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研究>>学术文章>>
学术文章
戴立兴:深入总结百年来党的建设历史经验 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发布时间:2023-03-0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的战略擘画。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
  (一)毛泽东同志创造性提出并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全国的工人人数还比较少,而农民比较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其中贫农约占农村人口的70%,他们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必然要吸收大量农民加入党组织,而这也给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在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保持无产阶级政党自身的先锋队性质?
  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当时的红四军内,农民出身的党员人数比较多,还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等非无产阶级思想。针对这些情况,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同时,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办法来解决在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到1938年底,全国党员人数从全民族抗战爆发时的4万多人增加到了50多万人。但是,新党员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长期战斗在分散的游击战争环境中,没有受过系统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为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做了大量工作。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8年来的历史经验,第一次把“正在进行之中”的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并把党的建设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一道,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样,就成功解决了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一系列问题。这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极为重要和长远的影响,“这在世界政治史上是罕见的壮举”。
  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1949年3月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深刻分析进入北京后党要面临的形势和考验,明确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并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历史一再证明了这些告诫的深谋远虑和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党的自身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对如何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先后开展整风、整党,开展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等活动。毛泽东同志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和“革命到头”的思想,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宗派主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要变为特权阶层。比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采取有力措施惩治腐败,果断处理刘青山、张子善贪腐案,在全党全国引起极大震动。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即红军创建时期,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大家看看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决议就可以了解。他的完整的建党学说,是经过实践在延安整风时期建立起来的。毛泽东同志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建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并且用这个学说来教育我们全党、全军和人民,使我们建立了这么一个好的党,所以才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建国以后,党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以后又有新的发展。”这是对毛泽东同志提出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精辟评价。
  (二)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带领我们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推进,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思考和探索。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清醒认识到,党要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场新的革命,自身必须坚强有力,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邓小平同志带领我们党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开始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外形势风云突变,科学分析自身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1994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了全面部署。《决定》指出:“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的工程。”
  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党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为此,胡锦涛同志强调,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管党治党摆在治国理政全局至关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概念。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
  二、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方向,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顶层设计、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目的。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个目的来展开,时刻不能游离、偏离。
  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中国近代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就毫无出路,就会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天下大乱,民族复兴也就成为空想。
  从历史的视野来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直至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从此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斗,我们建立了新中国;经过7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高度自觉、坚定不移,决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我们要正确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王岐山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说,“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决不回避退让,系列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无论哪个领域、哪方面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澄清了模糊认识,夺回丢失的阵地,把走弯了的路调直,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四个伟大”的逻辑关系,并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一方面,其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了“两个确立”,即“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要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制度,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引领着党的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借用打破历史周期律来强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1945年7月,国民参政员黄炎培等人应邀到延安考察访问。五天来,他们走访了延安新市场、光华农场等地,为延安的兴旺景象所感动。7月4日,毛泽东同志邀请黄炎培等到自己所住的窑洞做客。畅谈中,黄炎培提出了自己的疑虑,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当时毛泽东同志自信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2022年1月18日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真正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了实处。第一,党中央真正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问题摆上日程、凸显出来,而且赋予其“全面从严”的鲜明时代特色;第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害在“治”,要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一岗双责”的重要要求;第三,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效果看,成效卓著,赢得了党心民心。但是,我们党内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既有新问题,又有老问题。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必须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可以归纳为“一条主线”、“5+2”总体布局。
  1.“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第一,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过去相比,从“执政能力建设”到“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虽然仅仅是两字之差,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是基于党长期执政的必然性,对新时代党面临的执政考验作出正确判断的结果,显示出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党自觉和责任意识。围绕党的长期执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此,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的面貌焕然一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2.“5+2”总体布局
  “5+2”总体布局,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比如,在干部建设方面,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在作风建设方面,1945年党的七大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传统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建设。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鲜明指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它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基于对我国时代特征、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清醒认识,江泽民同志对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执政党建设思想。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反腐败斗争处于重要时期。胡锦涛同志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反腐倡廉工作”提升为“反腐倡廉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提出了政治建设、纪律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同时还把纪律建设首次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并列纳入党的建设中,凸显了纪律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在党的政治建设上实现了五个突破:一是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二是明确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到“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三是强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四是首次提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价值观;五是明确要求强化政治担当。
  第二,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为此,我们要加强思想建设,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理论强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二是念好“真经”,搞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做到思想“补钙”。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于党员干部个人来说,实际解决的是“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做啥人、干啥事、走啥路、跟谁走的问题。三是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第三,大力加强组织建设。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方面,深刻领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的标准;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坚决纠正唯票、唯分、唯年龄、唯GDP等问题;要注重干部的实际政绩,包括显绩和打基础的潜绩;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立体看人、精准识人;加强阶梯式培养、递进式历练,优化干部成长路径;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管人就要管思想、管作风,多做“提领子、扯袖子”的工作;要重视解决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问题,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积极性、执行力,等等。
  另一方面,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一是要突出政治功能。对基层党组织来说,政治功能是“魂”,服务功能是“本”,服务功能育于政治功能之中,它能体现政治功能,但不能替代政治功能。二是要扩大覆盖面。也就是说,要做到“两个覆盖”,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越是遇到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问题,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三是要建设党员队伍。我们发展党员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政治合格。
  第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体现在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相吻合;“人格力量”,体现在党的作风上,每一个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是党人格化的化身。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和“不严不实”问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后,我们要深刻把握党的作风建设、性质宗旨、群众路线的内在关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要牢固树立人民立场。因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二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党必须突出利益整合功能,协调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着力加强网上宣传和管理,使之成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和为群众服务的重要载体。四是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要一以贯之抓好党的作风建设,以反腐倡廉的实效取信于民。
  第五,大力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修改后的党章在纪律建设上有五项突破:一是首次将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增写了“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二是强调纪律建设的重点是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以此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三是强调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四是运用好“四种形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处分、组织调整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五是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第六,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也就是说,要把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统一起来。一是要强调党章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体党员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二是要健全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三是要体现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四是要增强制度执行力,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七,赢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反腐败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比如: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调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巡视工作方针;强调要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一体推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同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问责力度,强化责任追究。
  (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体体现在:第一,要明确我们党信“马”、姓“共”;第二,要具有战略思维、前瞻思维,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第三,要勇于自我革命,通过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第四,要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绝不犯颠覆性错误。
  三、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具体要求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体体现在十个方面:第一,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科学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统一性;第二,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中,深刻阐明了治党和治国的关系;第三,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作出了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顶层设计;第四,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同向发力,同时发力;第五,提出在党的各方面建设中党的政治建设是统领,必须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第六,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第七,提出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第八,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在纪律建设,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第九,提出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第十,提出党要勇于自我革命,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党建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一,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优势。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历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都一以贯之地这样坚持下来。不同历史时期,自我革命所抓的重点任务不同。历史充分证明,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更是一部发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历史。
  第二,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一方面,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党面临的“四大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这两方面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发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另一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
  第三,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教训启迪我们必须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总结这些国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历史教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靠自己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既是我们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
  “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哪一个也不容易应对。其中,执政考验,最怕脱离群众,执政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出现这方面问题。改革开放考验,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容易出现制度上的漏洞和空子,既考验执政水平、又考验廉洁政治建设。外部环境考验,在全方位开放条件下,外来的一些消极因素,很容易影响党员干部。至于市场经济考验,则更为严峻。市场经济的原则是等价交换。若有人把它引入党内呢?你有钱我有权,也搞等价交换,会给党、给国家、给人民带来什么?事实上,很多腐败行为就跟一些党员干部没能经受住这一考验有关。
  “四大危险”中,精神懈怠的危险,容易加剧党的执政风险,是执政党面临的首要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影响执政效率,危及党的执政地位,是执政党最直接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是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直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执政党最致命的危险。
  “四大考验”如果应对不力甚至经受不住,那就容易发生“四大危险”甚至更大的危险。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四)担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深刻阐释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新内涵。十九大党章明确指出,要“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
  党委(党组)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环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必须坚持责任、监督、问责三联动。健全的党建责任制、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严格的问责与惩处机制,是从严治党的三把利器。第二,充分认识抓好党内政治生活是主体责任所系。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可以使不正确的业绩观、价值观、权力观得到改观,增强广大员工对执政党的信心,尤其是可以有效摒除“庸政、懒政”的恶习的影响,从根本上遏制党员领导干部“逆淘汰”的从业态势,为履行主体责任奠定基础。第三,建立并完善履行主体责任的体制机制。党委(党组)要切实扛起管党治党责任,完善党建工作格局与党建责任体系,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对思想不重视、主体责任不落实、管党治党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党建工作责任有效落实。第四,夯实履行主体责任的组织基础。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戴立兴: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
学术文章
戴立兴:深入总结百年来党的建设历史经验 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发布时间:2023-03-0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的战略擘画。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
  (一)毛泽东同志创造性提出并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全国的工人人数还比较少,而农民比较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其中贫农约占农村人口的70%,他们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必然要吸收大量农民加入党组织,而这也给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在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保持无产阶级政党自身的先锋队性质?
  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当时的红四军内,农民出身的党员人数比较多,还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等非无产阶级思想。针对这些情况,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同时,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办法来解决在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到1938年底,全国党员人数从全民族抗战爆发时的4万多人增加到了50多万人。但是,新党员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长期战斗在分散的游击战争环境中,没有受过系统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为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做了大量工作。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8年来的历史经验,第一次把“正在进行之中”的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并把党的建设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一道,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样,就成功解决了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一系列问题。这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极为重要和长远的影响,“这在世界政治史上是罕见的壮举”。
  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1949年3月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深刻分析进入北京后党要面临的形势和考验,明确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并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历史一再证明了这些告诫的深谋远虑和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党的自身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对如何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先后开展整风、整党,开展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等活动。毛泽东同志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和“革命到头”的思想,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宗派主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要变为特权阶层。比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采取有力措施惩治腐败,果断处理刘青山、张子善贪腐案,在全党全国引起极大震动。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即红军创建时期,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大家看看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决议就可以了解。他的完整的建党学说,是经过实践在延安整风时期建立起来的。毛泽东同志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中建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并且用这个学说来教育我们全党、全军和人民,使我们建立了这么一个好的党,所以才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建国以后,党内生气勃勃,生动活泼。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以后又有新的发展。”这是对毛泽东同志提出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精辟评价。
  (二)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带领我们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推进,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思考和探索。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清醒认识到,党要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场新的革命,自身必须坚强有力,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邓小平同志带领我们党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开始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外形势风云突变,科学分析自身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1994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了全面部署。《决定》指出:“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的工程。”
  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党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为此,胡锦涛同志强调,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管党治党摆在治国理政全局至关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概念。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
  二、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方向,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顶层设计、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目的。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个目的来展开,时刻不能游离、偏离。
  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中国近代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就毫无出路,就会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天下大乱,民族复兴也就成为空想。
  从历史的视野来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直至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从此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斗,我们建立了新中国;经过7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高度自觉、坚定不移,决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我们要正确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王岐山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说,“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决不回避退让,系列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无论哪个领域、哪方面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澄清了模糊认识,夺回丢失的阵地,把走弯了的路调直,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四个伟大”的逻辑关系,并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一方面,其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了“两个确立”,即“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要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制度,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引领着党的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借用打破历史周期律来强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1945年7月,国民参政员黄炎培等人应邀到延安考察访问。五天来,他们走访了延安新市场、光华农场等地,为延安的兴旺景象所感动。7月4日,毛泽东同志邀请黄炎培等到自己所住的窑洞做客。畅谈中,黄炎培提出了自己的疑虑,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当时毛泽东同志自信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2022年1月18日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真正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了实处。第一,党中央真正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问题摆上日程、凸显出来,而且赋予其“全面从严”的鲜明时代特色;第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害在“治”,要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一岗双责”的重要要求;第三,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效果看,成效卓著,赢得了党心民心。但是,我们党内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既有新问题,又有老问题。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必须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可以归纳为“一条主线”、“5+2”总体布局。
  1.“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第一,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过去相比,从“执政能力建设”到“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虽然仅仅是两字之差,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提出是基于党长期执政的必然性,对新时代党面临的执政考验作出正确判断的结果,显示出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党自觉和责任意识。围绕党的长期执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此,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的面貌焕然一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2.“5+2”总体布局
  “5+2”总体布局,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比如,在干部建设方面,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在作风建设方面,1945年党的七大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传统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建设。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鲜明指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它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基于对我国时代特征、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清醒认识,江泽民同志对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执政党建设思想。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反腐败斗争处于重要时期。胡锦涛同志要求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反腐倡廉工作”提升为“反腐倡廉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提出了政治建设、纪律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同时还把纪律建设首次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并列纳入党的建设中,凸显了纪律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在党的政治建设上实现了五个突破:一是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二是明确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到“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三是强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四是首次提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价值观;五是明确要求强化政治担当。
  第二,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为此,我们要加强思想建设,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理论强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二是念好“真经”,搞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做到思想“补钙”。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于党员干部个人来说,实际解决的是“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做啥人、干啥事、走啥路、跟谁走的问题。三是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第三,大力加强组织建设。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方面,深刻领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的标准;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坚决纠正唯票、唯分、唯年龄、唯GDP等问题;要注重干部的实际政绩,包括显绩和打基础的潜绩;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立体看人、精准识人;加强阶梯式培养、递进式历练,优化干部成长路径;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管人就要管思想、管作风,多做“提领子、扯袖子”的工作;要重视解决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问题,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积极性、执行力,等等。
  另一方面,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一是要突出政治功能。对基层党组织来说,政治功能是“魂”,服务功能是“本”,服务功能育于政治功能之中,它能体现政治功能,但不能替代政治功能。二是要扩大覆盖面。也就是说,要做到“两个覆盖”,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越是遇到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问题,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三是要建设党员队伍。我们发展党员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政治合格。
  第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体现在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相吻合;“人格力量”,体现在党的作风上,每一个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是党人格化的化身。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和“不严不实”问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后,我们要深刻把握党的作风建设、性质宗旨、群众路线的内在关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要牢固树立人民立场。因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二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党必须突出利益整合功能,协调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着力加强网上宣传和管理,使之成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和为群众服务的重要载体。四是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要一以贯之抓好党的作风建设,以反腐倡廉的实效取信于民。
  第五,大力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修改后的党章在纪律建设上有五项突破:一是首次将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增写了“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二是强调纪律建设的重点是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以此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三是强调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四是运用好“四种形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处分、组织调整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五是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第六,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也就是说,要把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统一起来。一是要强调党章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体党员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二是要健全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三是要体现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四是要增强制度执行力,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七,赢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反腐败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比如: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调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巡视工作方针;强调要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一体推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同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问责力度,强化责任追究。
  (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体体现在:第一,要明确我们党信“马”、姓“共”;第二,要具有战略思维、前瞻思维,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第三,要勇于自我革命,通过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第四,要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绝不犯颠覆性错误。
  三、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具体要求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党的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体体现在十个方面:第一,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科学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统一性;第二,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中,深刻阐明了治党和治国的关系;第三,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作出了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顶层设计;第四,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同向发力,同时发力;第五,提出在党的各方面建设中党的政治建设是统领,必须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第六,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第七,提出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第八,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在纪律建设,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第九,提出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第十,提出党要勇于自我革命,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党建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一,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优势。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历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都一以贯之地这样坚持下来。不同历史时期,自我革命所抓的重点任务不同。历史充分证明,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更是一部发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历史。
  第二,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一方面,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党面临的“四大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这两方面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发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另一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
  第三,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教训启迪我们必须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总结这些国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历史教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靠自己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既是我们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
  “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哪一个也不容易应对。其中,执政考验,最怕脱离群众,执政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出现这方面问题。改革开放考验,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容易出现制度上的漏洞和空子,既考验执政水平、又考验廉洁政治建设。外部环境考验,在全方位开放条件下,外来的一些消极因素,很容易影响党员干部。至于市场经济考验,则更为严峻。市场经济的原则是等价交换。若有人把它引入党内呢?你有钱我有权,也搞等价交换,会给党、给国家、给人民带来什么?事实上,很多腐败行为就跟一些党员干部没能经受住这一考验有关。
  “四大危险”中,精神懈怠的危险,容易加剧党的执政风险,是执政党面临的首要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影响执政效率,危及党的执政地位,是执政党最直接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是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直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执政党最致命的危险。
  “四大考验”如果应对不力甚至经受不住,那就容易发生“四大危险”甚至更大的危险。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四)担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深刻阐释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新内涵。十九大党章明确指出,要“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
  党委(党组)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环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必须坚持责任、监督、问责三联动。健全的党建责任制、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严格的问责与惩处机制,是从严治党的三把利器。第二,充分认识抓好党内政治生活是主体责任所系。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可以使不正确的业绩观、价值观、权力观得到改观,增强广大员工对执政党的信心,尤其是可以有效摒除“庸政、懒政”的恶习的影响,从根本上遏制党员领导干部“逆淘汰”的从业态势,为履行主体责任奠定基础。第三,建立并完善履行主体责任的体制机制。党委(党组)要切实扛起管党治党责任,完善党建工作格局与党建责任体系,健全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对思想不重视、主体责任不落实、管党治党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党建工作责任有效落实。第四,夯实履行主体责任的组织基础。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戴立兴: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友情链接
承办单位:北京市普惠公益民生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甲12号D座
邮编:100036 邮箱:cmsa@cmsa.org.cn
京ICP备202103787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095
版权所有Copyright 民生智库