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张宏伟: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7

  无论在传统制造还是现代智能制造领域,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工匠们的守正创新、追求卓越是我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必要支撑。进入新时代,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不仅有助于建设一支重知识、善技能、创新型的产业大军,更能够为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重要精神动力。

  保持干事创业的定力和韧性

  执着专注是对事业来自灵魂深处的珍视与坚持,是实现个人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定力所在,也是各行各业厚积薄发、实现持久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做任何事情,只要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对事业保持几十年如一日的热情和坚持,不怕吃苦,甘于坐冷板凳,就一定能够完成既定的目标、取得优秀的成绩,甚至实现被他人认为难以企及的目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难以避免出现诸多困难和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须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以优秀工匠的事迹激励我们,持久专注于工作,保持干事创业的定力和韧性。每个人对工作和事业执着坚持形成的强大合力,必将托举起各行各业的持续发展,最终汇聚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保持干事创业的定力和韧性,离不开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只要我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就能够保持干事创业的定力和韧性,俯下身去,耐下心来,心无旁骛,艰苦奋斗,持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坚持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

  精益求精就是追求质量无止境、服务无止境、努力无止境,以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肯下苦功夫,讲求慢工出细活,不断推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学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干一行专一行,重细节、追求完美,通过高标准的工作模式和严格科学的工作方法,致力于生产质量过硬、口碑出色的产品。

  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各行各业都要把生产高精尖产品和提供精细化服务做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秉持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提供口碑出色的服务,不断提高国内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雄厚的专业技术技能是实现精益求精的基础,这意味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各行各业精益求精不断进步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时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致力于自我提升,以严谨认真、追求完美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努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坚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一丝不苟是对工作作风的重要评价标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每一个人对工作都不能有丝毫懈怠。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小小的疏忽有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前景整体向好,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一丝不苟开展工作,才能把干事创业的风险降到最低,效益做到最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扎实走好每一步,为建设质量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做到一丝不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大国工匠”们能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把一件事反复做、用心做,把反复做的事做到极致精准,做到“零误差”“零次品”,离不开对事业的尊重、对工作的负责。把责任看得重于泰山,才能在工作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尽全力做好每一个细节。做到一丝不苟,工作中必须按照规则、标准和制度办事,并能够主动根据标准制定好长短期目标和阶段性规划,有条不紊地付诸实施,让一丝不苟融入血液,形成习惯。

  一丝不苟不是刻板固守,其重点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挖掘问题的根源,并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尽全力做到“无偏差”,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是在工作中总是寻求“更上一层楼”的过程。要实现“更上一层楼”,意味着在一丝不茍、脚踏实地工作的同时不甘于平庸,而是目标远大,希望通过努力实现登峰造极的结果;意味着勇于尝试、敢于挑战,致力于通过不断革新、不断突破,追求更加精益求精的目标。追求卓越,关键在于不断创新,通过创新获得新的技艺、生产更好的产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倡导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广泛培养各行业劳动者的创新意识,最大程度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才能,在各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和整体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推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更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定追求卓越的目标取向,倡导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全方位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才能,为“中国智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需要推进形成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创新活力的制度环境,充分释放人民群众的创造潜能;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维护公平竞争、鼓励创新,实现竞争和创新的良性互动;培养全社会人才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作者:张宏伟,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张宏伟: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7

  无论在传统制造还是现代智能制造领域,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工匠们的守正创新、追求卓越是我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必要支撑。进入新时代,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不仅有助于建设一支重知识、善技能、创新型的产业大军,更能够为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重要精神动力。

  保持干事创业的定力和韧性

  执着专注是对事业来自灵魂深处的珍视与坚持,是实现个人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定力所在,也是各行各业厚积薄发、实现持久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做任何事情,只要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对事业保持几十年如一日的热情和坚持,不怕吃苦,甘于坐冷板凳,就一定能够完成既定的目标、取得优秀的成绩,甚至实现被他人认为难以企及的目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难以避免出现诸多困难和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必须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以优秀工匠的事迹激励我们,持久专注于工作,保持干事创业的定力和韧性。每个人对工作和事业执着坚持形成的强大合力,必将托举起各行各业的持续发展,最终汇聚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保持干事创业的定力和韧性,离不开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只要我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中,就能够保持干事创业的定力和韧性,俯下身去,耐下心来,心无旁骛,艰苦奋斗,持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坚持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

  精益求精就是追求质量无止境、服务无止境、努力无止境,以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肯下苦功夫,讲求慢工出细活,不断推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学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干一行专一行,重细节、追求完美,通过高标准的工作模式和严格科学的工作方法,致力于生产质量过硬、口碑出色的产品。

  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各行各业都要把生产高精尖产品和提供精细化服务做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秉持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提供口碑出色的服务,不断提高国内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雄厚的专业技术技能是实现精益求精的基础,这意味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各行各业精益求精不断进步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时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致力于自我提升,以严谨认真、追求完美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努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坚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一丝不苟是对工作作风的重要评价标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每一个人对工作都不能有丝毫懈怠。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小小的疏忽有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前景整体向好,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一丝不苟开展工作,才能把干事创业的风险降到最低,效益做到最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扎实走好每一步,为建设质量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做到一丝不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大国工匠”们能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把一件事反复做、用心做,把反复做的事做到极致精准,做到“零误差”“零次品”,离不开对事业的尊重、对工作的负责。把责任看得重于泰山,才能在工作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尽全力做好每一个细节。做到一丝不苟,工作中必须按照规则、标准和制度办事,并能够主动根据标准制定好长短期目标和阶段性规划,有条不紊地付诸实施,让一丝不苟融入血液,形成习惯。

  一丝不苟不是刻板固守,其重点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挖掘问题的根源,并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尽全力做到“无偏差”,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是在工作中总是寻求“更上一层楼”的过程。要实现“更上一层楼”,意味着在一丝不茍、脚踏实地工作的同时不甘于平庸,而是目标远大,希望通过努力实现登峰造极的结果;意味着勇于尝试、敢于挑战,致力于通过不断革新、不断突破,追求更加精益求精的目标。追求卓越,关键在于不断创新,通过创新获得新的技艺、生产更好的产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倡导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广泛培养各行业劳动者的创新意识,最大程度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才能,在各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和整体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推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更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定追求卓越的目标取向,倡导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全方位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才能,为“中国智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需要推进形成有利于激发劳动者创新活力的制度环境,充分释放人民群众的创造潜能;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维护公平竞争、鼓励创新,实现竞争和创新的良性互动;培养全社会人才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作者:张宏伟,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