造新的品牌、开发新的品类,更充分满足消费者细分需求,是目前多数企业触达消费者的重要方式。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企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精准购物推荐,提高消费者筛选和获得所需产品及服务的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文娱消费领域,推动服务消费更加多元化,特别是信息增值服务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从而激发出更多新的消费需求。基于此,消费者关注重点已由价格因素转向品质、品牌、服务、口碑等方面,消费者观念和行为偏好更加注重智能化、个性化,消费结构加速升级。

  促进新型消费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大对新型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广泛调研基础上,逐步消除现有制度规定与新型消费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或限制性条款,构建适用于新型消费的政策体系。一是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综合应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贷款支持和政府采购等多种政策手段,支持新技术、新模式的加快应用和商业推广,鼓励面向居民消费升级的新型消费领域企业创新和传统企业转型。二是实施多种措施引导社会资源向新兴领域集聚,激励参与新型消费市场的各类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创新生产方式和流通模式。三是加大新型消费基础设施供给,尤其注重提升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同时引导优质服务资源渠道下沉,更好满足不同地区消费发展需求。

  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其消费意愿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因此,应积极调整消费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一是增加居民在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补贴,提高社会保障基准线,提升社会福利水平,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二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购买力。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快电商、快递进村,构建农产品上行渠道,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渠道的双向畅通。同时,加快推进“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在农村地区的发展,通过优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推动优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下沉,扶持一批农村电商主播,带动农产品销售,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建立新型政府监管体系。新型消费起步时间不长,且形式多样、涉及面较广,因此亟需在法律规制和监督机制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跨部门、跨地区数据共享平台和协同管理机制,提高政府数字化、智能化治理能力。二是根据新型消费特点,将监管重心与责任下沉,加快随机抽查频次,保障新型消费产品质量。三是加强大数据客户信息管理,强化数据安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对消费者信息数据存储、应用过程和结果呈现等进行详细规定,避免消费者隐私数据泄露。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和保护原创者创新动力,使新消费价值创造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持久力。

(作者:依绍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人民论坛网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