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高旭东: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大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8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市人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回顾过去,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我们已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望未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同样要一马当先、走在前列,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是新时代要求,是党和人民赋予北京的历史责任。”
  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首都功能的发展。全部要义就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首都发展,根本要求是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把“四个中心”“四个服务”中蕴含的巨大发展能量充分释放出来。我们知道,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是“四个中心”,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今天就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大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展开探讨。
  新形势下,北京重任在肩,挑战巨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对我们北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让我们迎来了新的挑战。未来,北京要勇挑重担,大有作为。
  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新阶段及其核心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放开国内市场,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国内市场逐步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国内企业不仅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还要守住国内市场与外资企业同台竞技。这一方面大大带动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我国在几十年发展中已深深融入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体系、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现在,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复杂变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力量已不容小觑。所以,为了突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必须进行新的探索。
  新阶段、新探索,势必会有新的要求:一是我国已成为经济大国,还要建成经济强国;二是要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也就是说,在新形势下,如何防范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就是要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
  从投入产出的四象限来看,处于第一象限的产业投入高、产出高。比如,房地产业。有人会问,在“房住不炒”定位下,房地产还会有发展前景吗?答案是肯定的。现在的房地产业还是有很大发展的,只不过跟以前的发展模式有所不同。比如,各地开发的质量高、价格低的共有产权住房项目;针对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开发的人才公寓项目等,既可解决当地居民的住房问题,也可推进创新创业的发展。
  处于第三象限的传统农业投入少、产出少,但可以向处于第一象限的现代农业发展。比如,油莎豆。这种作物适应性极强,产量高,种1亩油莎豆相当于7-10亩油菜,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油、粮多用新型作物。当然,要想大面积种植油莎豆,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收割、烘干以及储藏的问题。
  处于第四象限的一些知识密集型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投入少、产出高。谈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貌似就要重点发展第四象限的产业。其实不然,推动高质量发展,恰恰不能过于重视第四象限的产业,而是各行各业都要发展。从美国的一组数据来看,1948-1976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2.79%,而在2007-2016年,这一数字只有1.17%。为什么?这一时期,美国着重发展第四象限的产业,导致制造业与服务业比例失调,产业结构不合理。
  刚才谈到,要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这是一个新的探索,一个更好的选择。对此,我们是有理论基础和产业基础支撑的。第一,理论基础。国家层面,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像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产业层面,如丹麦学者伦德瓦尔提出的producer-user互动理论。企业层面,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很多,最重要的仍是自主创新。第二,产业基础。比如:ICT产业(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高铁;核电;地铁;电信设备及运营,从3G、4G到5G;特高压传输设备;火力发电设备,如三峡工程;工程机械,如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国航天科技;激光通讯、量子通讯、高性能计算、新能源、新型建筑材料,等等。我们在一些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一些优秀企业排名世界前列。这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新一代的创业者。20世纪80、90年代的创业者更多是发展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以适应市场为主导的企业,对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的把握还处于早期阶段。而今,新一代的创业者更多是发展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基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或是掌握了一流技术,对管理、对经营有着国际视野和独到认识。比如,大疆无人机、华大基因等都是优秀代表。
  我们要切实加强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目前仍面临巨大挑战。对此,我们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重视。第一,不能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特别是不要对中美关系能否回到之前的状态抱有幻想,同时还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第二,不能被畏难情绪所累。对于一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如光刻机、飞机发动机、工业基础软件等,我们只要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推进自主创新,科技发展定能取得更大突破。第三,正确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这里,我只想说明一点,就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非常紧密,但科学不是技术,技术也不全是科学。我们强调基础研究重要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到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实现在多数情况下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所以不能过于重视基础研究,而忽略工程技术。比如,光刻机的工作原理是已知的,但就是在工程技术上没有突破。可见,不是重视基础研究就一定能突破工程技术的。第四,厘清企业与政府的边界。加强自主创新,仅以企业为主导还远远不够,还要强调政府的责任,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责任。
  从国家政策看,一是正确理解“双循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目前主要有两种错误认识。一种是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巨大力量,形成单纯以国内市场为支撑的新循环。我国国内市场虽大,但一些行业的本土企业未必能抓住市场,如汽车工业、航空工业。为什么?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看,这些行业企业不具备真正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单纯构建以国内市场为支撑的新循环还远远不够。另一种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首先要从消费入手。消费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能否启动消费更为重要。实际上,启动消费并不容易,首先要增加群众收入。如何增加收入?大力发展生产、推进自主创新,让企业具有竞争优势,这样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就多了,利润就高了,就有条件给工人涨工资了,而工人的收入增加,消费也就自然增加了。从“三驾马车”看,没有投资就没有消费。进一步说,没有投资,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投资,出口产品就缺少竞争优势。因此,我们在政策上要倾向于通过投资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高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然后鼓励企业大踏步走出去。中国市场虽大,也只是经济全球化中的一部分。我们的本土企业要走出去,到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这才是更为重要的。
  二是维护中国企业核心利益。特别是要维护在国外发展受限的中国企业,在其遭遇打压、制裁时可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是以高投入带动高增长。投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中新财经2021年会上表示:“从2021年1-11月的数据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13.7%,这个(数字)不低,两年平均4%,有点偏低。从投资看,2021年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5.2%,扣除物价指数两年平均是3.9%,远低于GDP的增幅,投资偏弱,所以从需求看,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都在转弱。”也就是说,我们要加大投入,特别是加大新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此拉动经济增长。
  四是以重大工程重塑产业格局。也就是说,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彻底改变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其核心就是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这里特别强调重大国家工程的重要性。加大自主创新,企业是主导,但若没有重大国家工程的支撑恐怕会很难推进。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里就包括重大国家工程。实践证明,推动重大国家工程可带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提升产业安全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北京要勇挑重担,大有作为。第一,高校与科研院所。北京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研发实力,可以说是全国最强的,能在基础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发上大有作为。其中要特别做到: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举两个例子。清华大学,一直以来把国家命运与学校命运紧密结合,在国家需要突破航空发动机技术时,党委书记邱勇带领师生请缨踏足这一并不擅长的领域,于2018年正式成立实体性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要做到扬长避短。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更加擅长做基础研究、技术探索与原理性样机。至于高性能、低成本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则更多是企业的事情。二者在各自发展中要做到扬长避短。
  基础研究、技术探索与原理性样机对高性能、低成本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高校及科研院所一定要努力做到一流的基础研究、技术探索与原理性样机,推进技术成果转化,这样才能满足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要求。
  第二,企业。北京的骨干企业要立大志,争创世界一流,反之,恐将遭到市场淘汰。前文提到,国内市场竞争已经国际化,如果不能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恐怕就会把市场拱手让人。举个例子。北摩高科是一家北京企业、上市公司,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管理来看,都可以称之为世界一流企业。技术上,几乎所有的新型飞机上都有他们的产品;同时,他们还为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研制刹车闸片,其性能和质量远超国外同类产品。管理上,他们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上不断超越用户需求。一般企业只追求满足用户需求,而他们认为,满足远远不够,一定要超越。他们把技术创新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大规模投资实验设施,保证了技术领先水平。另外,我们的大型央企、国企与北京市展开紧密合作,在自主创新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主创新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后来者劣势”。也就是说,我们开发出来好的产品、好的技术,为避免市场不认,就先内部来试,试好了再推向市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三,政府。北京为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科技自立自强做出首都贡献,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前文提到,有些事情单靠企业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保护民族企业之外,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巩固完善高精尖产业格局。瞄准高端、智能、绿色方向,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擦亮“北京智造”品牌。二是解决好技术商业化的“后来者劣势”问题。北京市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启动一些重大工程等来带动企业发展,提升竞争优势。三是留住各类优秀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和服务保障,把更多优秀人才团结集聚到首都发展事业中来。这里,我们要注意不要受国外大学排名的干扰。
  最后一点,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特别是创新理论的学习,只有打好这一基础才能真正把北京的科技创新工作做好。让我们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共创美好的未来,大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高旭东: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高旭东: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大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8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市人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回顾过去,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我们已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望未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同样要一马当先、走在前列,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是新时代要求,是党和人民赋予北京的历史责任。”
  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首都功能的发展。全部要义就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首都发展,根本要求是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把“四个中心”“四个服务”中蕴含的巨大发展能量充分释放出来。我们知道,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是“四个中心”,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今天就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大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展开探讨。
  新形势下,北京重任在肩,挑战巨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对我们北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让我们迎来了新的挑战。未来,北京要勇挑重担,大有作为。
  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新阶段及其核心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放开国内市场,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国内市场逐步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国内企业不仅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还要守住国内市场与外资企业同台竞技。这一方面大大带动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我国在几十年发展中已深深融入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体系、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现在,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复杂变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力量已不容小觑。所以,为了突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必须进行新的探索。
  新阶段、新探索,势必会有新的要求:一是我国已成为经济大国,还要建成经济强国;二是要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也就是说,在新形势下,如何防范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就是要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
  从投入产出的四象限来看,处于第一象限的产业投入高、产出高。比如,房地产业。有人会问,在“房住不炒”定位下,房地产还会有发展前景吗?答案是肯定的。现在的房地产业还是有很大发展的,只不过跟以前的发展模式有所不同。比如,各地开发的质量高、价格低的共有产权住房项目;针对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开发的人才公寓项目等,既可解决当地居民的住房问题,也可推进创新创业的发展。
  处于第三象限的传统农业投入少、产出少,但可以向处于第一象限的现代农业发展。比如,油莎豆。这种作物适应性极强,产量高,种1亩油莎豆相当于7-10亩油菜,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油、粮多用新型作物。当然,要想大面积种植油莎豆,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收割、烘干以及储藏的问题。
  处于第四象限的一些知识密集型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投入少、产出高。谈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貌似就要重点发展第四象限的产业。其实不然,推动高质量发展,恰恰不能过于重视第四象限的产业,而是各行各业都要发展。从美国的一组数据来看,1948-1976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2.79%,而在2007-2016年,这一数字只有1.17%。为什么?这一时期,美国着重发展第四象限的产业,导致制造业与服务业比例失调,产业结构不合理。
  刚才谈到,要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这是一个新的探索,一个更好的选择。对此,我们是有理论基础和产业基础支撑的。第一,理论基础。国家层面,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像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产业层面,如丹麦学者伦德瓦尔提出的producer-user互动理论。企业层面,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很多,最重要的仍是自主创新。第二,产业基础。比如:ICT产业(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高铁;核电;地铁;电信设备及运营,从3G、4G到5G;特高压传输设备;火力发电设备,如三峡工程;工程机械,如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国航天科技;激光通讯、量子通讯、高性能计算、新能源、新型建筑材料,等等。我们在一些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一些优秀企业排名世界前列。这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新一代的创业者。20世纪80、90年代的创业者更多是发展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以适应市场为主导的企业,对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的把握还处于早期阶段。而今,新一代的创业者更多是发展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基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或是掌握了一流技术,对管理、对经营有着国际视野和独到认识。比如,大疆无人机、华大基因等都是优秀代表。
  我们要切实加强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目前仍面临巨大挑战。对此,我们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重视。第一,不能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特别是不要对中美关系能否回到之前的状态抱有幻想,同时还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第二,不能被畏难情绪所累。对于一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如光刻机、飞机发动机、工业基础软件等,我们只要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推进自主创新,科技发展定能取得更大突破。第三,正确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这里,我只想说明一点,就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非常紧密,但科学不是技术,技术也不全是科学。我们强调基础研究重要性的同时,还要认识到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实现在多数情况下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所以不能过于重视基础研究,而忽略工程技术。比如,光刻机的工作原理是已知的,但就是在工程技术上没有突破。可见,不是重视基础研究就一定能突破工程技术的。第四,厘清企业与政府的边界。加强自主创新,仅以企业为主导还远远不够,还要强调政府的责任,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责任。
  从国家政策看,一是正确理解“双循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目前主要有两种错误认识。一种是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巨大力量,形成单纯以国内市场为支撑的新循环。我国国内市场虽大,但一些行业的本土企业未必能抓住市场,如汽车工业、航空工业。为什么?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看,这些行业企业不具备真正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单纯构建以国内市场为支撑的新循环还远远不够。另一种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首先要从消费入手。消费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能否启动消费更为重要。实际上,启动消费并不容易,首先要增加群众收入。如何增加收入?大力发展生产、推进自主创新,让企业具有竞争优势,这样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就多了,利润就高了,就有条件给工人涨工资了,而工人的收入增加,消费也就自然增加了。从“三驾马车”看,没有投资就没有消费。进一步说,没有投资,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投资,出口产品就缺少竞争优势。因此,我们在政策上要倾向于通过投资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高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然后鼓励企业大踏步走出去。中国市场虽大,也只是经济全球化中的一部分。我们的本土企业要走出去,到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这才是更为重要的。
  二是维护中国企业核心利益。特别是要维护在国外发展受限的中国企业,在其遭遇打压、制裁时可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是以高投入带动高增长。投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中新财经2021年会上表示:“从2021年1-11月的数据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13.7%,这个(数字)不低,两年平均4%,有点偏低。从投资看,2021年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5.2%,扣除物价指数两年平均是3.9%,远低于GDP的增幅,投资偏弱,所以从需求看,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都在转弱。”也就是说,我们要加大投入,特别是加大新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此拉动经济增长。
  四是以重大工程重塑产业格局。也就是说,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彻底改变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被动局面,其核心就是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这里特别强调重大国家工程的重要性。加大自主创新,企业是主导,但若没有重大国家工程的支撑恐怕会很难推进。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里就包括重大国家工程。实践证明,推动重大国家工程可带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提升产业安全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北京要勇挑重担,大有作为。第一,高校与科研院所。北京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研发实力,可以说是全国最强的,能在基础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发上大有作为。其中要特别做到: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举两个例子。清华大学,一直以来把国家命运与学校命运紧密结合,在国家需要突破航空发动机技术时,党委书记邱勇带领师生请缨踏足这一并不擅长的领域,于2018年正式成立实体性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要做到扬长避短。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更加擅长做基础研究、技术探索与原理性样机。至于高性能、低成本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则更多是企业的事情。二者在各自发展中要做到扬长避短。
  基础研究、技术探索与原理性样机对高性能、低成本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高校及科研院所一定要努力做到一流的基础研究、技术探索与原理性样机,推进技术成果转化,这样才能满足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要求。
  第二,企业。北京的骨干企业要立大志,争创世界一流,反之,恐将遭到市场淘汰。前文提到,国内市场竞争已经国际化,如果不能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恐怕就会把市场拱手让人。举个例子。北摩高科是一家北京企业、上市公司,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管理来看,都可以称之为世界一流企业。技术上,几乎所有的新型飞机上都有他们的产品;同时,他们还为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研制刹车闸片,其性能和质量远超国外同类产品。管理上,他们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上不断超越用户需求。一般企业只追求满足用户需求,而他们认为,满足远远不够,一定要超越。他们把技术创新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大规模投资实验设施,保证了技术领先水平。另外,我们的大型央企、国企与北京市展开紧密合作,在自主创新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主创新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后来者劣势”。也就是说,我们开发出来好的产品、好的技术,为避免市场不认,就先内部来试,试好了再推向市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三,政府。北京为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科技自立自强做出首都贡献,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前文提到,有些事情单靠企业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保护民族企业之外,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巩固完善高精尖产业格局。瞄准高端、智能、绿色方向,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擦亮“北京智造”品牌。二是解决好技术商业化的“后来者劣势”问题。北京市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启动一些重大工程等来带动企业发展,提升竞争优势。三是留住各类优秀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和服务保障,把更多优秀人才团结集聚到首都发展事业中来。这里,我们要注意不要受国外大学排名的干扰。
  最后一点,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特别是创新理论的学习,只有打好这一基础才能真正把北京的科技创新工作做好。让我们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共创美好的未来,大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高旭东: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电话:010-68007379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