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周清杰:北京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发布时间:2023-03-08
  近五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北京市坚持减量发展,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五子”联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新兴动能加快积蓄,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一、北京当前经济形势概览
  我们可以运用五个关键指标,分析北京当前的经济形势: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二是三大产业结构变化;三是人口与就业;四是价格;五是收入与消费。这是从多个维度来衡量北京经济发展的情况。
  (一)经济增长速度
  五年来,北京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269.6亿元,比2020年增长8.5%。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018年突破3万亿元,2021年超过4万亿元,从2万亿(2013年)到3万亿历时5年,从3万亿到4万亿仅用3年。此外,北京人均GDP在2017年突破2万美元,2021年超过2.8万美元,继续居各(省、区)市首位。北京也成为全国十强经济城市中唯一的北方城市。
  2021年北京市三大产业经济增长情况: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1.3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68.6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889.6亿元,增长5.7%。可以看出,北京市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是23.2%,而2021年整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是8.5%,所以第二产业对2021年的经济增长功不可没。第二产业的工业生产贡献更大,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0%。2021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5.7%,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在疫情的冲击下,对北京这样一个现代化的、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消费城市而言,第三产业能够实现5.7%的经济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
  (二)三大产业结构
  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属于典型的发达经济体类型,第三产业占比超过80%,第一产业占比低于1%,所以北京市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2021年,北京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603.7亿元,占GDP比重为18.9%,占比超过第二产业(18.0%,其中工业占比14.1%),这得益于总部经济的贡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535.3亿元,占比16.2%,是第二大服务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7.9%,批发和零售业占比7.8%。
  2018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是81%,2019年是83.5%,2020年是83.8%,2021年第三产业的占比略有下降,从83.8%降到81.7%,实际上这个原因是由第二产业的占比增加所导致的。第二产业在2020年的占比是15.8%,2021年的占比是18%。第三产业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上涨2.2个百分点,所以第二产业占比上涨导致了第三产业占比下降。
  北京市的第一产业如果单纯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占比很小,但是我们不能说它不重要。可以看到,北京市三大产业的结构,第三产业占比在80%以上,最高达到83.8%。第二产业占比在10%以上,比如说工业,尤其是以高科技含量的、高附加值的、高精尖的产业为主导。北京市的第二产业虽然体量不是特别大,但是质量非常高,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主导性和附加值都是非常高的。所以,这是一个标准的发达经济体的结构。
  (三)人口与就业
  2021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6.9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各季度调查失业率均控制在调控目标5%以内。
  2021年,北京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47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44‰和2.72/10万,均为历史最好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北京市人均期望寿命从2017年82.15岁提高到2021年82.47岁,5年时间,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实现了质的飞越。
  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6年,在全国居于首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年。在大专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中,硕士、博士分别为126.3万人和22.8万人,合计占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比重是7.7%,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3.9个百分点,硕士和博士的数量合计增长1.2倍。
  (四)价格
  2021年,北京市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3.7%;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较为平稳,二手住宅价格呈小幅波动态势。
  (五)收入与消费
  2021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002元,比上年增长8.0%。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1518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303元,增长10.5%。
  2021年,北京市人均GDP18.4万元,已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消费升级趋势明显:2021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与升级类消费相关的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3.1%、21.4%和16.7%。
  2021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额比上年增长11.0%,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67.7亿元,增长8.4%;线上消费活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6.3%,提高4.1个百分点。
  二、北京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在紧要处落好“五子”,做到联动推进,形成叠加效应,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要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着眼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高标准推进“两区”“三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深化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服务业开放等优势领域制度创新和政策集成。要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坚持数字赋能产业、城市、生活,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把北京发展纳入京津冀战略空间考量,加强与津冀协同联动,打造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为:一是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二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增长新动力;三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四是持续优化结构,推动提效降耗;五是北交所: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神器”;六是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一)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1年,北京市第二产业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5%,尤其是医药行业的疫苗生产和电子行业的集成电路生产表现抢眼,以科兴和国药疫苗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比2020年增长250%。制造业投资增速高达68.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9.6%,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72.1%,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
  (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增长新动力
  2021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长13.1%,为地区生产总值贡献1.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四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实现增加值近0.9万亿元,占数字经济的一半以上,增速高达16.4%。5G、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建设,新基建投资增长26.4%,为数字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2017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北京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2020年3月27日,《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通过,为北京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带来了四个新变化:一是市场环境更加公开透明。北京市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政府审批效率大幅提高,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逐步降低。二是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北京市以高质量立法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以规范高效监管增强企业精耕细作的信心,以高效司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三是投资贸易环境更加自由便利。北京市提高空港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企业双向投资便利度,提升国际仲裁能力,便利国际人才在京工作生活。四是政务服务环境更加便捷高效。北京市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关键领域改革实现更大突破。
  (四)持续优化结构,推动提效降耗
  2021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866.9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9961.6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14.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专利授权量19.9万件,比上年增长22.1%。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0.5万件,比上年增长20.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5件,比上年增加29件。
  2021年,按可比价格计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10.46立方米,下降7.38%。生物质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上年增长10.8%,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五)北交所: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神器”
  截至2022年6月2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100家。其中,北京市北交所上市公司11家,均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占比约8成。11家公司中,6家公司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或现代服务业,符合首都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定位。
  北交所的设立将让那些有机会正式上市的企业获得一次接受资本市场洗礼的机会,规范其公司治理,提升其融资能力,助力股东获得更高回报。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也丰富了市场的“产品”类型,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六)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北京市有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地铁,公交线路在不断优化,市民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公共服务也在不断改善,包括市民关心的幼儿园、小学、医院等等。同时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北京市要打造“博物馆之城”,这是北京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
  五年来,北京市的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像“两会蓝”“奥运蓝”一样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北京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还有北京市的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分类管理等等,每位市民都能够亲身感受到变化,也都在为北京高质量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清杰:北京工商大学新商经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周清杰:北京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发布时间:2023-03-08
  近五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北京市坚持减量发展,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五子”联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新兴动能加快积蓄,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一、北京当前经济形势概览
  我们可以运用五个关键指标,分析北京当前的经济形势: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二是三大产业结构变化;三是人口与就业;四是价格;五是收入与消费。这是从多个维度来衡量北京经济发展的情况。
  (一)经济增长速度
  五年来,北京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269.6亿元,比2020年增长8.5%。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在2018年突破3万亿元,2021年超过4万亿元,从2万亿(2013年)到3万亿历时5年,从3万亿到4万亿仅用3年。此外,北京人均GDP在2017年突破2万美元,2021年超过2.8万美元,继续居各(省、区)市首位。北京也成为全国十强经济城市中唯一的北方城市。
  2021年北京市三大产业经济增长情况: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1.3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68.6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889.6亿元,增长5.7%。可以看出,北京市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是23.2%,而2021年整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是8.5%,所以第二产业对2021年的经济增长功不可没。第二产业的工业生产贡献更大,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0%。2021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5.7%,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在疫情的冲击下,对北京这样一个现代化的、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消费城市而言,第三产业能够实现5.7%的经济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
  (二)三大产业结构
  北京市的产业结构属于典型的发达经济体类型,第三产业占比超过80%,第一产业占比低于1%,所以北京市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2021年,北京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603.7亿元,占GDP比重为18.9%,占比超过第二产业(18.0%,其中工业占比14.1%),这得益于总部经济的贡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535.3亿元,占比16.2%,是第二大服务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7.9%,批发和零售业占比7.8%。
  2018年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是81%,2019年是83.5%,2020年是83.8%,2021年第三产业的占比略有下降,从83.8%降到81.7%,实际上这个原因是由第二产业的占比增加所导致的。第二产业在2020年的占比是15.8%,2021年的占比是18%。第三产业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上涨2.2个百分点,所以第二产业占比上涨导致了第三产业占比下降。
  北京市的第一产业如果单纯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占比很小,但是我们不能说它不重要。可以看到,北京市三大产业的结构,第三产业占比在80%以上,最高达到83.8%。第二产业占比在10%以上,比如说工业,尤其是以高科技含量的、高附加值的、高精尖的产业为主导。北京市的第二产业虽然体量不是特别大,但是质量非常高,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主导性和附加值都是非常高的。所以,这是一个标准的发达经济体的结构。
  (三)人口与就业
  2021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6.9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各季度调查失业率均控制在调控目标5%以内。
  2021年,北京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47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44‰和2.72/10万,均为历史最好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北京市人均期望寿命从2017年82.15岁提高到2021年82.47岁,5年时间,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实现了质的飞越。
  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6年,在全国居于首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年。在大专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中,硕士、博士分别为126.3万人和22.8万人,合计占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比重是7.7%,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3.9个百分点,硕士和博士的数量合计增长1.2倍。
  (四)价格
  2021年,北京市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3.7%;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较为平稳,二手住宅价格呈小幅波动态势。
  (五)收入与消费
  2021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002元,比上年增长8.0%。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1518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303元,增长10.5%。
  2021年,北京市人均GDP18.4万元,已超过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消费升级趋势明显:2021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与升级类消费相关的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3.1%、21.4%和16.7%。
  2021年,北京市场总消费额比上年增长11.0%,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67.7亿元,增长8.4%;线上消费活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6.3%,提高4.1个百分点。
  二、北京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在紧要处落好“五子”,做到联动推进,形成叠加效应,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要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着眼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高标准推进“两区”“三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深化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服务业开放等优势领域制度创新和政策集成。要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坚持数字赋能产业、城市、生活,打造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把北京发展纳入京津冀战略空间考量,加强与津冀协同联动,打造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为:一是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二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增长新动力;三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四是持续优化结构,推动提效降耗;五是北交所: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神器”;六是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一)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1年,北京市第二产业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5%,尤其是医药行业的疫苗生产和电子行业的集成电路生产表现抢眼,以科兴和国药疫苗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比2020年增长250%。制造业投资增速高达68.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9.6%,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72.1%,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
  (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增长新动力
  2021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长13.1%,为地区生产总值贡献1.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四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实现增加值近0.9万亿元,占数字经济的一半以上,增速高达16.4%。5G、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建设,新基建投资增长26.4%,为数字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2017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北京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2020年3月27日,《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通过,为北京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带来了四个新变化:一是市场环境更加公开透明。北京市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政府审批效率大幅提高,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逐步降低。二是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北京市以高质量立法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以规范高效监管增强企业精耕细作的信心,以高效司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三是投资贸易环境更加自由便利。北京市提高空港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企业双向投资便利度,提升国际仲裁能力,便利国际人才在京工作生活。四是政务服务环境更加便捷高效。北京市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关键领域改革实现更大突破。
  (四)持续优化结构,推动提效降耗
  2021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866.9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9961.6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14.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专利授权量19.9万件,比上年增长22.1%。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0.5万件,比上年增长20.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5件,比上年增加29件。
  2021年,按可比价格计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10.46立方米,下降7.38%。生物质能、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上年增长10.8%,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五)北交所: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神器”
  截至2022年6月2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100家。其中,北京市北交所上市公司11家,均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占比约8成。11家公司中,6家公司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或现代服务业,符合首都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定位。
  北交所的设立将让那些有机会正式上市的企业获得一次接受资本市场洗礼的机会,规范其公司治理,提升其融资能力,助力股东获得更高回报。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也丰富了市场的“产品”类型,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六)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北京市有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地铁,公交线路在不断优化,市民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公共服务也在不断改善,包括市民关心的幼儿园、小学、医院等等。同时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北京市要打造“博物馆之城”,这是北京城市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
  五年来,北京市的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像“两会蓝”“奥运蓝”一样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北京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还有北京市的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垃圾分类管理等等,每位市民都能够亲身感受到变化,也都在为北京高质量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清杰:北京工商大学新商经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