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王义桅:“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 符合发展规律
发布时间:2023-03-11
  “一带一路”是横向的互联互通全球化,不是纵向的中心-边缘全球化。
  一、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命题。那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应该如何理解?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这句话里的“和合共生”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人类现实问题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人类向往着和谐、和平、和睦的生活。像我国故宫的太和殿、保和殿都有个“和”字,这就是古人将和谐、和平、和睦的希望融入了建筑物里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答案就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都十分重视“和合文化”。儒家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并强调人与人的关系;佛家讲众缘和合,并强调共业,也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道家讲阴阳合一,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所以,“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合作平台,还是生产力适应时代发展必然要求和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记者会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应潮流”的意思是我们的世界需要互联互通,而不是割离、脱钩。“得民心”是指“一带一路”聚焦实体经济而不是制造泡沫。
  2019年6月18日,世界银行发布《“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发展机遇与风险》报告。报告分析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可帮助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日均生活费低于3.2美元),使全球和“一带一路”经济体的贸易额增幅分别达到6.2%和9.7%,使全球收入增加达2.9%。对于沿线低收入国家来说,外国直接投资增幅达到7.6%。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已经到了九个年头,并形成了三重效应:第一,从国内来讲,我们的对外开放合作格局更加完善了。以前我们以沿海地区为主,内陆地区相对比较落后,现在我们要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第二,从国际来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更广泛了。第三,产生了全球效应。1.全球经济从泡沫化走向实体化;2.挖掘了新的经济增长点;3.完善了全球治理结构。
  二、什么是“一带一路”
  2013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历经9年耕耘,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有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为修路的周期长、成本高、经济效益见效慢,所以,很多私人资本不愿意干,很难融资修路,这造成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那么,我国在这方面考虑很长远,有很好的规划设计。所以,中国的高铁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益,比如,带动了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了“六大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这些“走廊”助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
  大家知道,整个世界的贸易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海上来进行的,所以,内陆型国家如果要做世界贸易,从运输方面来讲就会相对不容易。比如,哈萨克斯坦、尼泊尔、蒙古国等内陆型国家都需要出海口,所以,这就是“一带一路”能得到很多国家的积极响应的原因,因为中国可以为他们提供出海口。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正在打通全球化的“任督二脉”,其所秉承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将使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下一步,“一带一路”建设将聚焦农业、减贫、卫生、健康等领域,优先建设更多“小而美”项目,提升东道国民众获得感。同时,将积极推动中欧班列与各类园区联动发展,与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并最终形成产业集群。
  “一带一路”是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
  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的政策红利释放,包括“冰上丝绸之路”延伸到了北极,形成欧亚大市场概念,“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尊重参与国家的政策,我们寻求政策对接,而不是强加于人。
  三、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势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张骞的“凿空之旅”,虽然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是他却走出了一条影响后世千年的丝绸之路。
  当今,中国是工业大国、制造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火柴到火箭、从卫星到味精、从螺母到航母、从水电站到国际空间站,我们制造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正是由于我们拥有强大的国力,再加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才有建设“一带一路”的底气,并且我们的工业门类齐全,能将建设“一带一路”的成本大大降低。
  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里有个重要目标就是减贫。现在,联合国需要中国的发展经验,这是世界需要。原来全球化是海洋型的,今天的世界互联互通是天上、地上、海上、网上四维的联通。
  建设“一带一路”,我们需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需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这是世界的需要,也是世界的潮流。同时,也有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五、“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的平台
  截至2022年7月,中国已经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世界发展是横向互联互通,我们要推动全球化走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
  “一带一路”从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变成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进入精耕细作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搭建起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东方智慧,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一带一路”不只属于中国,还属于世界。从古代的丝绸之路上升到全球化,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集群、经济合作到强调发展导向,“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平台和公共产品,它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在升级丰富。
  六、“一带一路”建设可让参与者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成果
  计利当计天下利。夜晚的地球,从高空看灯光的分布可知,世界的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日本和欧洲沿海,而广大的内陆地区则暗淡很多。这说明,灯光越集中的地方经济越发达,灯光暗淡的地方经济比较落后。
  比如非洲这块大陆的总体发展是比较落后的。现在,有了“一带一路”倡议,非洲广大发展中国家,愿意积极参与进来。
  亚吉铁路是中企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条全产业链“走出去”的铁路,也是非洲首条电气化铁路,连接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邻国吉布提的港口,全长752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2012年开工,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截至2021年底,亚吉铁路累计运送旅客约30万人次。同时,亚吉铁路的畅通运行,在埃塞和吉布提之间建起一条经济走廊。埃塞在铁路沿线规划了13个工业园区,创造了10多万个就业岗位,有力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蒙内铁路作为肯尼亚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已经逐渐成长为中非“一带一路”合作的标杆项目。蒙内铁路不仅为肯尼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非洲东部的6个国家,都因为这条铁路带来了命运的改变。
  还有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从严重亏损、几近瘫痪到欧洲第四、地中海第一大港,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比雷埃夫斯港华丽转身,又回到了世界上最繁忙的码头之一了。
  在东道国建设境外园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国际经贸合作方式。现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园区已遍布全球,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七、“一带一路”建设强调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
  “一带一路”建设是双边或多边联动基础上通过具体项目加以推进的,是在进行充分政策沟通、战略对接以及市场运作后形成的发展倡议与规划。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让各国看到了互利共赢的前景,“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扩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自己的发展战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
  “一带一路”中的“五通”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证。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优先领域。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内容。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雅万高铁是中国和印尼两国务实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其变电系统、铁轨等均采购自中国,并由中方设计与修建,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首个工程,这张“国家名片”正在有力输出中国标准。雅万高铁的建成通车,将有助于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向深入,提升了经贸合作水平。
  亚投行、丝路基金“双剑合璧”保驾“一带一路”建设资金融通。在资金融通的过程中,我们强调要进行绿色融资、绿色基建、绿色项目、绿色金融,还要保持债务可持续,在合作的过程中要避免形成依赖,要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和内在发展的动力。
  “一带一路”建设强调以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标准对接。
  八、“一带一路”建设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后的转型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带一路”合作不但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一带一路”在新冠疫情后的转型应该是双向的,即全球化转型和中国经济自身转型。同时,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应朝向绿色、健康、数字方向转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合作,跨境电商、数字经济合作、数字治理合作、还有数字安全倡议等。在东南亚,中亚、中东欧、东非等地区,还形成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合作高潮。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推动国际抗疫合作,行动是最好的回答。中国还发起了“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欢迎更多国家加入。
  九、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当前,我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我们不能进行资本的无序扩张,而是需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比如,我们可以把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通过新基建转移到成渝地区,或者将发展的辐射范围扩大到西南地区、北地区、中部地区等。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让国内的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健康流通。此外,我们还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新的投资机会,并且继续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际循环的一个重点。发展中国家要想致富、摆脱贫困,就要在振兴经济同时参与全球分工。发展中国家要致富,政府要不能只服务于市场,还要培育市场。
  当前,我们需要和“一带一路”参与国进行数据、服务、电子商务方面的合作。“一带一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矛盾的,而是同频共振的。我们要以周边为首要,以亚欧大陆为主体,依托国际大通道夯实“六大经济走廊”,以拉美、非洲为两翼,逐步推进与发达国家第三方市场合作。
  十、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
  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评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这样说道:“对我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联合国在《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问题,让全球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中能源是重中之重。
  我们知道,非洲虽然缺电,但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可以利用光照、日照发展光伏产业,就地取材。拉丁美洲,可以利用当地风能优势发展风能。
  如果一个地方既没有风,也没有光照,也没有水怎么办?南亚地区就是这样。现在,我们通过新疆的750特变压网络,将中亚地区的煤油变成电,输送到南亚。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前提条件,国与国的电网要接在一起,需要国家间的高度信任。
  “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虽然性质和范畴不同,但有很多共通之处,有望形成合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这个星球唯一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坚定这个信念。
  谢谢大家。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王义桅:“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 符合发展规律
发布时间:2023-03-11
  “一带一路”是横向的互联互通全球化,不是纵向的中心-边缘全球化。
  一、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命题。那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应该如何理解?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这句话里的“和合共生”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人类现实问题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人类向往着和谐、和平、和睦的生活。像我国故宫的太和殿、保和殿都有个“和”字,这就是古人将和谐、和平、和睦的希望融入了建筑物里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答案就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都十分重视“和合文化”。儒家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并强调人与人的关系;佛家讲众缘和合,并强调共业,也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道家讲阴阳合一,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所以,“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合作平台,还是生产力适应时代发展必然要求和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记者会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应潮流”的意思是我们的世界需要互联互通,而不是割离、脱钩。“得民心”是指“一带一路”聚焦实体经济而不是制造泡沫。
  2019年6月18日,世界银行发布《“一带一路”经济学:交通走廊发展机遇与风险》报告。报告分析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可帮助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日均生活费低于3.2美元),使全球和“一带一路”经济体的贸易额增幅分别达到6.2%和9.7%,使全球收入增加达2.9%。对于沿线低收入国家来说,外国直接投资增幅达到7.6%。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已经到了九个年头,并形成了三重效应:第一,从国内来讲,我们的对外开放合作格局更加完善了。以前我们以沿海地区为主,内陆地区相对比较落后,现在我们要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第二,从国际来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更广泛了。第三,产生了全球效应。1.全球经济从泡沫化走向实体化;2.挖掘了新的经济增长点;3.完善了全球治理结构。
  二、什么是“一带一路”
  2013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历经9年耕耘,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有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为修路的周期长、成本高、经济效益见效慢,所以,很多私人资本不愿意干,很难融资修路,这造成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那么,我国在这方面考虑很长远,有很好的规划设计。所以,中国的高铁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益,比如,带动了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了“六大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这些“走廊”助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
  大家知道,整个世界的贸易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海上来进行的,所以,内陆型国家如果要做世界贸易,从运输方面来讲就会相对不容易。比如,哈萨克斯坦、尼泊尔、蒙古国等内陆型国家都需要出海口,所以,这就是“一带一路”能得到很多国家的积极响应的原因,因为中国可以为他们提供出海口。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正在打通全球化的“任督二脉”,其所秉承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将使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下一步,“一带一路”建设将聚焦农业、减贫、卫生、健康等领域,优先建设更多“小而美”项目,提升东道国民众获得感。同时,将积极推动中欧班列与各类园区联动发展,与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融合发展,并最终形成产业集群。
  “一带一路”是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
  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的政策红利释放,包括“冰上丝绸之路”延伸到了北极,形成欧亚大市场概念,“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尊重参与国家的政策,我们寻求政策对接,而不是强加于人。
  三、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势
  张骞出使西域又称张骞通西域,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张骞的“凿空之旅”,虽然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是他却走出了一条影响后世千年的丝绸之路。
  当今,中国是工业大国、制造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火柴到火箭、从卫星到味精、从螺母到航母、从水电站到国际空间站,我们制造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正是由于我们拥有强大的国力,再加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才有建设“一带一路”的底气,并且我们的工业门类齐全,能将建设“一带一路”的成本大大降低。
  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里有个重要目标就是减贫。现在,联合国需要中国的发展经验,这是世界需要。原来全球化是海洋型的,今天的世界互联互通是天上、地上、海上、网上四维的联通。
  建设“一带一路”,我们需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需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这是世界的需要,也是世界的潮流。同时,也有助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五、“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的平台
  截至2022年7月,中国已经同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世界发展是横向互联互通,我们要推动全球化走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
  “一带一路”从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变成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进入精耕细作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搭建起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东方智慧,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在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一带一路”不只属于中国,还属于世界。从古代的丝绸之路上升到全球化,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集群、经济合作到强调发展导向,“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平台和公共产品,它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在升级丰富。
  六、“一带一路”建设可让参与者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成果
  计利当计天下利。夜晚的地球,从高空看灯光的分布可知,世界的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美、日本和欧洲沿海,而广大的内陆地区则暗淡很多。这说明,灯光越集中的地方经济越发达,灯光暗淡的地方经济比较落后。
  比如非洲这块大陆的总体发展是比较落后的。现在,有了“一带一路”倡议,非洲广大发展中国家,愿意积极参与进来。
  亚吉铁路是中企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条全产业链“走出去”的铁路,也是非洲首条电气化铁路,连接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邻国吉布提的港口,全长752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2012年开工,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截至2021年底,亚吉铁路累计运送旅客约30万人次。同时,亚吉铁路的畅通运行,在埃塞和吉布提之间建起一条经济走廊。埃塞在铁路沿线规划了13个工业园区,创造了10多万个就业岗位,有力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蒙内铁路作为肯尼亚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已经逐渐成长为中非“一带一路”合作的标杆项目。蒙内铁路不仅为肯尼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非洲东部的6个国家,都因为这条铁路带来了命运的改变。
  还有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从严重亏损、几近瘫痪到欧洲第四、地中海第一大港,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比雷埃夫斯港华丽转身,又回到了世界上最繁忙的码头之一了。
  在东道国建设境外园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国际经贸合作方式。现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园区已遍布全球,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七、“一带一路”建设强调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
  “一带一路”建设是双边或多边联动基础上通过具体项目加以推进的,是在进行充分政策沟通、战略对接以及市场运作后形成的发展倡议与规划。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让各国看到了互利共赢的前景,“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扩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自己的发展战略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
  “一带一路”中的“五通”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证。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优先领域。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内容。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雅万高铁是中国和印尼两国务实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其变电系统、铁轨等均采购自中国,并由中方设计与修建,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首个工程,这张“国家名片”正在有力输出中国标准。雅万高铁的建成通车,将有助于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向深入,提升了经贸合作水平。
  亚投行、丝路基金“双剑合璧”保驾“一带一路”建设资金融通。在资金融通的过程中,我们强调要进行绿色融资、绿色基建、绿色项目、绿色金融,还要保持债务可持续,在合作的过程中要避免形成依赖,要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和内在发展的动力。
  “一带一路”建设强调以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标准对接。
  八、“一带一路”建设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后的转型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带一路”合作不但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一带一路”在新冠疫情后的转型应该是双向的,即全球化转型和中国经济自身转型。同时,我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也应朝向绿色、健康、数字方向转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合作,跨境电商、数字经济合作、数字治理合作、还有数字安全倡议等。在东南亚,中亚、中东欧、东非等地区,还形成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合作高潮。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推动国际抗疫合作,行动是最好的回答。中国还发起了“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欢迎更多国家加入。
  九、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当前,我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我们不能进行资本的无序扩张,而是需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比如,我们可以把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通过新基建转移到成渝地区,或者将发展的辐射范围扩大到西南地区、北地区、中部地区等。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让国内的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健康流通。此外,我们还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新的投资机会,并且继续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际循环的一个重点。发展中国家要想致富、摆脱贫困,就要在振兴经济同时参与全球分工。发展中国家要致富,政府要不能只服务于市场,还要培育市场。
  当前,我们需要和“一带一路”参与国进行数据、服务、电子商务方面的合作。“一带一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矛盾的,而是同频共振的。我们要以周边为首要,以亚欧大陆为主体,依托国际大通道夯实“六大经济走廊”,以拉美、非洲为两翼,逐步推进与发达国家第三方市场合作。
  十、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
  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评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这样说道:“对我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联合国在《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问题,让全球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中能源是重中之重。
  我们知道,非洲虽然缺电,但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可以利用光照、日照发展光伏产业,就地取材。拉丁美洲,可以利用当地风能优势发展风能。
  如果一个地方既没有风,也没有光照,也没有水怎么办?南亚地区就是这样。现在,我们通过新疆的750特变压网络,将中亚地区的煤油变成电,输送到南亚。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前提条件,国与国的电网要接在一起,需要国家间的高度信任。
  “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虽然性质和范畴不同,但有很多共通之处,有望形成合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这个星球唯一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坚定这个信念。
  谢谢大家。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